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云南西庄八戒寺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于这个精彩的神话故事,人们多半只是看一看、乐一乐,很难将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然而,世间的很多事却总是出人意料——在今天的云南省保山市西庄村,就有一个专门供奉猪八戒泥塑金身的“八戒寺”。有传说认为:西庄村就是西天取经前猪八戒入赘为婿的“高老庄”。
  众所周知的是,猪八戒在《西游记》中的形象贪吃好色,颇为负面,专门为猪八戒建庙宇、塑金身、香火供奉,在全国除西庄村之外恐怕也绝无仅有了。那么,西庄村究竟和猪八戒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亦真亦幻
  世代相传的八戒故事
  西庄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的一个村庄,距城区约12公里。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景十分优美,共有300多户人家、2000余人口世代生活在这里。
  村子里的八戒寺远近闻名。走进寺庙,猪八戒塑像赫然入目——挺着大肚子、肩扛九齿钉耙、头戴僧帽、足穿麻鞋、身穿蓝布衫,一副憨厚而又威风凛凛的样子。由于长年香火缭绕,八戒像的脸已经被熏成了古铜色。十里八乡的人们来这里烧香求愿,供奉不断,祈求猪八戒保佑家人孩子平平安安,百病不生,据说还十分灵验。
  据当地民俗学者研究,西庄村建八戒寺、崇拜猪八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不仅《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原型就出自这里,而且西庄村就是猪八戒入赘时的“高老庄”。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找到猪八戒岳父——高才的宅邸遗迹,村子里甚至连一户姓高的人家也没有,这样的结果不禁令人心生疑窦:西庄村难道真是高老庄吗?
  村民的回答是肯定的。据西庄村最年长的张正友老人介绍,高老庄就是西庄村的前身。他家世居这里,早在十几代人之前,村里就有了猪八戒的传说,故事的梗概流传多年,至今依然清楚——相传,猪八戒自幼生长在浪坝村云栈洞(今卧佛寺石洞,距西庄村1.5公里)。小时候的猪八戒特别顽皮,经常把村民为防水患而筑起的土坝拱得稀烂,使村庄得了一个“烂坝”的名称,后来为了叫着好听,烂坝村便循音改为“浪坝”并沿用至今。
  猪八戒成年后,看上了邻村(高老庄,即今西庄村)富户高家的三女儿高翠兰。为了接近高翠兰,猪八戒便经常到高家大宅后面的山上开荒种地,累了就跳到村子北边的河里洗澡——这条河就是现在的“八戒河”。每当路过高家门口时,猪八戒总会找机会和高翠兰搭话聊天,两人日久生情。
  开始的时候,翠兰的父母嫌猪八戒“长相似猪”,十分丑陋,并不同意这桩婚事,可后来二老见猪八戒勤劳肯干、为人厚道,终于答允了。入赘高家后,猪八戒与高翠兰男耕女织,相敬如宾。猪八戒耕过的地疏松适种,至今仍然肥力不减,被村民爱称为“八戒地”,他农闲歇息过的山洼则被称为“八戒箐”。
  由于高家上下笃行佛教,猪八戒受他们的影响也开始居家修行。几年后高家二老仙逝,猪八戒便作别妻子,随着一位游方和尚远行——没想到他这一去便再没有回来。再后来,村民们纷纷传言说,猪八戒是遇到了“神僧”,已被神僧度化飞升了。
  为了纪念村里出了一个“神仙”,村民们立庙供起了他的神像。传说中,多年后高翠兰也修成了正果,羽化成仙而去。在她离世的次日,八戒庙神殿前突然长出了一株雍容华贵的粉牡丹——直到现在,这株牡丹都还每年开花,花开之时西庄村人们会纷纷前来上香朝拜,祈求赐福。
  猪八戒、高翠兰夫妻离世后,高家后代便不在高老庄居住,举家迁到村东南一公里以外的“七拜村”(现今的妻贤村)。高老庄的高氏一姓从此消失,村名也慢慢改为现在的“西庄”。
  吴承恩来过西庄?
  猪八戒如何走进《西游记》?
  有人说西庄村世代相传的“八戒故事”有模仿《西游记》的痕迹,但据张正友老人讲,猪八戒娶亲的传说早在《西游记》产生之前就已在西庄村流传,他们的祖先当时根本不知道世上有什么《西游记》,他们在讲这些故事时,《西游记》还没有“出世”呢!
  而且,从八戒寺的立庙时间始于唐代来看,显然不是先有《西游记》后有八戒寺的。那么,《西游记》的作者江苏人吴承恩,是否曾经到过这个离他家乡万里之远的云南边陲村寨,收集过民间传说?因为村子与村子周围那些和猪八戒有关的传说,早就在《西游记》产生之前就已经流传。
  要查证小说与西庄猪八戒原生故事的联系,自然要牵涉到小说作者吴承恩。吴承恩(约1501—1582),明代小说家,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自幼喜爱神话故事。他创作的《西游记》除了作者自己虚构的情节之外,大部分源自于历史上志怪书籍的记载和流传于民间的一些传说。据有关研究资料来看,吴承恩并没有到过明代永昌郡(今保山)。那么,《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为什么与西庄村的八戒传说如此相似呢?
  西庄村的大部分老人都十分肯定地说,他们的祖先中有人曾跟吴承恩接触过,猪八戒高老庄娶亲的故事,就是由这些人讲述给吴承恩的。不过,吴承恩是淮安人,万里之外的云南西庄人又是如何跟他接触上的?
  一个相关的历史背景很重要——在吴承恩生活的前期,特别是明初洪武年间,中原移民大举南迁云南边陲。据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云南之谜》记载,当时“共迁移30多万江苏人入滇”。这一说法与清代《云南通志》的记载是相符的,而民间的一些家谱记载也足可证明这一说法的确切性。
  西庄村最早名叫“小岭岗”,原是荒山野岭之地,明朝初年,戴氏、高氏两大家族最先从江苏迁入此处。之后,董姓、张姓、蒋姓也相继迁入,小岭岗的人烟逐渐兴旺。“这个八戒庙最先在小岭岗北面,130年前才搬到现在这个地方。”张正文说,随着移民中高姓族人的势力逐渐扩大,高家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之后小岭岗便正式定名为高老庄。
  早在2000年的时候,西庄村一位叫张海元的人曾专程到江苏考查过,确证村里的戴、高、蒋、张几大家族祖先来自南京应天府所辖的柳树湾及上元县等地,而董姓家族则是江苏淮安人。董氏祖先在江苏淮安时,曾与吴承恩家族是亲戚关系,明代董氏族人在回江苏老家淮安探亲时,吴承恩曾专程赶到董家看望。在那时,大部分内地人对云南所谓“恶劣”、“蛮荒”的地理环境十分恐怖,所以把这里称为“烟瘴之地”,吴承恩很感兴趣的是,居然还有迁到云南活着归家探亲的亲戚。当时,吴承恩已60多岁,刚从浙江长兴县任上退休回家。自幼喜爱神话故事的他,正着手收集资料打算创作《西游记》,这位董氏亲戚讲述的有关西庄村猪八戒传说的故事,使吴承恩如获至宝。据董氏后人说,当时吴承恩还有随这位亲戚进云南滇西游历的打算,后来因为路途遥远,加上自己年事已高而没有成行。   明万历年间,小说《西游记》问世,发生在西庄村猪八戒娶亲的故事,基本上被搬进了小说的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的章节里。
  传说与现实
  揭秘猪八戒的原型
  那么,西庄村猪八戒的故事是如何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没有猪八戒的原型呢?
  西庄村地处古永昌郡(今保山)的西北部,背靠大山。当时戴氏、高氏、董氏等几大家族从江苏一带迁来时,这里原始森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伤害人畜,给刚定居下来的南迁移民带来很大的威胁。特别是西庄村南部的一个叫烂坝(后改名浪坝)的地方,原是由山谷往外延伸的一条河滩,一到大雨天便洪水泛滥,泥沙翻滚,冲毁村庄田地。那一个个翻起的泥浪,远远看去很像猪群在下面拱动。过惯了富庶宁静生活的江南移民对这“洪水恶浪”十分恐惧,误以为这一切都是传说中的“猪神”在作怪,因此,他们一到农历立夏季节洪水来临之前,便向着这条河流祈祷,望“猪神”保佑平安,并许愿祝福:如果猪神不作怪,村民们可塑造神像,世代供奉。没想到祈祷之后,这条浪坝“流沙河”真的再未泛滥过,于是,“猪神”崇拜的观念便在移民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来。
  那么,“猪神”又为什么会被命名为“八戒”呢?在对村里的一些口头传说及家谱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这其实和南迁移民对佛教、儒家文化的继承有关。移民中的一些读书人,为规范村风民俗,将佛教中的一些戒律理念归纳、演绎,制定出“酒、色、财、贪、嫖、赌、淫、逆”八条戒律,简称为“八戒”,并将此寄托在“猪神”身上,教村民日日朝拜、时时铭记,以此纯洁人际关系。由于“八戒”初创者对戒律作用的有意夸大、传播,使“猪神”影响被逐步扩展、升级。以致到了后来,村民们把凡是怀疑“猪神”闹过并造成灾难的地方,都以“八戒”命名,如村后的山谷、岩洞,分别被取名为“八戒箐”、“八戒洞”。西庄村香火不绝、世代供奉的猪八戒庙,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而猪八戒高老庄娶亲的故事也有现实原型。据村民讲,当年确实有位王姓青年入赘高家——这个青年“日食斗米,力大无比”,曾空手制服过一头疯牛。他为人豪爽仗义,专好打抱不平,深得村民爱戴。随着声名逐渐远播,王姓青年的力气、仗义行为竟被村民将其与传说中的猪八戒联系起来,说他是“猪神转世”, 才有这么大的胆气和力量。
  王姓青年在高家呆了10来年,后来离开村庄神秘失踪。村民们都传言他是“猪神”得道而去,并附会上一些佛教故事,说猪神已皈依佛门,往西方求取真经了。日久天长,于是高老庄遂被更名为“西庄”,以纪念高家女婿“西天取经”之意。
  探访遗迹:
  八戒投胎洞里会嗑瓜子的鱼
  在《西游记》的描述中,猪八戒是投错胎才变成猪的。而在西庄村旁边的卧佛寺里,至今还存留着一个石花洞,村民们说,这就是八戒投胎的地方。
  进入卧佛寺,只见它的正殿建于天然溶洞中,一尊汉白玉卧佛供奉其上。卧佛后面便是一个豁然开朗的石洞,据寺中资料记载,这里就是传说中八戒投胎的地方。洞内暗河连着大殿外的一潭清水,水内游动着许多黑鱼,这便是自然界中极为罕见的鱼类:软骨四须巴。软骨四须巴长相奇特,只有在非常纯净的水中才能成活。有趣的是,这些鱼像人一样喜欢嗑葵花籽,如果游人往池塘中抛进瓜子,这些游鱼就会张开大嘴,将瓜子吞进去,嗑出籽仁后再将瓜子壳吐出来,水面上顿时漂满了葵花籽壳。
  在传说中,猪八戒“西天取经”临走时,从自己曾经耕田歇息的地方“八戒箐”挖来三棵榕树苗,为高老庄、村民、高翠兰各栽一棵以作纪念,意为:自己能来到高老庄有缘,能结识村民有缘,能与高翠兰成婚有缘——后人把这三棵树称为三缘树。三缘树长在卧佛寺旁,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树身要四、五个人方能合抱。最有意思的是,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三棵古榕树会分别吐出三种不同颜色的芽苞,慢慢长成新叶之后,古树树冠犹如三把巨伞,荫蔽数亩,成为今天村民歇息纳凉的好去处。
其他文献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年久日深的点滴浸润,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的人身上,往往会带有这座城市独特的味道和印迹,让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分辨出那人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或者西安人……而西安人就在关中水土、文化的千年滋养下,越发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西安味道,就是把文化揉到生活里的一碗面  记得有一次在从机场开往城里的大巴上,笔者突然听到后座传来两个江浙口音的交谈,颇有意思。其中一个说,“很奇怪,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图形工具,已经逐渐进入高中教学课堂,开启了高中课程教学复习的新模式。思维导图工具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高中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自身优势并融合高中教学任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工具的特点与高中英语复习教学的现状,探析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英语复习教学的创新路径,系统性地研究了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特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设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读后活动存在与主题语言输出缺失关联、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间缺乏支架、与学生的主体需求不一致等问题。读后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巩固所学语言;深化主题意义,延伸文本内容;迁移语言知识,合理生成变式;融合语用技能,整体构建输出;升华情意主旨,涵养美好品格。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原则;案例  【作者简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说明了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充分肯定职业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任,帮助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开设范围最广的课程之一,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围
【摘要】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高级英语》课程强调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试图以“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为依托,将POA教学流程的三阶段,即驱动—促成—评价的相关理论指导《高级英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以期探索出一条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思辨能力;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王洁(1989.01-),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广东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中条山下的盐湖曾囊括“九分天下盐”,谁占领它就意味着谁能掌握天下命脉。  中条山中藏有中国最古老的铜矿群,在冷兵器时代,这里就是天下的兵器库。  虞坂古道是中条山的交通要塞,伯乐在此发现千里马,晋国在此“假道伐虢”,留下一段“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警世预言……  在民谚中,中条山根据矿产分布被称为“金头铜腰铁尾巴”。山中蕴藏的资源之庞大,甚至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比如中条山盐池,曾经囊括了“九分
以黑为美;以乌鸦为吉祥物;族谱看上去就像接龙游戏    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爱伲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总人口约19万。“爱伲”意为“兄弟”,当年爱伲人的先祖从云南各地迁徙到西双版纳后,当地的原住民(主要是傣族)便亲切地赠与他们“爱伲”这一称呼。  但事实上,爱伲人还有一个本族代代相传的名称叫做“阿卡”,全名为“阿卡卡米纠阿谷”,这个名字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在迁徙中打头阵,而与大部队相隔距离
【摘要】高考改革对英语写作数量、分值和体裁的调整把写作推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之路成了重要课题。本文从思维导图的定义、特征出发,分析了其在写作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及培养兴趣四方面的突出优势,并提供案例说明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写作;优势;应用  引言  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教学相长,如何确保教与学同步,成为教师需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其中“教—学—评”理念指引教师将育人活动、学习活动、评价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评价确保达成教学目标。本文通过探析“教—学—评”理念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策略,以期确保初中英语教学相长,提高英语教师的育人能力。  【关键词】“教—学—评”理念;初中英语;阅读课  【作者简介】李娜,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越真实的语言环境,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越能让他们感知、理解进而运用语言。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以拨动他们思维的弦,让他们语言的表达愈发地道与生动。小组合作与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接能让阅读充满趣味。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面向全体  【作者简介】吉海祥,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  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着重结果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