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102病例治疗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6672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综合征妇女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并给与激素替代治疗,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绝经综合征的围绝经期健康妇女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情况。结果:(1)观察组妇女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治疗后1、3、6、12、24个月时,观察组妇女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结论:围绝经综合征妇女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在给予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后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71.1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07-01
  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会在雌孕激素水平降低的基础上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整体生存质量。在临床中,针对该情况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综合征妇女纳入研究的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围绝經综合征的诊断;(2)存在焦虑、抑郁情绪;(3)给予激素替代治疗;(4)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共102例,其中绝经过渡期47例、绝经期55例,年龄43-62岁、平均54.3±8.4岁。将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绝经综合征的围绝经期健康妇女纳入研究的对照组,其中绝经过渡期48例、绝经期52例,年龄44-60岁、平均53.9±6.7岁。两组妇女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采用雌孕激素联合疗法,雌激素片剂(新疆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72,0.625mg/片)口服,1片/次、1次/日,连续服用28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14天服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国药准字H61021655,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mg/片),1片/次、2次/日。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妇女的焦虑、抑郁情绪
  观察组妇女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妇女治疗前后的疾病严重程度
  治疗后1、3、6、12、24个月时,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水平减少并发生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在围绝经过程中,女性功能最明显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步衰退,表现为卵泡对FSH敏感性降低,雌孕激素水平降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卵巢分泌的两类重要的激素,在女性机体功能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1]。当以上两种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时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包括心悸、眩晕、头痛、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抑郁等。其中,焦虑、抑郁情绪表现尤为明显,也会对妇女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2]。
  在本研究中,通过比较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与围绝经期健康妇女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由结果可知:观察组妇女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激素替代治疗是临床上处理绝经综合征的常用方法,通过外源性的补充雌孕激素来模拟卵巢功能,使得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水平可以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进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整体生存质量[3]。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可知,治疗后1、3、6、12、24个月时,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这就说明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结论:围绝经综合征妇女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在给予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后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雪丹,张 勇 ,刘凤丽,等.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117-118.
  [2]石艳清,王爱玲,程建.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95-1596.
  [3]罗会嫒.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妇女80例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8,15(5):3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穿孔的临床诊断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诊治的24例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回顾研究。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自发性穿孔者18例,约为75.0%;肿瘤性穿孔者6例,约为25.0%,炎性肠病者4例,约为16.67%;医源性者2例,约为8.33%。乙狀结肠者12例,约为50.0%;横结肠者8例,约为33.33%;升结肠者2
期刊
【摘 要】 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其功能。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0 年6月至2012 年3月使用Focus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6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3~116(平均55±10.5)min,术中出血10~55(平均18.5±12.3)ml,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 10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照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新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84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应用新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临床指征,以便为临床剖宫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接诊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她们的剖宫产临床指征。结果:我科近几年接诊的产妇行剖宫产病例较多,从近五年的记录结果来看,每年剖宫产发生率高达30%左右。在100例研究对象中,主要指征包括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脐带绕颈、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等。结论:近几年我科剖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不同的静脉给予化疗药物方法在治疗非所导致的血管损伤的情况。为护理工作人员选用静脉输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住院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266 例,化疗药物为美罗华、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以及阿霉素。调查在化疗药物注射时以及注射后3天的疼痛,静脉炎以及药物血管外渗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在化疗药物输入时以及输入后3天,静脉注射组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都低于静脉输入组,有统计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6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纽,各48例,A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3%,46/48)与A组(81.25% ,39/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急诊止血的结果。方法 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胃镜检查,及时采用镜下止血的方法。结果 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中,消化性溃疡居首位,肿瘤次之。急诊胃镜检查诊断率为95.6%,止血成功率为94.6%。 结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安全可靠,是首选的诊断方法,确诊后即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病灶直观,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究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以及缩宫素三药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产科应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孕产妇共2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2010年1月-12月常规分娩孕妇2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孕产妇的出血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出血率有了明显下降,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中孕产妇无出现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1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病因与治疗体会。方法对1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血糖、控制心律失常、降低血脂是预防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上尽早溶栓降纤、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自由基清除剂运用、保持呼吸道通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经屈光矫正后与矫正前对比,探讨学龄儿童非斜视性双眼异常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治的25例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儿童的治疗过程及临床疗效。结果:经屈光矫正后与矫正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矫正,可显著降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检出率,改善儿童视力状况。但应注意避免屈光矫对双眼视功能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在配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