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中三个定则的应用与区别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中第三节电流的磁场安排了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第六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中,又安排了“左手定则”,第八节电磁感应及发电机中安排了“右手定则”,学到这里很多同学就会对这三个定则开始混淆,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梳理比较,才能让学生正确应用这三个定则.笔者依据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比较:
  1要明确三个定则分别用的是哪只手
  “左手定则”用的是左手,而“安培定则”和“右手定则”用的是右手
  2要理解三个定则的作用
  “安培定则”主要是用来判断电流周围及轴线上的磁场方向的,也可以用来判断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左手定则”主要用来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也可以用来判断磁场中导体棒中电流的方向、导体的运动方向以及磁场的方向.
  “右手定则”主要是用来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3要记住三个定则的能的轉化
  “安培定则”适用于电场力转化为磁场力;“左手定则”适用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电动机;“右手定则”适用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应用是发电机.
  4要记住三个定则要求的手的姿势
  “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都是要求伸开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而“安培定则”的要求是其余四个手指弯曲并与拇指垂直.
  5要清楚三个定则中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所指的方向
  “安培定则”中弯曲四指指向磁感线环绕的方向(或者环形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或者环形导线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左手定则”中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或者正电荷在磁场中运动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右手定则”中四指指向是导体棒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拇指指向导体棒运动的方向.
  6在“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中,磁感线不一定是垂直从掌心进入.
  在“左手定则”中,只有当磁场的方向与通电导线垂直时,磁感线才是垂直从掌心进入.
  在“右手定则”中,只有当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导体棒和导体棒的运动方向所决定的平面时,磁感线才是垂直从掌心进入.
其他文献
1引言  在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中对平抛运动的定义是: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在分析平抛运动时可以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研究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新课标准学生实验中极为重要的探究实验之一.为了研究平抛运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体现.初中物理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物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直接经验,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期刊
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 Hz-20000 Hz.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性,在测距、测速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数字键、化实验开发实例,阐述如何利用arduino平台实现超声波测距和数据采集,实现精确、
物理的教学始终离不开实验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要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资源,并能够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可以是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改进,以解决个别实验取材不易、操作不便、实验效果不明显等弊端;也可以是基于教学需要的全新设计,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帮助学生构建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下面,笔者结合《平抛运动》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师生开发和研究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验器材,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对师生的动手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笔者在苏科版八年级第四章《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为依托,就学生DIY作品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实现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1学生DIY作品活动的实施  找到一件合适的DIY作品,辅助
期刊
电路设计和仪器的选择,既可考查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很好的实施探究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题涉及这部分知识较多,虽然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现以电阻的测量实验为基础,通过典型的例题剖析,来引导、总结电路设计的思路和仪器的选择的方法,使学生思维受到启发,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电路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的调动和开发.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并结合新课改的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
期刊
为落实重视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方法及学生体验探究活动过程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结合高中实验的特点、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全程开放式实验、学生全程参与式实验和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式实验.  巧用强磁铁改进实验,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还尝试了实验与课件一体化的教学,给实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从
在物理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积极性一并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大有帮助.本文以课堂实例为背景,讨论物理课堂上常见的提问策略.  常言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疑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善于运用提问的技巧,在课堂上设计恰当的、有效的提问活动,会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启发思维行为,让学生在疑
期刊
物理学家王淦昌认为:“物理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一门具有广泛实际应用的科学.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实质上就是高科技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 而下一世纪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将来源于今日的中学生. 因此, 在中学生中大力发现和培养英才学生, 实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学生物理知识竞赛主要采取激励、选拔的方法,通过探索和创造,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