设定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主题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通过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把本来单元式的教材体系进行有机的整合,划分为若干个主题而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主题教学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因此,主题教学模式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但主题教学模式也并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出效果必须要考虑一些因素,首先是主题教学设计与学生特点的吻合度问题,其次是主题对学生身心发展、思维、创造的激发问题,最后是主题与体育课堂的精彩程度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得出了一些主题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经验。
  一、精心设计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其首要的方面就是要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小学体育课堂也不例外,否则的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缺乏互动的小学体育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无法得到良性地交流,怎么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呢?所以,兴趣对于教学异常重要。
  但问题就在于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体育教学的主题进行较为精细的设计。在主题设计中要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做到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所选的体育教学主题不能过于单调,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是比较强的,过于单调的课堂会使让其感到枯燥,这样的话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设计的主题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提高学生跑步速度的时候就设计了“龟兔赛跑”、“智斗大灰狼”等主题,因为这些都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小故事,从这个角度着手,其效果是很理想的。
  二、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引导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一个好的小学体育教学主题设计就等于是教师精心导演的一部戏,一部好戏肯定是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头、逻辑紧扣的发展、跌宕起伏的过程以及快乐圆满的结尾。小学体育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按照这样一个过程来实施的,让学生在精巧细致的开头中开始本堂课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教学的主题在教学中并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贯穿始终,这样的话,就使得主题教学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前文提到我们所设计的小学体育教学主题基本上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的小故事,根据我们所设计的主题,在体育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制定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创编出兒童化趣味性强的体育教学方法,尽量创造一种快乐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三、促进教育角色的转换,实现教学过程的教学相长
  在进行小学体育主题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学会培养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必须是合作互动的,教师对待学生也应该是大教育家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在体育教学中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自己在每一堂体育课中受到体育老师的关注和肯定,是在享受教学的过程,同时也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健全。
  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育角色也要相应地实现转换,这时的体育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课堂的“命令者”,而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引导的“向导”。在师生的角色转换之后,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创造性也会大为提高,除此之外,学生之间通过一种合作性的学习也会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为小学生情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四、实施教学过程的渗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主题教学的效果理想的,主要基于教师在主题设计时强调对学生实施教学的渗透,即是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并不是简单地锻炼身体,还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不同的主题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就会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积极效果;在主题设计中针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而增加难度,这样就会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进而形成乐观的心态。而这些对于学生最终确立完美的社会道德都是极其重要的。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考虑不能局限于锻炼身体,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心态等等方面的内容。要把自己的真情投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感受体育课堂带来的乐趣,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都无法把对小学生发展有利的因素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来,少年又如何能强呢?少年不强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会走向何方呢?因此,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应该树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体育局 江苏】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环保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的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时期的儿童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把这样一个属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展示给他们,就需要教师在复杂抽象的环境科学与轻松、形象的幼儿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幼儿对环境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活动中加深对环保教育的理解。  一、在大自然中通过切身体验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陶行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可事实上,很多教师无知地肢解文本,将文本整体之美剖解得支离破碎;很多老师过深挖掘课文,不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以深度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很多老师并不注重文本的核心价值,无度地补充材料,学生的思维天马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新型的课堂教学必须强调课堂互动,体现师生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体现各自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一、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促
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国现代文明、现代教育毕竟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亦是对中国传统儿童读物编写经验的“扬弃”,有其自身的特点。“教材的编制不能脱离儿童认知的特点,它必须接受学生认知规律的制约。”当今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其编写注重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遵循儿童的年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1、循序渐进,丰富儿童的语言库储备  为促进小学语文
清人唐彪认为:“凡理不疑必不过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乃疑之难也”。我们的教学,就是由一个个“疑”组成的。细细咀嚼教学中的这一个个“疑”,亦真亦假,或隐或现,绘就了课堂百味。教学中,教师如能独具慧眼,明辨“疑”真“疑”假,既能寻得一番开门见山的通透,也能生得一点曲径通幽的灵气,添得一份柳暗花明的妙处。  虽疑者实是无疑——假疑不需化  何为“假疑”?亦即“设问之疑
幼儿园环保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界生物的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幼儿自然就会萌发保护自然及身边环境的意识,将来
一、主题与背景  教师的立身之本在于专业发展,新课改提倡以校为本的研修方式,倡导实现教师间的同伴互助。而长期以来形成的“文人相轻”的陋习,在短短几年内又很难得到根除,再加上教师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和教师之间的平行关系,各人手上都有众多的繁杂事务,要想在同一时间聚在一起,有时还真不容易。即便是有时被迫聚在了一起,若没有很好的引领,也会流于形式。这让领导们很困扰,也给老师们留下了“所谓校本研修、集体备课,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歌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的同时,还能以其反复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记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