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g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我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徐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我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学生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教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学生:“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我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其他学生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我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学生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不可能肯定摸到6号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学生在玩中能够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教师而言,他们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研究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主动探究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学教做合一”思想认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是统一的,都是以“做”为中心的,那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可以“做”的。结合课堂教学,我们可以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去创新,以培养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    一、激发主体性    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情境,使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线,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 函数概念的产生,本身就标志着数学思想方法的重大转折——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而函数的应用,更使得数学的面貌从对象到理论、方法、结构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函数概念是现代数学的中心问题,在整个数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教学的重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出普通高中各年级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