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e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题课是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初中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习题课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应用能力.目前,习题课的实施不太理想,呈现教师就题讲题和监督学生完成练习,缺乏钻研习题课的课型特点,未精心设计相关教案,挖掘其育人内涵和发挥其应用功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课堂教学类型发生巨大变化,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习题课作为承载这样功能的课堂教学类型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线教师对数学习题课的定位还不够准确,将习题课和评讲课混淆,甚至把学生当作解题工具而陷入题海战术中.本文旨在以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对象,从知识综合运用的角度对习题课进行教学设计.
  二、习题课教学的功能挖掘
  习题课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类型,它并非只有单一的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和训练学生数学技能的作用,它还承载多方面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知识和活化思维的功能
  习题课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活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提高知识认识和升华思维的功能
  通过习题课教学,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认知思维的升华,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习题课作为课堂新授课的补充和巩固,需要依据课堂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一)参与性原则
  数学习题课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参与习题课教学过程中,也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还能够相互交流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范例性原则
  笛卡尔表示自己解决的所有问题都能够成为范例,可作为标准来对其他问题进行处理.那么什么才是典型习题呢?典型习题是某章节内容中最具代表性的习题,掌握这类习题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就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同类型的其他习题.
  (三)层次性原则
  习题设计时除具备典型准则外,还需遵循层次性,设置难度梯度的习题,不能将习题课当作简略的堆砌,而应将习题按由易到难排序,将这问题串联起来,形成较为明晰的思路,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比例函数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学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中各种函数以及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生后续学习高中数学各类函数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主要性质,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能力目标: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变化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及难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它们的应用.难点: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的理解,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过程
  1.旧知回顾
  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概念、性质和图像.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习题讲解
  (1)如图1所示,A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过点A作AB⊥y轴于点B,连接AO,△ABO的面积为2,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2所示,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过点A作AB⊥y轴于点B,点P在x轴上,△ABP的面积为2,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1)问:通过学生的自主求解,加深学生对已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k”的几何意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本质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2)问在(1)的基础上增加了题目难度,但是学生有了原题的启发,教师有意识增加习题的关联度,通过这样一题多变的形式,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又适当提高了解题灵活性,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训练需求.
  3.巩固拓展
  如图3所示为一次函数y=kx 5(k≠0)和反比例函数y=-1x的图像,其中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分别为A(-2,b)和B两点.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多少?
  (2)将直线AB向下平移m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仅有1个公共点,那么m的取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综合性问题的求解,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加强对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综合运用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结合思想方法和图形变换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复习时,主要是设置了合理的梯度习题,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注重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选择能突破难点和重点的典型习题着重讲解,通过阶梯式的习题讲授,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同时,本节习题课中,还弥补了新授课教学没给学生传达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对新授课教学起到补充和巩固.
  五、结 语
  习题课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习题课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习题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按照习题课的要求开展教学,有效发挥习题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焉晓辉.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朱卫红.变式教学在习题课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62):77-78.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讲授,而是更加看重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和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选择科学的解题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小学阶段学生一般的“解决问题”思维方式分为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运用与顺向思维相对的逆向思维,要求学生拥有打破思维定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小学
【摘要】高中数学教材给出了求相关指数R2的公式,并说明了公式的重要意义及应用价值,较全面地解释了线性回归模型精确度的高与低、强与弱,本文从相关指数R2的有关概念和生活案例出发,走进生活实际,根据提供或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借助回归方程,确定方案,算出相关指数R2,判断拟合效果,体现素养导向.  【关键词】相关指数R2,生活案例及应用,核心素养     线性回归模型中的相关指数R2是统计学的重要内容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历经多年,注重人人发展,全面推进高效课堂,促进教育公平等新的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正体现着人们的被教育需求.有关分层教学,百家争鸣,褒贬不一,但,多在探寻其积极意义.其如何能提高效果,是教育领域持续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从数学教学实践出发,由点及面,以小博大,排除教学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影响分层教学效果的客观原因,从数学学科的“机制”建设出发,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分
【摘要】為了适应逐渐贴近国际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满足其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新教改正如火如荼f 推进.然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农村教育从生源、教学资源到教师队伍等都较为薄弱,其教育改革的脚步较为缓慢,影响了新教改的整体进程.本文对当前农村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提出几点思考,并提出具备一定可行性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思考;实践  自20世纪末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体积教学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从合理布设问题情境,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选好时机设疑促思,提供优质的研究空间、优化评价手段,形成优良的研究风气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学数学体积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探究;有效策略  对小学数学体积教学来讲,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发他们自主探究十分重要,其不但是保证小学生学好数学体积知识的基本条件,还是加强小学
【摘要】数学作业设计,既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更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做到内容分层,有“的”放矢;形式分层,有“章”可循;指导分层,有“法”可依;评价分层,有“效”提升.唯有如此,才能照顾到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体现作业设计的艺术性,才能实现作业设计的真正“愿望”.  【关键词】独具匠心;内容分层;形式分层;
【摘要】  几十年来,数学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操作的范例练习,作为他们自己练习时的榜样.近年来,为了给学生进行错误分析,引入了不正确的练习.将正确工作的练习与错误分析相结合,这给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数学理解.方法:一种混合方法被用来调查在七年级数学单元中对方程和不等式的错误分析.定量数据用于建立使用错误分析有效性的统计,定性方法用于理解参与者的错误分析经验.结果:测试后得分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导研式”教学法,不仅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来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不断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导研式”教学法,即导问,导研和导思三部分,不仅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而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经济各专业的一科数学基础课程.高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从而可达到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定位、思政元素、融合手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角度介绍如何践行和落实立德树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定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
【摘要】椭圆切线有很多的优美的性质,很多性质可以由椭圆推广至双曲线与抛物线.对椭圆切线性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有关性质的代数化表征.由数学趣闻引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学习有趣味的、有灵魂的数学.  【關键词】数学趣闻;椭圆;切线;性质  据传说,意大利西西里岛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