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静脉注入化疗药物方法对血管损伤的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不同的静脉给予化疗药物方法在治疗非所导致的血管损伤的情况。为护理工作人员选用静脉输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住院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266 例,化疗药物为美罗华、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以及阿霉素。调查在化疗药物注射时以及注射后3天的疼痛,静脉炎以及药物血管外渗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在化疗药物输入时以及输入后3天,静脉注射组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都低于静脉输入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在治疗霍奇金淋巴瘤静脉给予化疗药物时,尽量选用静脉注射法,减少血管注入時间,血管损伤的反应,减少患者疼痛,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 静脉给药 血管损伤 化疗药物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12-02
  在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近十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静脉给予化疗药物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由于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特别是对血管引起的损伤[2-3]。虽然有研究表明不同的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方法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不同,但很少有人研究不同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方法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所导致的血管损伤的情况。所以本科室在2005-2013年期间研究化疗药物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注两种给药方法对血管损伤的程度进行了对比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用2005-2013年在我科室住院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266 例, 其中男性173人,女性93人。平均年龄为35.8±3.25岁。所选用美罗华+CHOP的化疗方案,药物分别为,美罗华以及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阿霉素。所有病人能够意识清晰的回答病人。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输液组121人,注射组154人。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民族以及病情都无统计学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选择较粗的静脉血管,均采用进口的留置针及手术粘贴布。静脉注射组: 在10~15min内注完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的化疗药物; 静脉输注组: 将中以每分钟30~55滴速度将加入生理盐水200~300 ml化疗药物输入体内。两组输注完之后均用生理盐水200快速冲管, 以减轻残留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4]。
  1.3 观察内容 在输注时及输注后3 d后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疼痛、静脉炎及局部有无药物外渗等情况发生,并按照曹国秀等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定[4]。
  1.4 疼痛、静脉炎、药物血管外渗所致组织损伤的观察标准[ 2, 3] ①疼痛分为四级。一级为患者没有感觉疼痛及不适; 二级为轻度感觉胀痛,患者分散注意力后疼痛随后消失; 三级为患者感觉胀痛明显但能忍受; 四级为患者感觉难以忍受胀痛必须停止输液。②静脉炎分四级标准。一级为注药的静脉皮肤血管没有任何改变; 二级为注药静脉走向轻度红、肿及热痛; 三级为血管胀痛明显并伴有红、肿、热、痛且静脉弹性降低;四级为注药静脉的皮肤出现明显红、肿、热、痛, 静脉并变硬。③ 药物血管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分期标准。1 期标准为: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且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呈持续性。2 期为静脉炎反应期, 渗漏3 d 后发生, 局部压痛明显,并有持续性的疼痛。3 期为组织坏死期,外渗部位出现溃疡,甚至组织坏死。
  1.5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核对,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 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有序多分类定性资料采用Wilcoxon W 和Mann- whitneyu 秩和检验。所有都为双侧检,p取值0.05.
  2 结果
  本研究总共调查了266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静脉输液组的平均年龄为35.6+-3.6岁,静脉输液组平均36.1+-2.9岁,经过T检验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1.21,p>0.05)。性别以及民族经卡方检验,发现也没有统计学差异。那么两组之间有较好的均衡性。具体见表1。
  利用秩和检验发现,静脉注射组和静脉输液组在代表血管损伤的三个方面:疼痛、静脉炎以及渗漏,有统计学差异,且静脉输液组的血管损伤发生率远远高于静脉注射组。具体情况见表2。
  在两组输液后3天所观察到的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液时。但是静脉注射组和静脉输液组经过秩和检验发现有统计学差异,且输液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仍然高于输液组。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利用美罗华+CH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时,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时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发生率不一致,静脉注射组远远低于静脉输液组,且有统计学差异。于国内外所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4,6]。
  化疗药物造成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血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同时引起组织炎症,最后导致疼痛感、静脉血管炎以及静脉血管渗漏。那么静脉注射组血管损伤发生率低于输液组的原因之一就是,缩短化疗药物在血管的停留时间,减少对血管正常上皮细胞的损害[2-4]。
  静脉注射能减轻对血管的损伤,但是不可避免。在护理工作中,应该仔细认真的进行输液操作,避免操作中的机械损伤,提高一次成功的穿刺率。要妥善固定针头防止移动同时减少病人的活,减少药物外渗对血管的损伤。实现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研究表明,在化疗药物静脉给药时尽量选用对血管损伤较少的静脉注射组,不仅仅减少注入的时间,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伤,减少给病人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和疼痛,减少不必要由于药物输入带来的并发症,使化疗药物能够真正杀害癌细胞,恢复病人的健康。同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降低医疗费用,达到更好的疗效。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实现真正的人文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禹兵, 刘延香, 路喻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现代肿瘤学[J],2010(03):207-208.
  [2] 赵丹冈. 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理及防治进展[ J] . 护理研究,2001, 15( 5) : 260.
  [3] 任泽冈,刘爱玲.地塞米松等对化疗药物血管外渗防护作用的研究[ J] .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 9-10.
  [4] 曹国秀, 刘 芳, 杜 娟, 刘兰英, 李 芳.化疗药物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注对血管损伤的观察[J]. 护理研究, 2005,10(19):1281-1282.
  [5] 杨云芬黄红艳,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 实用护理杂志, 1996(01): 42-44.
  [6] 韦红. 应用异长春新碱不同给药方法的观察与护理[ J ] .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8) : 41-4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60例,西医组常规应用抗生素,并实施刮治手术;中医组应用盆炎汤方剂,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西医组的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后采用腹部按摩,结合肛注开塞露方法,能促使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份至6月份来我院住院的90例患者,研究对象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与对照治疗组,每组各分45例,对照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进行常规治疗护理,6小时后进行腹部按摩,手术后患者第2天行肛注开塞露,常规治疗组,就进行常规的一些治疗及护理。结果:对照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第一次蠕动时间,均有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12.5mg米非司酮口
期刊
【摘 要】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8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点日一次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川芎嗪12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点日一次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两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尿道球部狭窄患者使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 对我院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术的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全部8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无复发,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开术可以有效的治疗尿道球部狭窄,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  【关键词】 钬激光 尿道球部狭窄 输尿管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巩膜瓣收圈缝合对小梁切口滤过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法: 将5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两组,A组36只眼小梁手术方式选择巩膜瓣收圈缝合;B组30只眼小梁手术方式为常规巩膜方瓣手术。结果:两组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隆形成效果。分期观察2周、3周、1个月、2个月、6个月。结论:巩膜瓣收圈缝合对小梁切口滤过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术后眼压降至正常,前房形成,滤过泡隆形成效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穿孔的临床诊断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诊治的24例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回顾研究。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自发性穿孔者18例,约为75.0%;肿瘤性穿孔者6例,约为25.0%,炎性肠病者4例,约为16.67%;医源性者2例,约为8.33%。乙狀结肠者12例,约为50.0%;横结肠者8例,约为33.33%;升结肠者2
期刊
【摘 要】 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其功能。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0 年6月至2012 年3月使用Focus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6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3~116(平均55±10.5)min,术中出血10~55(平均18.5±12.3)ml,术后第一个24小时引流量 10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照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新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84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应用新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临床指征,以便为临床剖宫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接诊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她们的剖宫产临床指征。结果:我科近几年接诊的产妇行剖宫产病例较多,从近五年的记录结果来看,每年剖宫产发生率高达30%左右。在100例研究对象中,主要指征包括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脐带绕颈、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等。结论:近几年我科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