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张网者必先引纲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改革对英语写作数量、分值和体裁的调整把写作推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之路成了重要课题。本文从思维导图的定义、特征出发,分析了其在写作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及培养兴趣四方面的突出优势,并提供案例说明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写作;优势;应用
  引言
  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英语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浙江省高考改革中,英语写作数量由原来的一篇增加到两篇,分值由原来的30分增加到40分,文体则在应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写作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难的一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收效甚微,学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探索一条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了用网络关系图、树形图等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训练活动,以此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維与表达能力。思维导图的引入,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思维导图及其特征
  1.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图。20世纪60年代,享有“世界大脑先生”、“记忆力之父”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首先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2005年外研社翻译了东尼·博赞的《大脑使用说明书》等系列丛书,思维导图在国内逐渐受到关注。
  思维导图主要以方框或圆圈等节点表示中心概念或关键信息,以线段、弧线或其他符号来连接他们,从而展示出各关键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把语言与图像、颜色之间建立逻辑连接,是一种图形式思维工具。它将放射性思考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让抽象的思维可视化。东尼·博赞指出,思维导图是根据大脑的运行机制而创制的,它类似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思维导图创造性的将左脑的逻辑思维功能与右脑的成像功能结合起来,以左脑加右脑的“全脑”模式,协调左右大脑的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的特征。
  (1)逻辑性强 。首先,思维导图以节点代表中心概念使主题突出。其次,所有的子一级的信息都是围绕中心概念发散的,他们并不是随机无序的,相反,子信息与中心概念之间,子信息与子信息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性,整个思维导图是一个逻辑清晰的整体。
  (2)直观形象。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地图”。它借助线条、符号、颜色、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个性化的、易被大脑所接受的规则,将大量枯燥的信息转化成彩色的,容易记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像,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使之直观、形象。(郭黎岩,王东,田玲2011)。
  (3)形式灵活。思维导图的绘制形式灵活多样,有表格形、蛛网形、树形、链条形、循环型等。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运用颜色、符号,绘制适合自己思维模式的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中的优势作用
  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写作之前的引导缺乏有效性,没能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使学生“谈写色变”。在学生的习作中,比较集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点:1. 篇章结构混乱,层次不清。2. 写作思路狭窄,内容单调。3. 词汇储备匮乏,句式呆板。思维导图以其“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特点,能有效地从这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夏谷鸣先生曾指出,从高考作文反馈中可以发现,学生写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写作框架搭建不科学,分析问题缺少条理性。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写作思路进行整理、对写作框架进行搭建的过程。(王玉昕,2015)。具体来说,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其次围绕中心发散出关键信息和具体信息;最后利用直线、弧形或其他符号直观地绘制出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隶属关系、交叉关系等。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逻辑关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条理清晰。
  2.发散思维,丰富内容。英语应用文写作有开放式和半开放式之分,虽然有一定的内容提示,但需要学生 “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而在读后续写中,内容是否合理、新颖更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对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散性是思维导图的一个突出特征,它遵循的是从中心到四周的轨迹,学生围绕着中心话题,以蛛网形式进行头脑风暴,引导性地开发出人脑的潜能,激发更多的灵感,为文章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和选择,从而丰富文章内容。
  3.调动语言储备,优化文章表达。思维导图除了内容图式,还有语言图式,它也可以用于语言的发散思维。以中心主题为核心,学生可以通过思索近义词、同义词,词性的变化,句式的改变等集思广益,找出已有观念中与中心话题匹配的词语和句式。若配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则能博彩众长,将已有知识体系不断扩展延伸,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构建新图式,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的语言图式,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为当下的作文提供词汇支撑,思维导图因其形象直观的图式,词汇之间紧密的逻辑联系,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还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长期的思维导图绘制训练定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储备。
  4.降低写作难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其实是习得性无助。在平常的练习中,学生由于词汇积累的缺乏,语言使用的失败等原因使写作成为一个“难产”的过程,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自然对写作敬而远之。思维导图的运用给输出和学生的已有图式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并允许学生在讨论互动中补充完善知识体系,增强了可操作性,降低了写作难度,克服学生的惧怕心里,增强自信心。(周倩,2015)。   另外思维导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符号、样式、颜色,把抽象的思维转化成具体的,个性化的图形,使思维活动变得轻松愉快,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案例
  以下将以一篇应用文为例,浅谈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1.应用文原题。假设你是某国际学校高二学生李华,你所在的英语社团将于下周五举办一次英语茶话会,届时还会邀请你校的外籍教师以及来自美国的交换生。请你根据下面所给要点介绍此次活动。
  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献计献策:如何发展俱乐部;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应用。
  (1)绘制内容思维导图,扩充内容,安排结构。
  内容上本篇文章为半开放式作文,虽然提供了大部分的写作内容,但“活动目的”需要学生自行添加,在“活动内容”上也应适当补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开头与结尾。基于文章的写作目的,学生应该介绍茶话会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并在结尾号召学生积极参与。这是隐性的内容,并没有在内容要点中直接罗列出来,所以容易被学生所忽略。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有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使内容完整。
  在结构上,如果学生能顺利将隐性的内容补充出来,就能确定首段与尾段内容,并把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合并为一段。在安排好宏观结构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重点是对活动的介绍,通过数字1、2、3的标注,写作过程中条理能更加清晰。
  (2)繪制语言思维导图,遣词造句。
  在绘制语言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挖掘知识储备中与目标表达相关的词汇和句式,如在表达有好处时我们可以用名词of great benefit, 动词benefit from,也可以用形容词be beneficial to; 在表示希望同学积极参与时可以用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I sincerely hope you can join us ,甚至可以用成语be there or be square. 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写作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更丰富,更准确的表达。
  3.思维导图应用的几点说明。
  (1)如果学生基础较好的话,内容思维导图与语言思维导图可以合二为一,直接用英语构建内容框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
  (2)条件允许的话,思维导图的绘制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个性,使语言与颜色、图像之间建立丰富的联系。
  (3)如在考试等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思维导图也可以运用最简单的形式,如下表。
  写作目的:
  介绍茶话会;
  邀请学生参加 基本信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一段
  活动目的 提供平台;增进交流……
  第二段
  活动内容 1.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困难;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互动为核心的智慧课堂利用平板电脑系统的互动功能,通过对学生在阅读课前进行预习指导、课中进行学习引导、课后进行作业辅导,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获取文本信息、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例分析  【作者简介】余义珍,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
我喜欢澳门的老榕树,喜欢那种如云的华冠、苍劲的树干和奇异的树根,也喜欢它们风中的优雅、伫立的淡定和与岁月同歌的顽强生命力。  榕树是桑科榕属植物的总称,全世界共发现800多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澳门的老榕树以假菩提树最多,其次为细叶榕和高山榕。它们枝繁叶茂,沧桑矍铄,初看只是简单的生态景观,但榕树下那些或明或暗的昔日故事,已让它们别具历史与文化的内涵。    澳门半岛,榕树下的独白与吟唱  
【摘要】在初中教育结构体系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又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关系到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掌握,英语阅读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基于此,文章阐述文化背景知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提出初中阶段实施英语文化教學的有效途径,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提升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文化背景;初中英语;渗透  【作者简介】吴月红,甘肃兰州永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年久日深的点滴浸润,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的人身上,往往会带有这座城市独特的味道和印迹,让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分辨出那人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或者西安人……而西安人就在关中水土、文化的千年滋养下,越发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西安味道,就是把文化揉到生活里的一碗面  记得有一次在从机场开往城里的大巴上,笔者突然听到后座传来两个江浙口音的交谈,颇有意思。其中一个说,“很奇怪,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图形工具,已经逐渐进入高中教学课堂,开启了高中课程教学复习的新模式。思维导图工具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高中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自身优势并融合高中教学任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工具的特点与高中英语复习教学的现状,探析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英语复习教学的创新路径,系统性地研究了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特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设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读后活动存在与主题语言输出缺失关联、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间缺乏支架、与学生的主体需求不一致等问题。读后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巩固所学语言;深化主题意义,延伸文本内容;迁移语言知识,合理生成变式;融合语用技能,整体构建输出;升华情意主旨,涵养美好品格。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原则;案例  【作者简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说明了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充分肯定职业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任,帮助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开设范围最广的课程之一,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围
【摘要】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高级英语》课程强调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试图以“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为依托,将POA教学流程的三阶段,即驱动—促成—评价的相关理论指导《高级英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以期探索出一条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思辨能力;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王洁(1989.01-),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广东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中条山下的盐湖曾囊括“九分天下盐”,谁占领它就意味着谁能掌握天下命脉。  中条山中藏有中国最古老的铜矿群,在冷兵器时代,这里就是天下的兵器库。  虞坂古道是中条山的交通要塞,伯乐在此发现千里马,晋国在此“假道伐虢”,留下一段“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警世预言……  在民谚中,中条山根据矿产分布被称为“金头铜腰铁尾巴”。山中蕴藏的资源之庞大,甚至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比如中条山盐池,曾经囊括了“九分
以黑为美;以乌鸦为吉祥物;族谱看上去就像接龙游戏    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爱伲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总人口约19万。“爱伲”意为“兄弟”,当年爱伲人的先祖从云南各地迁徙到西双版纳后,当地的原住民(主要是傣族)便亲切地赠与他们“爱伲”这一称呼。  但事实上,爱伲人还有一个本族代代相传的名称叫做“阿卡”,全名为“阿卡卡米纠阿谷”,这个名字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在迁徙中打头阵,而与大部队相隔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