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白处出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课程看成是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做是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教师也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通篇演奏着美的旋律。教学时,我本着“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情趣,有实践”的新理念,在空白处出新出彩,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得到美的体验。
  一、利用课题的空白,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中,我利用课题的空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读懂课文。学生齐读课题后,我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洁白无瑕的荷花……)我接着引导:“这样的荷花,同学们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课件边思考如何用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荷花。”随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眼中的荷花。“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眼中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巧妙地利用课题的空白、音乐、画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放飞想象,然后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产生独特的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借助关键词补白,形成良好的语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事物的切身体会,将文本中的画及意境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语感体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使劲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我紧紧抓住“冒”这一关键词补白:“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学生说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在凝神静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三、利用插图,获得审美体验
  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有意安排的,集中反映了课文的中心。教师可巧妙地展现插图的空白点,让学生放飞他们的灵性,充实文本,获得审美体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些白荷花都有哪些姿势呢?我出示荷花情境图,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补白,用上“有的……好像……”说一说。学生说道:“看,有的荷花弯着腰,正对着水中的自己笑;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哨兵一样;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倒影;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借助标点的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文中的省略号,看似简单,却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除了蜻蜓和小鱼来和“我”说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跟“我”讲话呢?学生想象着:“小青蛙蹦过来,告诉我昨晚抓害虫的乐趣。”“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清晨的花蜜很甜。”“小蝴蝶飞过来,和我一起翩翩起舞。”……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标点的补白,使学生的想象得到展现。
  五、通过作业的补白,丰富文本的内涵
  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也就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学完《荷花》一课,我布置了拓展性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学习后的感受:(1)背诵有关荷花的名句、名篇;(2)结合生活中你看到的荷花,画一幅荷花图或写一写自己眼中的荷花;(3)用叶圣陶爷爷的方法,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花草。作业的补白,是个性化的补白,是对课文的第二次创作,是将文本读厚,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在补白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让文字变得立体,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使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无内容可写,作文无病呻吟屡见不鲜。撰写周记,让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探寻生活,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让他们拥有了一个源源不断的“活泉”。  [关键词]周记 生活 作文水平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86  当下,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无病呻吟之作屡见不鲜。学生害怕作文,甚至讨厌作文。究其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明:“语文的阅读、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其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课本之间平等沟通对话的过程。”当前,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应是在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平等对话,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新的教学思想确定的新的教学模式应是一种师生间的积极合作、经验共享、沟通对话。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课堂上的“领导者”变为“参与者”,从“灌输”形式的教学变为“提示”形式的教学。教师
[摘 要]写作教学进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以教为轴心,时时观照儿童的写作思维。“写作”“教学”“儿童”写作教学进行时的三大关键词。“为儿童写作而教”是写作教学进行时主张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存在”是它教学主张的核心与支撑,“改写一体”是它教学主张的特质与亮点,“变化中合”是它教学主张的要义与信念,“教学与童年并轨”是它教学主张的期盼与旨归。写作教学进行时将写作的思维、表达
[摘 要]随着语用理念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关注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让学生在深入到文本内核中,从语用的视角体悟文本、悦纳文本,为学生表达素养的提升奠基。以《三亚落日》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紧扣景象,在概括提炼中向文本学变化,遵循思路,在剔除对比中向文本学想象,前后联系,在深度辨析中向文本学衬托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提炼概括;剔除对比;深度辨析;写景类文本 
[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要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就必定要好好研究“言”与“意”的关系。要在“言”与“意”之间寻求平衡点,让语言与精神真正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文本细读要先“言”后“意”,语言习得要“言”“意”并行,语言运用要以“言”促“意”,这样才能使学生“言”“意”兼得。  [关键词]言意 思维 细读 习得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吴勇在执教《我的动物朋友》时,以其对习作教学的深度理解,用专业的眼光发掘了隐藏的言语表达知识,让学生轻松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吴老师聚焦本次教学的重点,引领学生亲历知识创生的过程,抓住时机评价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习作的精准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精准知识;习作指导;习作重点;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前提下,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充分开掘板书的导学价值。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发挥整合优势;创新板书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导学价值;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8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更应注重多元化培养和生活化训练,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拥有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写有趣的作文;挖掘生活,写有味的作文;链接生活,写有情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2  一直以来,学生厌倦写作,甚至畏惧写作。对此,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待教材要能“入”, “入境始与亲”,又要能“出”,活用文本、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这样,由读到写进行迁移训练,在“用教材教”的意义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黄山奇松》的两次教学,教者从关注朗读训练、关注写法指导,转变为用简洁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懂课文,同时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课堂充满了写作的智慧指导。  [关键词]用教材教;主动驾驭 ;儿童立场 ;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