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活元素,促进作文共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让作文出奇制胜?关键在于在作文中融合生活元素,促进生活与作文的共生,完成个性的表达。其一,把生活元素融进作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展现自我存在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更要有突破一般的思维方式,用独特方式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抒写具有个性色彩的情感体验;其二,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审视平凡的生活,写出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平中出奇。其三,引导学生运用能体现生活本质的个性化语言。
  关键词: 高中作文 生活元素 作文共生
  作文的独特性,更多的来自于生活的个性化。千万考生挤上“独木桥”,如果没有一点独有的“个性”,那么如何出奇制胜?微型小说《三封电报》只简单叙写了三封电报的内容,看似平淡的寥寥数语之间却道尽了故事的曲折与惊险,寓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场面于简单的电报语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个性的构思。这一构思正是来自于作者对于生活的观照与思考。若说“人家家里很穷”,根本没人注意;但潘长江说“有几只耗子到你家转了三圈,最后,是含着眼泪出来的”就逗得全国观众都乐了。这就是个性的表达。这种表达来自于潘长江对生活的观察及特有的幽默。独特的生活元素与个性促进了作文的个性表达。考场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独辟蹊径,有独特的东西。要有所突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融合生活元素,从生活出发,写生活,抒真情,表达真见识。
  用生活装载真知灼见。作文要有个性,就要把生活元素融进作文,不仅要有个性生存的时代性、社会性,更要突破一般的思维方式,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生活的本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抒写情感。文章因拥有思想而高贵,因富含哲理而丰富,只有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笔杆书写生活,作文才能鲜活起来,才能具有感人的力量。融合了生活元素的作文才是个性的作文。
  例如,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出了一个关于“智慧”的题,社会上各个层面都有智慧的存在,可说的当然很多,小到学习大到国家建设,智慧无处不在。但大部分学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材料,笼统地阐释了“智慧是一种经验,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没有独到而新鲜的题材,只能“泯然众矣”,作文绝不能走“大路”,必须把自己的生活或自己对于智慧的理解进行个性表达。《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的习作者就很好地融合了生活元素,促成了有效的个性作文的共生。他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蝉蜕,从蝉蜕的寂寞出发,写出对于生命、生活的独特感悟。我们有理由推测,生活中作者肯定不止一次地把玩过蝉蜕,思考过关于蝉蜕的问题,或许曾经为之感叹过。“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怜自哀,忧伤慨叹,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蝉偏不,‘乌发如银’的时节偏要日日欢歌,这便是生命的大气度”。这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观察,更是对于人生的思考。言人所未言,叫人眼前一亮,令人叹服。再如高考优秀作文《为真守盼》中写道:“原版的文言书固然难读难懂,但有厚度,一旦失去了原版的真实,几句白话文,简写本已失去了厚度,很容易被岁月长河风干,甚至脆折。”作者一定是一个文言的爱好者,也是一个忠实的守护者,他一定是在文言的宝库中收获了许多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在简本与百花本通行的信息时代,这似乎与时代唱反调,但仔细推究也不无道理,他透过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已经实属不易;他能发出这样的灼见则更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是作者的生活,这种对于生活的表达促成了文章的个性,造就了文章的亮点。正是因为生活中的他拥有这份“永远为真守盼”执著,才使他的文章能在高考的大军中脱颖而出。
  生活元素融进写作,达成生活与写作的共生:作文因生活而具有了个性,生活因写作的思考而变得更加精彩。生活是鲜活的,观点是独特的,表达是个性的。虚情假意的文章,则必空洞无物,只有抒写真情方能动人、服人。优秀作文《王大爷的早餐店》《左手粪叉,右手笔杆》就是很好的教学例文。小作者们写的是周边的生活,邻居也好,家人也好,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所熟悉的,因而能写得那么真切,叙写的每一个生活场景都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唯有对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过、思考过,才能写出动人的细节;唯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才能写出独特感受。考生在作文时也是完全沉静在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当中,他们的写作过程一定是愉快的。我让学生做过这样的实践,让他们回忆生活中的有趣的、精彩的、有意思的片段,写场景,写感受,写感悟,效果显著,出现了许多让人感动的作文,《爷爷的书房》《家乡的糖豆角》《故乡的青砖》……曾经给学生介绍过一篇优秀作文叫《瞳孔的智慧》叙写了考生考试的体验,其中写道:“愚蠢的人,拼命地想逃出人们的瞳孔;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瞳孔之内。前者,从内而外地苦着脸;后者,自始至终安然地笑”,“活于别人的瞳孔之内,却能淡定自若,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自出机杼,议论鞭辟入里,带有哲思的味道,引人深思。品读鉴赏过后,我让学生选择某一次生活体验,由此生发,选择一个视角,发表看法,结果写出的文章明显鲜亮活泼,独特又个性。
  化平凡生活为奇妙作文。人的审美心理有时非常奇怪:有时候熟悉的情境会钩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触动,觉得温馨与亲切,无论是开怀还是痛哭,都能让人有释怀的感觉;有时候熟悉的面孔又会造成审美的疲劳,让人觉得心烦意燥。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寻找一个熟悉与陌生、平凡与奇特的临界点,既要让人有“心有戚戚”的感动,又要让人有“探个究竟”的兴奋。记叙文不必要避开人们常谈的亲情或崇高,更主要的是要体现一个“曲折”,要让人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议论文不必忌讳“五段论”,关键是要有独特的视角、新颖而独特的见解。必修三课本中杨绛的《老王》可以作为读写共生的范例。杨绛写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车夫,表现的也就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同情心及底层人的良好品质,但是杨绛的独特就在于她抓住了生活中的“奇”处,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车夫,一个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的车夫,却同情起一对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生活上比他“阔绰”的多的学者夫妇。少收送冰块钱、送鸡蛋、送香油……这就是生活的“个性”处,矛盾处、奇特处。当老王收下了杨绛执意给车钱的时说“你还有钱吗?”,这就是生活困难而又有同情心的老王的独特处,是具有个性的表达。而杨绛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则更是令许多人费解的极具个性生活元素的感叹。那种对于生活的洞察,对于同情心的感悟,对于自身的反思就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看似平常的人和事,通过作者独特的视角与独特的体验,彰显出了不同寻常的思想与魅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阅读经历与阅读体验区引导学生达成写作的共生。
  有一篇优秀作文《好奇心》,写的是自己对于一个瘸腿的姑娘的好奇。这样的事情在校园里算不得新奇独特,也许每个同学都遇到过。但是这位同学写出了个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这是她真真切切所见到的,否则不可能写得那么细致、真切。“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这是她当时的真实感受与想法,而敢于暴露剖析自己阴暗的一面实在是难能可贵。我用这篇例文引导学生写作,分析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生活元素在写作中的个性体现。生活中我们所积累的材料(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和学校生活中亲闻、亲历、亲见的,来自所学课本的,来自影视及课外读的)往往是朴实无华的,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或借用,那么,他山之石,亦可攻玉。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把材料作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文章才显得有力量。优秀作文《人生的内涵》写道:“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梦想”,“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看似平平常常的道理、朴朴素素的比喻,但一经作者的具有个性的表达就表现出他对自然、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独特感悟,意韵丰富,令人回味,值得咀嚼。这样的化平为奇怎不叫人叫绝。
  另外,作文的个性不仅体现在立意的高远深邃、选材角度的独特、构思的精巧,更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活泼方面,高中作文的语言可以是含蓄而意韵深远的,也可以明白晓畅、言简意赅的;它可以是气势恢弘,一泻千里的,也可以是一字千斤,掷地有声的;它可以是辞藻华丽,句式精美的,也可以是朴实无华,生动传神的……语言的个性全在于它能最好地体现生活,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任何脱离了生活元素的语言,即使形式华美,它也将空洞无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它是一种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初中语文教育必须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人文素养 以人为本 教学评价  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将人类的优
摘 要: 问题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被动接收与从属地位,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了探究主体、知识的构建者,具有重要的教学优势,是推进教学改革,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某些教师在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问题教学法的功效。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等方面论述如何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有效问题 提问时
学生参与,不仅指学生参加学习,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主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我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关注五个问题。  一、情趣激发问题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来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的志向,二是学习的兴趣。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有
摘 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和分析朗读教学误区,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跨过误区,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本文通过一些实例,研究科学的朗读教学模式,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误区 阅读教学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越来越热衷。这相比以前多注重内容分析来
亚洲上空群星闪耀──跨国卫星电视在东亚与东南亚发展新趋势朱迪思·克拉克,黄煜八十年代以来,卫星电视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获得迅猛发展,最新资料显示,截至1996年,该地区国家的观众已经能够收看到至少34个不同种类的节目,观众人数也发展到数亿之多。起初,对...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  1.提高课前预习的高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方法,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学生预习质量。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引导,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激发预习、课中引导感悟、课后拓展升华等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批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主探究,努力让批注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批注 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语文是一门以现代汉语为表述形式,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理解汉语语言中的字、词、句、段及文章的含义,并使学生有效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关键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知境界,增强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小学语文课程也是学生系统地学习语言能力的开端,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4 月 14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顺利完成2016年深海地质调查航次、中国大洋41航次和中国第33航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返回广州港东江口海洋地
期刊
1.遵循汉字构形的逻辑顺序识字  识字教学内容博大深厚,对汉字的理解程度可深可浅,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汉字中,象形字数量虽少,但是汉字的基础,大部分的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而形成的。这两类字常被称为独体字,字形直观可辨、易于理解。会意字是由两到三个象形字的组合,形声字是声符与义符的组合,它们称为合体字,历经比较、联想、归类、记忆。因此,独体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