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流程研究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1c2c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将视角转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以期通过并购实践来获得、强化、提升或拓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提升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并购行为,建立一个围绕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流程,以有效的促使并购行为的成功实施,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并购 流程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corporation M&A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Jiang Xianwu Lu Yong
  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5th globe M&A wa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on core competence thoery,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and managers concentrate their energy on corporation core competence,try to obtain,enhance and improve it by means of M&A.In the view of corporation core competence,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process of corporation M&A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corporation core competence,guide the successful M&A practice,enhance the persist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words:Core competence M&A Proces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058-03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企业界先后出现了五次并购浪潮。当今的绝大部分的国际大型企业都经历过并购活动,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并购的成功率都不是很高,据有关机构统计,并购失败率可高达70%。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企业并购失败的同时也不乏仍有少数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对此进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并购成功,获得充足利润回报的企业均是围绕其核心能力而进行并购的。
  因此,随着前四次并购浪潮的发生及之后企业的成长,再加上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使企业逐渐认识到核心能力是并购的基础,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而现仍在进行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中企业并购大多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和提升方面。基于此,笔者试图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来建立一个清晰和可操作的并购流程,以期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实践提供支持。
  
  1.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也叫核心能力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竞争优势理论发展而来,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理论。其起源可追潮到塞尔兹尼克(Selznick)于1957年提出的独特竞争力的概念,在对管理过程中领导行为的社会分析中,他把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叫做组织的能力或独特竞争力;肯尼思·安德鲁斯(Andrews)在1965也使用了“独特竞争力”这一概念,其认为公司竞争实力来自于其独特竞争力或公司做得最好的地方;之后还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直到普拉哈德与哈默(Prahalad and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著作,并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和广泛关注,亦有人将其译为“企业核心能力”,本文在此不作区分,有些地方混用。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解释。根据普拉哈德和哈默的观点,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1];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将企业核心能力定义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业务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在自身的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够把企业的各种资源、知识、技能等按照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使企业拥有长期竞争优势,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的各种能力的总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主要具有异质性、价值性、延展性、难以模仿性、不可交易性和持久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保证了企业在和对手的竞争中能够具有较长时期的优势,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这样的核心竞争能力。
  
  2.企业并购理论
  
  企业并购理论是在企业进行大量并购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是企业并购浪潮的发源地,从19世纪末以来,先后有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在美国兴起并席卷全球。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使用“Mergers & Acquisitions”(简称“M&A”)来表达,在我国通常将兼并与收购统称为并购或购并。
  理论上,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我国的专家学者都对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如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发展过程,企业并购概念、类型、动因及效应等相关基本理论均已比较成熟,西方学者先后从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多元化经营理论等多角度对企业并购进行了解释说明。
  实践中,企业实施并购的成功率仍不是很高。因为企业并购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次简单的交易过程,一般来说,企业并购都要经过并购前的筹备期、并购谈判、并购实施和并购后的整合等四个阶段。并购的成功与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实施并购前对自身企业的自我评价,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发展前景等多方面情况的综合评价,并购时筹资方案的策划,并购方式的选择,并购后的整合等。但很多进行并购的企业往往只重视了并购交易的完成情况,而对并购前的准备工作、并购后的整合工作等关注较少,从而导致了很多的企业并购都走向失败。
  
  3.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流程分析
  
  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很多企业管理者将视角转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以期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获得、强化、提升或拓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实际上,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第一,并购企业可通过获取被购并企业的独特知识、资源和技能,甚至核心能力,来强化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对于已构筑和培育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通过并购,使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扩展和渗透,同时由于获取了外部的相关资源和知识,使得企业原有核心竞争力得以强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培育、强化、提升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过程,通过并购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扩散、移植或强化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但却往往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个发展过程,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因此,围绕核心竞争力的获取与提升而进行企业的并购工作,对于保持企业竞争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提升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并购行为,建立一个围绕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流程,以期能有效的指导企业并购实践,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具体可见下图1:
  


  3.1 成立并购小组。
  一个内部结构合理、职责清晰的并购小组是企业成功实施并购的前提条件,它会关系到所有有关并购的计划方案、各个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应合适选择并购小组的成员。由于企业并购过程中会涉及到企业的价值评估、融资、交易谈判、并购后整合等多方面工作,因此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等必须要尽可能满足整个并购流程中的所有工作需求,必要时可以聘请咨询机构或专家参与分析与操作。其次,小组内各个职位的职责要清晰,以便于在进行并购工作时的管理与协调,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
  3.2 识别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定其所处状态。
  成立并购小组后,首要的问题便是对企业自身进行综合评价,识别企业自身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做到“知己”。只有先搞清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所处的形态后才可能确定正确的并购目标、制定正确的并购战略、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及采取合理有效的整合模式,从而为并购的后续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普拉哈德和哈默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在市场的机会;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大体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
  3.2.1 分析评估企业资源。
  核心竞争力理论观是在资源观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企业理论。因为企业资源是核心能力形成的根基,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因此可从分析“企业资源”入手来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Rumelt与Wernerfelt(1984)等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特有的资源因素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产业因素只具有次要性的作用[2]。企业资源可以从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如有形资源包括厂房、机械设备、原材料、资金、土地等;无形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企业文化、品牌商誉等。
  3.2.2 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
  由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常外在反映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上,常直观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终端产品等方面,但企业的核心能力却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等价值链上的一系列的价值活动,因此,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通过企业与同一产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基本价值链及其细分的对比,可以发掘出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资源和稀缺性能力[3]。这些核心资源和稀缺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要素”。
  3.2.3 确认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所处的状态。
  对于上一步骤中所初步识别出来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可用优势和劣势分析法来进一步确认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价格优势、时间优势、效率优势、实力优势、人才优势。
  再根据核心能力的刚性和延展性确定企业核心能力所处的状态。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要转化为外在持续竞争优势,应同时具备核心要素本身性质、环境、时间和终端成果四个方面的条件,其中核心要素本身在整个能力培育过程中也是不断积累和成长的。由于四个条件的完善程度不同,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成也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基础态核心能力、亚状态核心能力和成熟态核心能力。为清晰的界定上述三种形态,可用核心能力的刚性和延展性两个参数来描述。核心能力的刚性指它的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核心能力的延展性是指基于能力平台(如产品平台、技术平台)衍生出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可能性[4]
  3.3 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进行并购需求分析,确定并购目标。
  核心竞争力观是在资源观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按资源观理论分析,资源过剩和资源稀缺两种情况均会导致并购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在资源过剩背景下,企业会出现并购的需求,此时其并购目的在于通过自身核心竞争力向被并购企业延伸和扩展,实现其经济回报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扩张。同时,通过并购也强化企业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企业也会出现并购的需求,此时其直接目标在于通过并购获取构筑或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的战略性资产,从而构筑和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视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从而利用上述的资源观理论进行企业的并购需求分析,确定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进行并购,以避免出现企业为了并购而并购的局面。
  经过对企业并购的需求分析,结合核心竞争力所处的状态,便可以确定企业的并购目标。具体地说,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
  3.3.1 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对具有基础核心能力,或丧失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取已经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3.3.2 核心竞争力的强化。对于正从基础态向亚状态过渡或核心竞争力处于亚状态的企事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取互补性资源或独特资源,使其与企业自身各个方面资源条件结合,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层保护力量,抵抗核心能力被侵蚀,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与强化。
  3.3.3 核心竞争力的拓展。对于拥有成熟态核心能力的企业,将已有核心能力通过并购转移到被并购的企业中,进一步显化和扩散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4 选择相匹配的目标企业。
  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企业是影响并购成功的关键。
  3.4.1 搜寻并购目标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并购需求和并购目标,搜寻具有企业所需要的某种(或某些)核心能力要素的企业,这些要素可能是某种特殊的能力、知识或资源,如物质性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管理资源、文化资源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在搜寻并购目标企业时,不能忽略企业的并购目标,只看到短期的财务利益,而应将战略目标定位于能够获取企业构筑、培育或提升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上。
  3.4.2 选择并确定并购目标企业。企业在选择并购目标企业时应把握的总体标准应该是并购企业能否通过并购获取互补并相容的资源或能力。在已搜寻到几家并购目标企业范围内,利用上述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步骤与方法对每个并购目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进一步挑选出较为合适的并购目标企业,缩小选择范围。在此基础上,再对这些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全面的调查与比较分析,确定一家最为合适的目标企业,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的几率。
  3.5 并购双方的谈判与交易。
  在确定了并购目标企业之后,并购双方便可进行相应的谈判与交易,这一阶段可视为技术性阶段,涉及到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交易价格、支付方式、并购协议的签订等,较为客观,并购小组此时应充分的作好相关工作,确保并购交易的顺利完成。由于这一阶段与本文主题并无太大联系,在此不作深入讨论。
  3.6 核心竞争力的转移与整合。
  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并购交易的完成就意味着并购的完成,而忽视了并购后的并购整合工作。核心竞争力是由一系列专长、技能和资源等竞争力要素整合而成的,这些竞争力要素本身不能单独构成核心竞争力,而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整合后才能形成,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间并购交易的完成只能表明在法律意义上完成了产权交易,并不能表明企业各种要素资源特别是核心竞争力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达到了企业并购的目的。
  自从Ansoff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协同效应的概念以来,但一直是西方大型公司制定多元化战略、并购重组战略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并购的协同效应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并购后的整合效果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并购整合的主要内容一般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战略整合、技能和知识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组织整合、管理系统整合和文化整合等。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双方要在前期相关的研究分析基础上,根据双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整合模式与策略,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并对并购过程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并购整合的成功,实现双方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转移与整合。
  


  3.7 核心竞争力的强化与提升。
  普拉哈德与哈默认为,可以将公司看成一棵大树,树干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业务单元,叶、花、果等是最终产品,而是提供营养、保持稳定的根系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在通过并购整合期后,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强化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功,具有了“根系”,但要想将营养转化为最终的“叶、花、果”等最终产品,表现出最终的市场效应、经济效应等,为企业带来并购的效应还需要并购双方进行并购整合的巩固工作,如开发作为核心竞争力要素载体的产品,制定出并购与核心竞争力互动发展的战略等,以强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得并购后的核心竞争力逐渐达到成熟的状态。
  
  4.小结
  
  成功的并购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并购效应,但失败的成功也会让企业付出惨痛的代价。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大体建立了一个较为清晰可行的并购流程,可为企业的并购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但由于并购的实施受到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企业不能为了“跟风”或为了并购而并购,而应在对企业自身的进行全面仔细的评价基础上,围绕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培育、强化与提升,按照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并购流程来具体实施并购,从而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Prahalad,C.K.,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P79~91
  [2] Wernerfelt,B.A,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05,P71~80
  [3]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 管述学.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整合模型及实证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2008年是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之年,30年来,由于我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增长值连续四年超过10%,今年GDP将从世界第四位跃居第三,超过德国,2012年之前将超过日本。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去年我国全国消耗石油3.4亿吨,而国内自产只占55%,其余45%依靠越洋进口,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大力提高我国国家能源的安全度。但几千年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我国历经了3次思想大解放,打破了“两个凡是”,触动了姓“社”姓“资”,冲破了姓“公”姓“私”,使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得到了解放,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值得很好的回顾和思考。  关键词:改革开放解放思想    Three thought fully emancipated review and ponder——Commemoration reform a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其自主创新的产学研合作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得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由自组织的cell团队、整合全校研发资源的虚拟研究院为主体构成的基于自组织创新的研发体系和统一对外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产学研促进中心的全新产学研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自主创新 产学研合作 自组织创新研发体系    Research on R&D cooperation of u
期刊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其说推动的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不如说引发的是一场振聋发聩的精神震荡。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思路决定出路,成为了所有弄潮儿搏击市场风浪的行动先导。借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同其他房地产公司一样,在市场风雨的洗礼中,重钢朵力房地产公司也应运而生。十多年来,它的实践和探索多有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讲,重钢朵力的成长历程也是国企房产发展的缩影。  关键词:解放思想 放大发展 国企房地产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为保障能源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认为在开发西部的同时,要极大地加强同东盟各国,尤其是与缅甸的关系,鲜明地提出与缅甸共同开发一个印度洋出海口,并建设好该出海口与昆明的交通运输设施及输油、输气管道,将会极大地促进缅甸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届时这种商机会使两国都出现一个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能源安全 区域经济合作 西部开发 商机    Advance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树立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出发,与先进管理模式和先进管理方法综合作用的结合,明确必须进行以下“五个转变”,即:一是要从有形资产向“柔性”的无形资源管理、从过去的管“物”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化;二是组织结构上从过去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组织结构转化为扁平化、团队式的管理运作模式;三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转化;四是在管理中,必须进行激励方式与考核系统的变革;五是将科学管理与文
期刊
摘 要:“互联网”“顾客经济”这些重大经营环境的“突变”使得传统管理学百年来创立的管理理论和积累的管理经验倍受挑战。为此,本文从顾客经济的角度出发,依据目前盛行的企业价值网理论,分析了企业价值网作为一个整体如何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模型,从而为企业制定相关竞争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顾客经济 企业价值网 整体竞争力 提升    A model upgrading overall comp
期刊
摘 要:对抗震救灾引发的“捐款门”事件进行经济学分析,不仅具有重大和长远的社会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基于美国桑塔费(Santa Fe)学派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强互惠理论,本文指出引发“捐款门”事件的民众行为是一种具有强互惠特征的纯粹利他惩罚行为,而这种行为是人类合作演化的结果,并且,人群中强互惠者的比例与实施利他惩罚的费用成反比。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在“捐款门”事件中,社会文化环境和互联网等
期刊
摘 要: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传统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大量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理论上说,绿色GDP和传统的GDP相比,它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加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质量,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真实发展和社会进步状况。绿色GDP核算体系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对社会公众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普及绿色意识,让更多欠发达地区的人们了解什
期刊
摘 要:某国有控股的产业投资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已经过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但在国有资本投资收益清算情况核查中,检查者发现其中几笔金额较大的产权交易账务处理有待商榷,故在此撰文与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产权交易 账务处理    Searches to some industry Investment company several related service account service p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