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是推动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通过梳理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总结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与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
  G434
  当前,信息技术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一、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向现代化、信息化趋势的转变。各校也开始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未被纳入平时考试范围,忽略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良性发展。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进行调研,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学资源建设不到位
  各校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设备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缺少整体和长远规划,投入资金多用于计算机、“班班通”等设备方面,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整合方面相对不足,导致资源库较少,出现与课程教材脱节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的优质资源极为有限,阻碍了教育网建设规模的提升和功能的完善。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够
  虽然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部分教师在使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熟练程度上较差,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不高,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不高。为此部分学校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但是没有制定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培训的力度不够,培训的层次比较低,较少涉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三)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程度不高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不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程度不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认识不足,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没有全面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仍然是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无法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瓶颈。
  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加速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
  要充分保证基础教育,必须加速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改变以往只重视硬件建设的误区,避免对软件教育的忽视,抓好对教学资源的建设,以此确保教学软件的建设投入。本着响应教育部门统一领导的指示,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落实到实处,做到总体统筹与分层实施相结合,真正实现跨越空间和时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创新型人才,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学习能力。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
  强化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巩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教师岗位需求方面来讲,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形势下,必须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其次,上岗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具备相应的软件制作应用与课程整合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专业教师团队,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技术能力。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部分在于将信息技术与相关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学校应该建立并确保科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创造并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良好教学环境。一是要积极举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比赛,充分调动相关学科职业教师的热情,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相关课程的有效整合;二是要聘请学科专家定期对学科教师组织培训,提升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三是要主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有效指导和培训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四是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学科教师的目标进行管理考核来反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效果,对教师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确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顺利开展。
  三、结论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开,信息技术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还存在教学资源建设不到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够,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应该加速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也是下一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应该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锋,王吉庆.信息技术教育: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追问[J].中国电化教育,2013,02:1-5.
  [2]林众,罗良,王沛.教育学视野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进路及其啟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30-35.
  [3]张刚要,李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之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13-17.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G623.2  一、语文教学源于生活  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从
期刊
健康产业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人们对健康产业市场需求更加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语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3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UK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UK组UK 150万U 30m 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不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其文字精炼,言简意赅,表意丰富,但现在很多学生并不太喜欢文言文。我们可以巧设导入,激发同学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以读促教,让学生在诵读中乐学文言文。同时,也要注重梳理文言知识点,重视归纳和积累。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刍议  G633.3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组织学类型、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3例乳腺原发性恶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对数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对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十分有利,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但从我校学案导学教学中发现,小组合作
Supply Chain systems can be a key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logistics management, so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SCS while carrying on logi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CEO2)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脓毒症患者6~12h、24h、48h、72h、7d各时间点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学生语言架构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改变小学生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