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维导学案,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增效减负,作者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细化、提炼三维教学目标,实施“预习案—课堂学习案—知识巩固案”,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利用学案导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促进导和学的和谐发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但优化教学结构,更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困生“脱困率”。
  关键词: 三维导学案 自主探索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克服传统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般是“教师备课→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不参与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被老师拖着走,学生被迫填鸭式学习,效率低下。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课前都是教师单独完成,学生很少参与。教师只是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
  当今语文教学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语文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树立时间和效益观念,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学校主体性,让学生先自学,把不明白的问题带到课堂,而后老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我校大力开展“三维导学案”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效果显著。“三维导学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预习案:准备性学习,通过预习要知道下节课上什么内容,学习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学习案:新课学习自主学习、同伴交流、教师指导;训练巩固案:巩固性学习、拓展学习。在巩固中掌握,在拓展中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在反思中提高。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一、预习案(课前进行)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给加点的字注音
  菜畦( )?摇?摇轻捷( )?摇?摇油蛉( )?摇?摇斑蝥( )?摇?摇缠络( )
  珊瑚( )?摇?摇豁( )?摇?摇敛( )?摇?摇脑髓( )?摇?摇陌生( )
  鉴赏( )?摇?摇人迹罕至( )?摇?摇觅食( )?摇?摇秕谷( )
  系( )?摇?摇传授( )?摇?摇书塾( )?摇?摇蟋蟀( )
  宿儒( )?摇?摇蝉蜕( )?摇?摇人声鼎沸( )?摇?摇窦( )
  厥士( )?摇?摇拗( )?摇?摇倜傥( )?摇?摇金叵罗( )?摇?摇盔甲( )
  (四)通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2.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们的印象。
  3.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堂学习案(课堂进行)
  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节奏,一般提倡高强度快节奏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问题串提问,进一步了解预习效果,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难点和易错颠簸,采用边讲边练边评边纠错的教学策略,教师重点使用三案的几种基本方法:追问法、展示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
  通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一)先听录音,然后指定学生朗读全文,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印象。
  3.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二)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
  一是(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二是(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三)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提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引导:百里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讨论并归纳:(1)有趣的动植物;(2)神奇的传说(3-6);(3)雪地捕鸟(7-8)。
  引导: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作者笔下的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倾向第三条,最后一段话表现了对儿时生活的留恋)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代人接受,似乎最合理。)
  三、训练巩固案
  (一)要求: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试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作业量适当。
  (二)分析与问题:对于巩固案,一些老师只是片面认为是课堂或课后练习。甚至写写相关书后练习,或学习手册就算练习完成了,缺少精心设计的练习。另外,像语文学科,布置一些词语抄写和课文背诵作业就算完事。
  (三)设想
  1.重视巩固案的重要性,精心设计课堂或课后练习,特别是一些实践活动等练习,形式多样。比如,语文课练习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研究探讨性的问题,甚至动手验证性的问题等。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2.认真筛选书后练习和学习手册上的题目,选择一些做,不必都做,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再配合自己设计的相关练习,以此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
  3.学校要加强检查评比,分学科选出有质量、有个性的巩固案加以提倡。对练习中出现的随意性现象要及时加以纠正,遇到练习的泛滥现象,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的同时,更要保证巩固效果。
  例如:巩固案设计
  1.熟读课文,想一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在山的那边》所想象的世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和到后园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4.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5.作者紧紧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着力从?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四个方面描写,充满情趣。
  6.这段文字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略)
  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 )
  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
  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经过两年实践,我利用“三维导学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了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脱困率”,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我从“教的神坛”走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视角思索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步骤,客观地反思教学得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自省、自查、自纠。这样的教学尝试还有深入探究的空间,相信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负责态度,勇于探索实践,教改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朱彩华.对“导学案”使用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11(36).
  [2]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中学语文教学,2008(3).
  [3]钱敏.充分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导学.学知报,2011-8-29.
其他文献
蝰蛇(缅甸亚种)属于蝰亚科,是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毒蛇种之一。蝰蛇毒主要表现为促凝活性,至今己从其中分离出多种促凝组分,如凝血因子X激活剂(RVV-X)、凝血因子V激活剂(RVV-V)等
摘 要: 本文结合女性主义浪潮,分析了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三位女性的形象,指出了女性的独立不是与男性社会的对立,而是一种依据内心的意愿独立选择人生的能力。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自我意识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一、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背景  2004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以1953年作为背景,讲述了独立自主的主人公凯瑟琳来到保守的卫斯理执教,勇敢地向保守、传统的文化宣战,
摘 要: 体验阅读是对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分析的纠正。体验感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使语文阅读教学平稳地迈向新的台阶,为阅读教学添光溢彩。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
摘 要: 当前,随着我国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新课程如何深化语文课堂改革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深化改革  新课程改革实施快八年,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思想、观点纷至沓来,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一线语文老师满怀激情地走入“新课改的课堂”,大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
目的 分析低年资护士离职的原因,探讨降低低年资护士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的对策.方法 设计离职护士问卷调查表,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 的统计和访谈的方式,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
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综合高中语文教学全过程,使综合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快提高,能在综合高中对口单招中获得高分呢?笔者在近三年综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践行人本思想,在综合高中一年级到三年级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松绑——再造自然常态的语文学习  学生进入综合高中,目的是考取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心态变得急功近利。他们在数学和外语的学习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
目的:对不同皮肤缝合法在面部清创缝合术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抽签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进行面部清创缝合术的患者80例,通过抽签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
牙齿美学,尤其是牙齿的颜色,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牙齿漂白是治疗牙齿变色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具有无创、易操作和经济的特点.本文将探讨牙齿漂白技术的应用现状,本文论述了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呢?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表露。  新课标强调,教学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两》时,范读这首诗时故意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理想的课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我以新一轮课改为契机,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由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