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在于使学生产生上进心。”“如果教师不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而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怎样激发学生“求知的激情”、“产生上进心”,即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呢?培养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善问善思、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创新成果等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浓厚兴趣,“急”于创新
  
  思想政治课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呢?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材料“刺激”学生的兴趣。从“刺激”的内容来看: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既“有用”又“有趣”。“有用”不仅在于内容本身有意义或“价值”较大,而且在于对学生的适合性好,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难度过大或过小而远离“最近发展区”都属“无用”;“有趣”主要是要求内容新颖,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吸引学生主动创新。从“刺激”的方式来看:教师只有采取灵活、恰当的方式将“有用”、“有趣”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富有激情的神态语言,优美的动作语言,起伏跌宕、准确幽默的声音语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精巧设问,美观大方的板书设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语)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树立远大理想,推动创新
  
  远大理想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怀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抱负,潜心研究资本主义,四十年如一日,大英博物馆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写出了《资本论》这部宏伟巨著。当代青年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必须树立远大理想,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选取“两弹元勋”邓稼先、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抗洪英雄高建成、抗震救灾英雄、感动中国人物等典型事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受到榜样的熏陶。讲解近代中国满目疮痍、落后挨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但与发达国家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等“两史一情”,增加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讲好“理想”、“人生价值”等教材知识,增加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理性认识,使青年学生自觉地把个人成长与才能发挥融入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激发他们主动创新、渴求创新的强烈愿望,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创新动力。
  
  三、学会善问善思,善于创新
  
  陆九渊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引导学生善问善思,正是置学生于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位置,满足了人的这种心理需要,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古今中外,富有伟大创新的人无不善问。爱因斯坦小时候就常带着疑问去“追赶光的速度”,这为他后来提出相对论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和气氛,给学生问与思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分教师习惯于把知识嚼啐,学生只能捡点“残羹冷炙”,大倒胃口,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应当引导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陷“八阵”,走“迷宫”,始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困惑,经扑朔迷离的探求而茅塞顿开,终有“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愉悦。
  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记》中也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教法,人人充分发表见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相互启迪,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四、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
  
  思想政治课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找到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试管婴儿的诞生,人体第22对染色体密码的破译,“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神七”奔月,翟志刚太空漫步等所展示的人类巨大的创新精神都是在创新实践中孕育和升华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教师可结合教材知识,引导学生调查自己关注的热点问题:国企改革、农业问题、民生问题、结构调整、环保问题、土地荒漠化、西部大开发、金融海啸问题、教育“减负”等,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和发展。
  
  五、体验创新成果,鼓励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并由此产生的创新成果,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强大的愉悦和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语),使创新精神得到巩固和加强。教师应当适时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成功。“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一语道破了“天机”。
  总之,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具体做法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
其他文献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如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这是摆在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原有的电教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知识,不断充实自我,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和发展。现结合我多年来从事电教工作的体会,谈谈在新时期下,电教人员在发展教育技术中,特别是推广多媒体教学活动所起的作用,反映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
摘 要: 教育是造就人类灵魂的一类艺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能使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对实施教育者来说,教育是讲究艺术性的。  关键词: 教育 教育艺术 尊重学生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艺术追求的话。也许有人会不同意这个说法:“教育中如果出现了失误,完全可以在以后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加以改进。
新课程提倡开放的课堂,提倡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自由表达思想.因此教师应改变观念、更新观念,潜心关心学生的情感冈素,重视情感态度的形成,活跃课堂气氛,获得情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备课管理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较多学校的备课管理方式单一,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备课过程,不能开发教师备精品课的潜能;教师的备课与实际教学相脱节,教师抄教案应付学校检查、低质量简单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对备课疏于管理,教师课备的多与少、好与坏缺乏相应的指导与评价,其危害深远。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减少教师
摘 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准确简洁、直观形象、抑扬顿挫、幽默谐趣、动思激情的教学用语入手,让课堂“活”起来,“美”起来。  关键词: 教学中语 “活” “美”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平时,我们常听到一些学生议论:“××老师讲课有意思”,“××讲课没劲”。其实“有意思”、“没劲”主要是指教师的语言效应。美的语言是蜜,它可以粘住一切。教育家马卡连
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课堂教学是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思想与教学结构,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如何
该文在相同元件批环境应力筛选失效率分析基础上,引入“更新”概念对混合元件构成的电子组件或系统环境应力筛选作定量分析并举例说明。
军用电子元器件贯彻国军标工作从试点到现在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十多年来,贯标工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认证的生产线已达100多条,鉴定合格产品已有近300个品种或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学 创新素养 培养    一、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敞开思维的空间    1.民主情境的创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