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涧白云寺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an905254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少地方都有白云寺,仅在大理,就有弥渡白云寺、南涧白云寺。关乎弥渡白云寺的美好,已珍藏在生命的行囊里。而每一次,车行从巍山到南涧的路途中,看到一块醒目的白云寺路标牌,看到路牌,心便会萌生出对南涧白云寺的美好遐想。
  初冬闲暇时,朋友邀约,如愿去探访南涧的白云寺。我们一行四人,在小雪天的中午从巍山古城出发,行至南涧地界的白云寺路牌,往西南方向,沿着狭窄的山路,盘旋而上,山路弯弯,曲折迂回。车内,朋友谈笑风生,笑意盈盈,谈论猜想着隐藏深山中的白云寺。透过车窗遥望窗外,群山起伏延绵,山乡宁静,一个个小村镶嵌在山涧,或是山与山形成的小平坝子里,或是在比较平缓的坡地上。我们视线里的山村,就是山民世世代代栖居的地方,也是人类繁衍,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缩影。
  琼和梅,在车内一直说着大山里的景色美。尽管山路狭窄,路陡弯大,师傅驾车却是轻车熟路,边开车边与我们聊天,感叹着迷人山色。层林尽染,路旁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罕见的紫红色的枫叶,从我们的眼前闪过。初冬的山野,经历秋的晕染,色彩斑斓,犹似彩色油画一般。山野清新的气息,沁润着我们的肺腑,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翻过一山又一山,行至白云村委会,白墙上醒目的红色精准扶贫攻坚标语闯入眼帘。我们都没去过白云寺,问了村民白云寺的去向,再往上行车,终于看到了掩映在大山深处的白云寺。
  我们掩不住激动的心情,入得寺内,清幽寂静。一位守寺的大妈,正在洗萝卜,站起来热情和我们打招呼,给我们泡茶。之后,每个人带着虔诚心,选择自己所爱,置身寺内时不时听到风铃摇曳,传来的清脆声划破了寂静山寺。
  白云寺位于南涧县白云村委会大平地后山腹地,距离南涧县城西北20公里左右,海拔2300多米,因白云掩翠,紫烟轻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故而得名白云寺。白云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后历代修缮,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南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白云寺。寺庙坐南朝北,是两院式的建筑,由大殿及两耳、两厢、穿堂楼、大门、照壁组成。寺内保存着清代留存下来的石碑、古钟、古鼓、古牌匾等。石碑立于大殿栏前的台阶上,我驻足细看,整块碑的字迹还清晰可见。白云寺与其他寺庙相比,特别之处在于,一院寺庙供奉了所有的菩萨,而不是分殿供奉。白云寺的大殿为清代建筑样式,夯土墙,抬梁结构,单檐歇山屋顶,古铜色琉璃屋面,前檐梁柱斗拱重彩,木雕彩绘古朴生动,面阔三间,通面阔,通进深;大门两层,中间高两侧低,飞檐翘首,门框多层木雕,图案精美。当我静默地站立正殿前。抬头看到上方有一横匾,上书写着“清净根源”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欣赏品味着那些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壁画,思绪飞扬。看“八仙”故事等彩画,线条明晰,人物鲜活,体现出了工匠比较高超的雕刻绘画技术。凝视壁画,我的思绪走失远方。而中殿为穿堂楼,两层,悬山屋顶,内供奉有弥勒等佛像。两层间还悬挂一横匾,书写着“慈云拥护”。旁边两厢也有两层,供行人休息。
  我问寺院内的一位老爷爷,他说,白云寺在白云村委会的营盘地。在清代红白旗时期,曾经挖过战壕,故名营盘地。白云寺,每年都赶庙会,时间会在每一年的正月初九,庙会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庙会期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庙会文化。白云寺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吸引了周边十里八乡的人赶来祭拜。
  伫立在白云寺院落里,仰望天空,云朵飘荡,天空深邃碧蓝。近观院内的一棵柏树和一棵玉兰花,柏树树枝遒劲,玉兰花挺拔屹立。我再问院内那位老爷爷,这两棵树大概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他告诉我:“是清代留下来的,也有几百年历史了。”让我未曾意料,一树玉兰。被秋天染黄的叶片、枯枝、毛茸茸的小骨朵儿、洁白的花儿,亲密无间共生长在树上,各有风姿,似有一树春秋同在之感。骨朵儿、花儿在寒冷的冬天,抬头向着蓝天。洁白的花朵,静静地绽放在初冬,在小雪天就让我们一睹绽放的玉兰花芳容。洁白的花朵,在蔚蓝的天空下,美得让人动容不舍离开。琼和梅,在玉兰花前,相互拍照。照了一张又一张,她们的笑靥如花,我的身影也定格在玉兰花前。
  时光短暂,我们放下了世俗的疲惫,身心停留白云寺内,山静云闲,古寺悠悠,风铃摇响,心宛如脱俗一般,安静至极。当我们向大妈、老爷爷告别时,大妈告诉我们:“白云寺的上面还有卫羊营水库,风景美呢,你们去看看得了。”
  当我们轻松迈出白云寺大门,正对大门有一照壁,照壁上一只黄白相间活灵活现的老虎,对着大门。寺前一大片柏树,葱葱绿绿,一块草地,冬日暖阳朗照,我们静坐草坪上,留下倩影。眼前几棵年代久远的古柏树,笔直挺拔,高耸云天:寺的后面,丛林密布,树林绿中泛黄;碧蓝的天空,白云自由自在飘荡,如行云流水。面对那样的环境,我的心底不禁涌出:白云生处白云寺,山静云闲人情怡。接着我们又步入白云寺旁边的财神殿,大门、院内建筑及财神大殿的雕刻彩画,看起来都还比较新。后来了解到,财神殿是几年前才新增添的白云寺景区一景。
  守寺大妈说的卫羊营水库,崇山峻岭里的那一池清绿。又吊起了我们去探秘的胃口。师傅果断地说:“上车,去水库一游。”车子又顺着白云寺的左上侧方前行,行了三四公里时,师傅说:“凭我的直觉,我们好像走错路了。”梅百度搜索,却没信号。师傅调转车头,又原路返回,差不多回到白云寺不远处,有一岔路在寺的背后,我们从那条路行进,遇到一骑摩托的人,一问行车方向对了。没行多远,水泥路变成了更为狭窄的土路,路更窄了,两边山上的植被却越来越密集,空气湿度越来越大,山野里各种植物汇集成的山野气息,随着山风钻入鼻孔,冬的寒气直逼我们的身心。我们依然说笑着,琼开心得笑成“米花糖”一般,为那一池清澈碧绿的水心花怒放。
  就在我们放牧心情时,前方有一段泥泞路,师傅开足马力,冲过去了。行不远,又是泥泞路,他再次开足马力,泥浆四溅,车子又冲过了险滩。却不曾想,车子还没行半公里路,又是一段泥泞路在我们眼前。我们三个直说,这路不好走,小心车轮打滑,师傅开足马力再次一冲。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后轮深深陷入稀泥里,他又冲几次,轮子打滑,冲不出去,车子就这样停泊在烂泥滩里。原本万里晴空,但我们所过路段,路两边树木丛林密集。背阴地带,地气长年累月潮湿渗水,导致有泥泞路段。想想,这是冬季干旱季节,若是雨季,山民出行该会怎样的艰难?
  听村民说,到卫羊营水库还差几里路,且也还有几道烂泥潭路,我们只能打道回府。在幽静的山路上,为解决突发事件,身心停留,耽误一个多小时,却让我们多了体验村民山区生活的不容易。守寺大妈温馨善意的提醒,却成为我们此行的遗憾,未来的美好期待憧憬。
  抛却尘嚣,放下俗念,翻山越岭。置身崇山峻岭,探访白云寺,一路收获惬意欢乐,在悠悠古寺,净心悟禅。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生命的宽度。行路过程,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无法预料,行走过程赏沿途风景,丰盈内心世界,过云上日子,活出风采。
  编辑手记:
  文字可以跨越时空和地域,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这个世界的美好。品读那些旅途中的文字像是经历着一次次難忘的探索,每一处风景都在我们的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永平位于大理州西部。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下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笔记永平》以永平具有特色的亮点作为我们了解永平的入口,为我们呈现一个内涵丰富的地域。在城市之外回归于自然之中,走入深山花海中并敬畏着山水的多彩与博大,《花甸坝 一场风花雪月的约会》和《老君山秘境》都为我们展现山间视觉的奇妙体验。葱茏起伏的山峦、娇艳多姿的花朵以及绿色环保的登山活动都吸引着我们走进自然、保护自然。位于南涧的白云寺坐落在幽静的深山中,在经历时间的沉淀后仍旧有生命力的白云寺带给我们厚重而真切的旅行感受,品读《探访南涧白云寺》,不妨走进那里去感受别样的魅力。
其他文献
栽树的人,走了  花,跟着春光  准备回家  三面群山  环抱一湖明水  云影才洗干净  又浣洗着天光  来看櫻花的人  带来好心情  他们放出心里的歌  又一页页打开青春  谷里樱花红尽处  我拾起一片片鸟声  在莲叶上写下  一个诗会的早晨
期刊
春风雨露第一枝  停在花里的香美人  鸟踢翻五线谱  一幅果实的梦  在山谷里弥漫  世上最美的重逢  是和你不期而遇  比如我和诗人张学康  一同坠入樱花谷  早聽一声百灵鸟  晚听一声小阳雀
期刊
一个人走着走着  在不知不覺中  便丢失了爷爷奶奶  父亲母亲  接二连三的亲人  故乡的老屋  房后的石榴翠竹  院子里的桃树枣树  天上的日月星辰  门外的风言风语  还有鸡鸣犬吠  村庄后面的松林  前面的绿水  左右的田野  庄稼的歌声  百鸟的啁啾  儿时的游戏  胡子里的故事  皱纹里的悲喜  猛然一转身  忽然发现自己  一不小心已经成为  一个丢失了故乡的人  像一个走丢的孩子  
期刊
也许是因为崇敬  大理天空飘逸不尽的白云  也许是因为崇敬  苍山之上终年不化的白雪  也许是因为崇敬  洱海之上洁白明净的洱海月  大理白族  是一个崇尚白色的民族  居住的是青瓦白墙  穿戴的是白衣白裳  懷里揣着明媚的太阳  帽子镶着洁白的月亮  鞋子绣着洁白的花瓣  用一双巧夺天工的手  把银子敲打成洁白的信仰  把木头石头和时光  雕刻成洁白的梦想  在蓝色的天幕上  扎染出一派繁星灿烂
期刊
许多人都不知道  中國历史文化名村诺邓  是用盐腌出来的  从前,这里是一片穷山僻壤  穷得丁当响  穷得除了盐还是盐  在别无选择的饥饿面前  诺邓只有吃盐  被盐津渍得龇牙咧嘴  伤痕累累  强忍住嚎啕和眼泪  当被盐腌透后  便被藏匿起来  被千年的时光风干  变成一块喷香的腊肉  突然有一天  香透了全世界  被盐腌透了的诺邓  味道隽永耐人咀嚼  昔日的伤痛  变成了不朽的美景  昔日腌
期刊
布谷鸟敲醒我的梦  又引來窗外一群鸟  它们在杨梅树枝头唱歌  在紫叶李树上呼朋引伴  而此时布谷已不知去向  谁的皮鞋从水泥路上走来  哒哒声再一次惊醒黎明  樱花谷里的梦  总是那么清醒  我在春光里  找到了片刻停留的时间
期刊
时间  是最好的一剂药  是药中之药  是真正的药王  它能医治百病  能治身体的病  也能治心里的病  它胸怀博大爱意无边  药效神奇  能医治灵魂的癌症  能将人心软化成佛心  甚至能让妖魔鬼怪  改恶从善  心里有太多的仇怨和憎恨  就服用时间这剂良藥  它统领着生老病死  悲欢离合  能普渡众生  编辑手记:  董喜阳的诗歌象征意味浓重,意境幽深,寓意深远,想象诡谲。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自我
期刊
鸡足山的板栗树  传说是徐霞客带来的种子  繁衍出来的子孙  它虬劲的枝干  穿越了數百年的沧桑  裹满了岁月的斧痕  它浑身上下  长满了深邃的眼睛  目光炯炯投向苍冥  它把心掏出来  送给大山的神灵  把人间的冷暖  藏进自己的身心  一如既往地开花  毫无保留地结果  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彩云  呵,鸡足山的板栗树  仿佛是得道的高人  站成遗世独立的风景
期刊
一个人说走就走了  连脚印也没有  就摇着轮椅走了  初冬的雪还没有降临  大地还在和严寒作最后的斗争  你就和一只白色的蝴蝶  带着一片轻盈的梦飞走了  巨大的夜压迫着我的心脏  让我在黄昏不能自由地呼吸  你是否還抱着一只羊  回到遥远的清平湾  你是否还摇着轮椅  去看你熟悉的地坛  这个世界确实太冷  也许不值得留念  你走了 走得那样轻松  那么不真实  像一首诗没有尾声  像一篇小说留
期刊
一  我与笔山书院有缘,在此求学六个春秋。  笔山书院坐落在古镇州城宾川一中校内,原为明代进士何邦宪之遗业,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为知州甘国辅购置,改建重修,因其背靠钟英山,取“钟英毓秀”之义,题名“育英书院”。雍正四年(1726年),知州周钺又捐资重修,因其面对笔架山而易名“笔山书院”。  笔山书院与后来的宾川教育一脉相承,具有教育开山、文化传承之历史功绩。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