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视域下《文城》的解读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入手,以余华新作《文城》为中心,探讨了在小说中体现的无法抗争的宿命与灾祸、自我塑造与自我选择、直面人生的勇气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简单对比余华九十年代的作品,论述存在主义解读下《文城》所体现的新质——从对苦难命运的被动接受到对个体生命的主动选择。
其他文献
五味子是原生态木兰科植物,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由于自身具有酸甜苦咸的味道被叫作五味子。五味子的药用价值非常高,拥有非常好的销售前景。野生五味子生长在海拔为1 200~1 700 m的沟谷、山坡以及溪流旁。随着野生五味子越来越少,很多农村地区开始人工种植五味子来获取经济收益,但其人工种植的成活率较低,对种植技术的依赖性较高。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五味子的仿生态标准种植技术以及病虫
针对当前实验室送样检测存在过程繁琐、检测时间长、无法及时掌握水质信息等问题,研发了微流控水质分析仪,并在炼厂污水处理过程的氨氮含量分析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便携式微流控水质分析仪准确描述了氨氮含量在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工艺位点氨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炼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氨氮监测提供了一种便携、快速、准确的方法和设备。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已于2022年4月正式颁布。《课标(2022年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其中课程理念是构建课程标准的基石,也是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课标(2022年版)》中的每一部分都是课程理念物化的结果,贯穿了课程理念的思想和要求,对《课标(2022年版)》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期刊
学位
期刊
“壬戌学制”课程改革在民国课程改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民国课程改革离不开对“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的研究。从“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到“壬戌学制”,“学术”与“政治”实现了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跨越。“学术”较“政治”占有明显优势构成了“壬戌学制”的特殊景观,成就了“壬戌学制”课程改革的历史回响。现有研究大都从“学术力量”与“政治力量”的博弈入手研究“壬戌学制”课程改革,
《活着》作为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历史及文化,其英译本由美国汉学家和翻译家白睿文翻译而成。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应用非常广泛,而隐喻的翻译既非常重要,也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活着》的语言朴素,也包含了不少隐喻的用法。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用《活着》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隐喻翻译的例子,并探讨和总结涉及的翻译策略。
<正>教育部近期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分别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六方面进行了修订,特别在“前言”中提出关于课程方案“细化了实施要求”,关于课程标准五个方面的变化,我们深刻体会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课程实施是否到位是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课程实施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落实
期刊
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课程目标,可以从以生为本与学科特质相统一、循序渐进与连贯一致相协调、内容载体与能力品格相支撑等方面去理解。对数学课程内容则应从知识的学习历程把握其育人价值,从知识的组织方式把握其整体结构,从知识的演进路径把握其内在逻辑。对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要跳出知识点,注重整体性;创设真情境,面对真问题;经历数学化,体验再创造;基于学科性,凸显实践性;彰显个性化,实现深度化。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由了解性、识记性为代表的浅层学习上升到以应用、综合、分析、评价为特征的深度学习。以"热力环流"为例,阐述通过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