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不同起点 重在走了多远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3 小综合新高考模式的推广要求重新构建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评价依据由原来直接通过高考历史成绩评价教師实绩改为把市校统考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恰当介入,让“立足不同起点、重在走了多远”成为广东新高考模式下对历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方法。这一模式基本克服中学历史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既可以用来自查自比,也可以用于全市、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对比,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新高考模式;质量评价;历史
  
  2010年伊始,广东省高考改革已采用3 小综合模式,这就要求重新构建新高考模式下的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评价依据由原来直接通过高考历史成绩评价教师实绩改为把市校统考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恰当介入,让“立足不同起点、重在走了多远”成为广东新高考模式下对历史教学质量(专指历史教学中的笔试分数成绩)进行评价的主要方法。
  1 构筑未来新高考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现实
  诉求
  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基础教育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课标的顺利推进和未来新高考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现实诉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2010年,广东省高考方案已改为3 小综合,即文科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科小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合为一张试卷,分值300分),理工科考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理科小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合为一张试卷,分值300分)。由于新高考方案只公布小综合的总成绩,无法直接评估出小综合科各个具体科目的成绩,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滋生“大锅饭”现象:考得好,三科都受表扬;考得不理想,三科同时挨批评。具体哪一科的贡献或责任更大,均不甚明了。因此,重新建构新的评价模式成为当前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2)历史教学质量高低是教学活动的成效性外在表现形式,而良好的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有导向、促进、激励及调控功能。现实工作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始终是个热点和难题;研究人员很多,成效不大;宏观评价多,实际操作性评价少,缺乏一种全新有效的具体评价手段,无法使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真正做到合理、公正、客观。
  2 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
  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模式较好地确立了历史学科“教”的质量标准,基本上发挥出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它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1)由直接评价转向间接评价,即由过去直接用高考历史成绩评价历史教师的教学实绩转变为高考前通过多次市校统考成绩进行综合对比和评价;2)由一次性考试评价转向多次市校统考成绩进行综合评价;3)由无视基础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起点重提高,即由原来的不管学生基础如何都一概以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进行评价转变为立足学生基础、重在评价提高幅度。
  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历史科教学,在高考中小综合科目中的主要贡献就体现在高考前多次的市校统考中(立足起点上)的提高幅度和排序位置。现以某学校为一个评价单位,具体描述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1 起点如何确定
  起点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变化的过程,它的确定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层次,具体表现为前次或前几次考试的分数之和在全校或年级或全市所处的名次位置。给每个学生的年级或全市名次位置给予一个规定的标准系数,一般是多少个学生即给出多少个标准系数。不管多少个学生,成绩最后一名学生给他一个标准系数,即“1”;500名学生,成绩第一名学生即给500个标准系数;1 034个学生,成绩第一名学生即给1 034个标准系数。然后以班为单位,把该班每个学生所得的标准系数累加除以该班总人数得出该班的基础实力,这个基础实力就是该班的起点。这个基础实力的生成可以是一次考试排名所得的标准系数,也可以是多次考试成绩综合排名后所得的标准系数。
  如某高中一年级共有1 034名学生,把学生考入高中时的中考成绩依分数的高低排出1 034个名次,个人成绩第一名的标准系数是1 034,第二名是1 033,最后一名(即1 034名)的标准系数是1。得出每个学生的历史标准系数后,以班为单位,累计相加该班学生所得的标准系数并除以该班总人数,得出该班历史成绩的人均基础实力。其他科以及班级基础实力乃至校际之间的算法均与上述算法相同。
  2.2 如何利用起点评价当前当次的考试成绩
  评价各班各科目当前考试的情况,各班在各科中的基础不尽相同,单以平均分来评价很难准确地反映各班各科在每次考试中的进退步情况;只有立足基础实力,然后对应本次考试年级排名情况,依据上述标准同样计算出该班的本次学生人均实力,然后把本次人均实力减去基础人均实力得出正负分,两相比较,得分比基础分多(分差为正)的说明本次考试该班进步了,反之就是退步了。如高一某班的期末全市统考历史成绩在全校排名中所得标准总系数为25 000个标准系数单位,50人,人均实力约为500,而原来该班前三次历史统考的综合排名所得出的基础实力为20 000,人均基础实力400,前后相减,得正分为100,说明前一段该班的历史成绩进步了,任课教师的工作很有成效。反之,则是退步了,需要总结教训,引起注意。其他科目以及班级总成绩乃至校际之间的比较,算法均与上述算法相同。
  3 本模式的应用与推广
  上述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的构筑从理论上来说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因为长期以来大多是以升学率、优秀率以及及格率等的集中量数来衡量一个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质量,一个重点中学和一个基础薄弱学校相比,除了教学环境和一些教学物质条件会有不同外,学生整体的素质(在此仅指学科文化素质)差距会更大,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起点也不可能相同。而现实中却是用同一个标准在衡量一个学校、教师、班级、学生个人的教与学质量,严重缺失公平性。如果应用立足起点看进步这个标准系数的变化来评价,则可以去除传统评价模式中的不公平,既可以用来自查自比,也可以用于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对比。
  1)以一个学校为一个评价单位(略)。
  2)以整个东莞市为一个评价单位。依据东莞的教育现状和不同的生源素质把全市升入高中的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群体。第一个群体为东莞中学、东莞市一中、东莞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5所学校;第二个群体为东莞市二中、东莞市三中、东莞四中、东莞市五中、东莞市六中、东莞市七中、东莞市八中等7所学校;第三个群体为东华中学、光明中学、南开实验学校、瀚林实验学校等众多的国有民办或私立学校;第四个群体是各镇办高中学校;如果职业高中开设历史课,则可以组成第五个评价群体。以一个群体为一个独立的评价单位,排出学生的基础名次,得出本群体内各学校的基础实力,然后与每次全市统考所得的实力名次进行比较,得出这所学校在本群体内历史学科成绩的进步或后退。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上文的“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目前东莞初三历史科只作毕业资格考试,其分数没有进入中考总成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把学生的中考总分作为历史科基础的排名依据,计算出各个群体内各学校的基础实力。
  3)应用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比较。如历史教师的历史统考平均成绩70分与数学教师的数学统考平均成绩80分,单凭这两个原始分能否说数学一定比历史好呢?显然失之偏颇。如果历史科全市或全校平均成绩大部分在60分以下,那么70分就表示该班成绩好;如果全市或全校的数学平均成绩均在90分以上,说明此班的数学成绩差。所以单凭两个原始分70分和80分既看不出该班或该校水平高低,也不能确定该班哪门功课好,而立足起点的标准系数评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4 三维审视:新模式的缺失
  新的评价模式能比较公正客观地满足全市或两个学校,或者同一学校不同阶段、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成绩比较。但在模拟评价过程中发现新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误差,定量上不是太精确。例如,假设某一班级的学生全是优等成绩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处在前5%内,显然教师无论怎么努力工作,学生无论怎么学习,其进步体现在位置排序上的变化量总是很小的;而另外一个班级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其进步的潜力显然远远大于前一个学校或班级,进步的概率自然大很多。这两个班级如果单看标准系数的变化值的大小将不是十分公平,因为付出同样的劳动而取得的成就大小的几率不一样。而排名相对落后的5%的后进生,进步的幅度和体现在位置排序上的变化量也是很小的,出现与优等生相类似的情况。有没有办法更合理呢?笔者正在研究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展览会团长会上的讲话  2012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与“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中国·昆山)”一起召开,是新形势下,具有新特色和新特点的一次展示会。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十八大召开的重要时刻,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新特征的一次展示会,是一次展示新成果、传播新理念、交流新技术、促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的许多领域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以迎接新世纪的考验。同时,新课改所提倡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语文课堂评价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因材评价,激励与指点并举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
中小学校怎样开展科学素质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各中小学校着力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教育目标,以科技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模拟航空飞行科技活动、电脑机器人科技活动为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了科技活动,构建起了灵活多样的学校科技素质教育模式。为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从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是教师具备的能力之一。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笔者自上第一节生物课起,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较多,笔者就几年
摘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的优化结合,和谐统一。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在教育生活中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学会商量,就一定会收到“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新课程;语文教师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给语文教学以正确的导向。语文教
创新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学生成功的源泉,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21世纪显得尤其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激
记者:杨局长,您好!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这里能否请您谈一下您对教育的基本观点?  杨宇伟: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对教育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是国家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二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是教育的宗旨;三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到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听的目标为: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的关系;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而听这一过程尽管在瞬间内完成,但从初步感知到听力理解都是一个复杂深化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辨识、比较、记忆和判断。要达到听懂、理解,没有
摘要 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谈起,阐述电子白板技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从“巧设导入情境,学生以景生情;巧设互动情境,学生以情激思;巧设开放情境,学生以思导行”三方面,探索电子白板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促进课堂的生成、知識的建构,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电子白板;初中数学;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
摘要 采用“Sussex教材分析法”对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特色和不足,尝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完善对策,与教科版教材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使新课标的“能力主线”与教材的“教材主线”最大限度地相交。  关键词 教材分析与评估;Sussex教材分析法;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