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z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胺碘酮在治疗小儿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 68例小儿心率失常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45,对照组为67.65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据哟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治疗小儿心律失常方面是首选药物。
  【关键词】 胺碘酮 小儿心律失常 小剂量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27-02
  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在国外已经有20年的历史,其具有顯著地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临床极易被医患所接受。小儿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因素是心脏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冲动所引发的过早性搏动。异位起搏点位于房室交界、心房、心室组织。分别会引起患者交界性、房性、室性早博,三者中室性早博较为多见[1]。该病在无器质心脏病的儿童中常见,且经常因患儿精神紧张、哭闹、植物神经功能不够稳定等因素导致。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68例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律失常为25例,异位心律30例(其中室早、房早、房室交界性早搏、结性逸搏、室上速、房颤分别为9例、6例、5例、3例、5例、2例),各种传到阻滞13例。将6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位3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4例和20例;年龄范围在1岁-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4)岁,且该组患儿给予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中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和18例;年龄范围在2岁-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1.2)岁,且改组患儿使用小剂量胺碘酮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之前欠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摄胸部正位片、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甲状腺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律平片口服,剂量为10-15mg/(kg·d),一天3次,若是见效则逐渐减轻药物用量,剂量为2-5mg/(kg·d),一天1-2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第一周剂量为10-15mg/(kg·d),一天2次,第二周将剂量改为6-10mg/(kg·d),一天1-2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情况来调整用法及剂量[2]。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可看出心率失常减少>90%或者消失,小儿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不见;有效: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可看出患儿心率失常减少>50%,且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减轻;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改善,且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患儿心律失常无变化,或有严重的趋势。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中两组患儿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使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心律失常明显优于使用心律平,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窦性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现象。对照组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3 讨论
  心律失常患儿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中较为常见,临床研究发现其引发原因与植物神经功能、疲劳、紧张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但其也可能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疾病有关。小儿心律失常临床症状较轻,年龄较小者缺乏主诉,年龄较大者可自述布什、胸闷心悸等。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健康学龄儿童中约有1%-2%儿童有早搏现象,具体因人而异,所以同一患儿在不同时间临床表现不同[4]。为了判断小儿是否患有心律失常,并了解小儿早搏的性质,所以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P波、P-R间期长短、QRS波形态来判断早搏种类:①P-R间期处于正常值;②P波提前,与前一心动T波重叠;③若是伴随QRS波,则可将其视为心室内差异传到导致;④早搏后代偿间歇不完全。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包括以下几点:①代偿间歇不完全;②早搏产生的QRS波前、波后有逆行P波,P-R间期<0.1秒,有时P波可与QRS波重叠,而辨认不清;③QRS波提前,时限、形态与正常窦性基本相同。室性造币的心电图特征包括以下几点:①早搏后的患者大部分伴随完全代偿间歇;②QRS波宽较大,且表现为畸形,主波与T波的方向不一致。
  胺碘酮药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成为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且90年代后期,已经被临床血症证实该药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胺碘酮在Vaughan Williams分类方中可将该药分成为III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其为多通道阻滞剂,临床作用为广谱抗心律失常[5]。胺碘酮主要为电生理作用为抑制钾通道,延长复极时间和不应期时间,同时有轻度非竞争性阻滞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与此同时具有轻度I类和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性质。胺碘酮可有效的控制窦房结与房室交界区间的自律性,从而减慢窦性心律,增加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减缓房室旁路、房室结及心房的传导,消除折返激动,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6]。服用该药后机体内心肌供血增加,与此同时也可扩张外周动脉,降低患者血压,负性肌力作用较轻,对心输出量、博输出量无影响。因为心律失常临床反应少,心肌急性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的时候,胺碘酮不会增加死亡率,同时也不会导致患儿心功能恶化,因此临床心律失常患儿首选治疗药物便为胺碘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总而言之,使用胺碘酮治疗小儿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应用心律平进行治疗,且临床不良反应较低,该药对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尤其是伴随心功能不全及顽固性的心律失常,胺碘酮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焱荣,蔡永强.观察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J].健康大视野,2012,20(11):105-105.
  [2] 吴克义,周贻荣.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32例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09,22(4):136-137.
  [3] 李筠,周爱卿,杨健萍等.盐酸胺碘酮治疗儿童难治性持续性心动过速[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1083-1084,1097.
  [4] 李学林.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在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8,29(9):1158-1159.
  [5] 吕祖芳,孙春蕾,张秀芬等.胺碘酮转复小儿持续心室扑动的疗效及安全性(附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1,51(41):51-52.
  [6] 王玲,周卫平,戴英达等.胺碘酮治疗新生儿严重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7):4717-4718.
其他文献
【摘 要】 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其功能。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0 年6月至2012 年3月使用Focus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6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3~116(平均55±10.5)min,术中出血10~55(平均18.5±12.3)ml,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 10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照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新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84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应用新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临床指征,以便为临床剖宫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接诊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她们的剖宫产临床指征。结果:我科近几年接诊的产妇行剖宫产病例较多,从近五年的记录结果来看,每年剖宫产发生率高达30%左右。在100例研究对象中,主要指征包括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脐带绕颈、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等。结论:近几年我科剖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不同的静脉给予化疗药物方法在治疗非所导致的血管损伤的情况。为护理工作人员选用静脉输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住院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266 例,化疗药物为美罗华、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以及阿霉素。调查在化疗药物注射时以及注射后3天的疼痛,静脉炎以及药物血管外渗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在化疗药物输入时以及输入后3天,静脉注射组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都低于静脉输入组,有统计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6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纽,各48例,A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3%,46/48)与A组(81.25% ,39/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急诊止血的结果。方法 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胃镜检查,及时采用镜下止血的方法。结果 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中,消化性溃疡居首位,肿瘤次之。急诊胃镜检查诊断率为95.6%,止血成功率为94.6%。 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安全可靠,是首选的诊断方法,确诊后即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病灶直观,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究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以及缩宫素三药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产科应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孕产妇共2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2010年1月-12月常规分娩孕妇2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孕产妇的出血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出血率有了明显下降,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中孕产妇无出现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1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病因与治疗体会。方法对1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血糖、控制心律失常、降低血脂是预防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上尽早溶栓降纤、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自由基清除剂运用、保持呼吸道通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经屈光矫正后与矫正前对比,探讨学龄儿童非斜视性双眼异常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治的25例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儿童的治疗过程及临床疗效。结果:经屈光矫正后与矫正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矫正,可显著降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检出率,改善儿童视力状况。但应注意避免屈光矫对双眼视功能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在配镜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综合征妇女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并给与激素替代治疗,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绝经综合征的围绝经期健康妇女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情况。结果:(1)观察组妇女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治疗后1、3、6、12、24个月时,观察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