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少辉:“冷暖”人生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sx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是他的追求,“冷”是他的职业,是“冷”让他扬起了事业的风帆,是“冷”让他成为了行业的焦点,然而他在制“冷”的同时,卻给社会带来了屡屡“暖流”,这股暖流来自他的管理理念,来自他对员工的关爱,来自他对社会事业的倾注。
  这就是许少辉先生——澳门新华空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门建造商会理事、澳门空调制冷商会副理事长。他是一个“冷暖”交融的人,一位建造了众多制冷工程的工程师,一名以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诠释商海自由与温馨的企业家,他以踏实稳健、诚实守信的经营策略取胜,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放心的制冷工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天时,地利,人和奠定事业基石
  
  随着空调的逐渐普及,一个新兴的行业也亟待兴起,一些聪明的商人和有实力的工程师瞅準了这一个商机。於是,一个个以空调安装、冷气系统製造、空调维护保养等为服务内容的工程公司也就悄然兴起。1985年,在这一行业还不被人们所看重的时候,学电路设计出身的许少辉先生带着商人的智慧,带着理想和斗志成立了新华电器行,在经营电器销售的同时,承接着制冷工程项目。对於经营的专业性,他有着自己的理解,电器销售只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而真正要扩大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仅仅做到质量保证是不够的,还要有技术作为支撑,单一的销售並不是长远发展之计,不能给顾客足够的信任度。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结合无疑是成就这番事业最稳固的基石。空调业在澳门正如日中天之时,这给了许少辉先生的空调工程事业得以存活和发展的有利时机;而空调业的不可替代性使之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无疑是给他的空调工程事业构筑了一道防护墙,给它的稳步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凭着多年来在建筑行业和装修行业结下的良好人际关係,许少辉先生有了进一步实施事业规划的机会,丰厚的人脈资源才是打开这一理想之门的钥匙,有了工程项目,才有它存在的物质食粮。
  具备了这几大有利因素,许少辉先生很快就在制冷工程项目的承建当中尝得了甜头,他的事业也逐渐步入正轨。在技术进一步成熟之後,他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制冷工程的研究上,也把经营范围逐渐缩短至工程项目的承建上来,新华电器行业更名为新华空调工程有限公司,方向的调转,专业的增强,为他的公司发展垒筑起了坚实的基石。
  
  颠覆传统 借鉴国际先进水平
  
  二十年前,已经逐步走上经济发展正轨的澳门对空调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人们对空调的要求仅达到冷气的效果就好,“冷”就是空调品牌的通行证。随着人们对空调认识的加深,单纯的制冷已经不能满足空调用户的需求,空调技术的革新亟待出炉。作为制冷工程建造商的许少辉先生也在思考着企业的发展和革新,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丧失走在时代前列的先机,才不会成为残酷竞爭中的牺牲品。
  许少辉先生深谙此道,结合空调技术革新的趋势,他很快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对於空调,人们从追求“制冷”的单一标準扩展到“通风”、“节能”、“环保”等多元化的精神诉求以及对室内空气质量净化的高要求,这是空调製造商必须迎合的市场需求,也是制冷工程建造商必须跟进和加强的技术攻关。
  面对市场优胜劣汰的竞爭法则,许少辉先生选择了积极应对,在抛棄传统空调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美国是世界空调业发展的龙头国家,空调销售量佔世界销售量的80%,集聚着先进的空调製造技术以及制冷系统资源。远见卓识的许少辉先生把目光盯準在这一块沃土,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了大量相关资料,为攻破这一技术难关找到了突破口。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有了新的技术资源,语言卻成了开发这一资源的重要障碍。由於资料可谓星罗棋布,但理解並吸纳这些资源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然而卻在入门环节就给了许少辉先生一个下马威。虽然他在读书时学习了一些英语知识,但这时,他严重体会到了储备的不足,当即决定恶补英语,並倡导公司员工集体补习。除此之外,他还注重引进英语方面的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为公司攻破这一难关注入了活力。
  在许少辉先生身体力行的感染下,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每一名员工都以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直面遇到的挑战,困难在奋斗面前慢慢萎缩。他的新华空调工程公司在技术上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在项目品质上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螺丝刀钢笔电脑 谱写新华三部曲
  
  创业之初的许少辉先生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只是为顾客提供具备一定电力技术的工人,只能称其为是一个劳务输出的业务,他只能算一个“工程承包商”。他们的工程製作都是按照承包授予方的设计执行,完全没有自己的设计融入其中。那时的他是苦闷的,虽然不断有工程项目可做,但那完全是被动地执行别人的指令,不仅毫无创造性和挑战性可言,看着完工後的一件件工程,也没有一点成就感。虽然这样也可以赚到钱,但他要的不只是钱,钱只是证明能力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於他要追逐那一份挑战自我、不断超越的乐趣,那一份独立、创造、实现的成就感。於是,他决定改变这种现状,要在制冷业求得长远的发展,他所做的就是把企业发展成能够提供从设计到製图,从施工製作到维护保养的一条龙式服务的企业,把公司的员工发展成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许少辉先生明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他也参悟了企业之间的竞爭归根到底是人才竞爭,要发展“新华”,要突破“新华”,人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加紧了人才培养的步伐。在工程之外,他最关心的就是员工技能、素质的培养,他把组织员工参加培训、进修列入了正式的工作项目当中。
  当有人提醒许少辉先生花大力培养员工只是在给人家做嫁衣时,他坚定地认为:“要是一个企业担心无法留住人才,那是对自己的实力还不够自信,一个无法让人才留下来的企业是值得反省的;而我敢花精力培养人才,就说明我有足够的自信把人才留下来,即使人才有所流失,至少他还是能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帮助。”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同时,员工也没有辜负他的一片苦心,结果不仅使企业的凝聚力得以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得以强化,他们更是把企业当作自己的恩师,这让他们总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来对待工作。
  人员素质的提高,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还降低了工程的造价成本,更重要的是,顺利完成了许少辉先生由操作型企业向技术型企业转变的计划。
  新华的员工也从操作型工人到技术型人才实现了质的飞跃,看着目前新华的发展状况,许少辉先生欣然地回首道:“新华经历了从螺丝刀闯天下到笔杆子坐镇再到电脑主导的三个阶段,从螺丝刀到笔到电脑的发展历程不只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新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这三件宝是新华发展的见证人,也是新华发展的功臣。”
  
  商界制胜之道在於诚信
  
  如果说,人才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那麽诚信则是企业发展的通行证。在商界驰骋多年的许少辉先生深信这一準则,为了企业的延续他情愿花大力培养人才,为了企业的发展他坚守诚信这一信条。空调制冷工程是一个凭外观无法鉴别质量的无形产品,要说起轻慢懈怠,工程从业人员完全可以马虎交差,但许少辉先生追求的是完美的工程结果,追求的是用户百分之百的放心,追求的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一切的获得只在於诚信这块基石。用许少辉的话说就是“我们付出的仅仅是诚信,但回报给我们的卻远远不止这些。”相较於商场尔虞我诈的横行,相较於欺骗与反欺骗的竞相登场,有人会说许少辉先生是不合时宜的,有人会说他是一个不懂商场潜规则的闯入者,但也有人会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一个还能继续坚守的商人……
  事实证明,许少辉先生在20餘年的商海中稳稳屹立,先後参与政府工程和公共工程的建设多达百餘项,从最初承建澳门海事博物馆制冷工程,到大西洋银行再到东亚运动会体育馆,是因为新华制冷工程的实力在众多大型项目中有口皆碑;从家庭冷气到商业性中央空调,新华制冷工程的服务领域遍布澳门各个角落,是因为许少辉先生以“诚信”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以高质量的水平征服了广大用户的挑剔眼光。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古老而陌生的经商準则的受用性——诚信。为人之道决定经商之道,从许少辉先生的经商理念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这也难怪他能在众多领域当中建立起自己的人脈网络。在浩浩商海中,在茫茫人海中,在诚信严重缺失的年代,在“做人要厚道”延伸成为一个时代口号的时候,他的诚信无疑是最闪亮的一个标签,谁都无法低估这一品牌的力量。
  
  共建交流平台 呼籲培养人才
  
  凭着在制冷业、工程业的不凡业绩以及沉稳、幹练的处事作风,许少辉先生担任了澳门建造商会理事,並自2003年起担任澳门空调制冷商会副理事长,这给他推广人才培养理念提供了机会。他指出,採暖、通风、空调、制冷是以热力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为基础的一门工程学科,是一项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的工种,而之前众多高校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不够;加之众多人士对空调制冷业的瞭解不够,多认为这仅是一项操作性工程,没有技术性可言,忽略了他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导致空调制冷业的人才极剧缺乏。
  目前该行业的人才供求比例大约在1:5左右,这一现状也给许少辉先生带来了新的工作,就是推动高校及各类培训学校加大对该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是他身为商会副理事长的责任,也是他作为一个从事该行业20餘年的前辈对後辈的一点殷切希望。而他卻谦逊地说:“这只是对我所热爱的行业尽的一点绵薄之力。”
   另外,许少辉先生还備加珍惜澳门建造商会所给予的机会,因为这里聚集着一批建造业和空调制冷业的精英人物。通过交流,不仅可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可以通过与业内同仁一起探讨企业的管理技术的发展,促进技术的革新。这是商会的宗旨,也是商会成员的一个共同目标。正如许少辉先生所说:“只有认识到错误的存在,才有改正错误的可能,否则会一直错下去,而常常我们是当局者迷,须要别人把我们引出迷局,而商会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他的话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作为一个商会理事的自豪,看到了他对这一行业的由衷的热爱之情,时刻不忘他的本行,更时刻为该行业的发展思谋筹划着,我们更看到了一个好学者的精神态度,永远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自己早已熟稔的事业,更以一颗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取得的成就。
  虽然他没有宏大的故事篇章,没有高亢昂扬的激情,然而就在他平淡的叙述当中,我们卻体味到了他无限的人生智慧和无尽的精神财富。 在他以“制冷”为追求的同时,卻给他人带来了无尽的暖意,这暖意流向他的客户,流向他的亲人,流向他的朋友,流向他的员工。於是,许少辉先生的“冷暖”人生,已不属於他一个人!
其他文献
伟人毛泽东曾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凡是勤奋者,皆可跃山而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勤者亦诚,古语曰:“至诚则金石为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勤奋与诚信的有机结合,让人生的道路趋於平稳,让事业的发展在和谐的环境中得以进行。  ——题 记  人们说:吴在权先生就是勤奋精神和诚信品质相结合的典范。他白手起家,以会计为专业,从基层做起,到创建澳门权昌行地产和权昌控股有限公司,
期刊
2006年6月18日下午,由世界傑出华人会主办的“2006年世界傑出华人奖暨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在九龙新世界万丽酒店四季厅隆重举行。   世界傑出华人会是各界著名华人组成,为肯定及表扬傑出华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世界傑出华人会特设“世界傑出华人奖”,並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哈顿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给予对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有贡献的人士。获得“世界傑出华人奖”並非简单,事前必须通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核。获奖者
期刊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異、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对社会公共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安全服务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行业。香港作为国际性大都会,随着工商各业日益兴旺、生活水平提高、科技普及,对保安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殷切,要求越来越高。香港目前从事保安服务业的人数近20万,有关公司达600至700家,保安服务业在香港已成为一个被人们重视的行业。  在香港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中,也造就了不少声誉日隆、业绩
期刊
锲而不捨,拼搏奋进——有“进取心”方能成就事业;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有“奉献心”方能宠辱皆忘;  积善成德,功莫大焉——有“赤诚心”方能服务社群;  博施广济,自助助人——有“仁爱心”方能济世利众;  澹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平常心”方能修身正己。  —— 题 记    在香港,人们提到“康宝驹”这个名字都耳熟能详。康宝驹先生之所以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仅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是香港足球总会主席
期刊
前言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中由於独特经历,在不断迁徙中与周围自然及人文环境不断抗爭融合过程中,塑造出具有独特文化特徵的民族系统。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客家历史长河中,梅州这颗粤东的明珠——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历史名城、中国优秀旅遊城市,山清水秀、地灵人傑。黄遵宪、丘逢甲、叶剑英、曾宪梓、田家炳等一批傑出人物就诞生於这块热土上。他们光照海内外,成为人们敬仰的楷模。在他们的影响
期刊
“成功”与“财富”,是两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词。试问,有谁不期盼事业成功?有谁不渴望拥有财富?但是,究竟该怎样才能达致成功?什麽才是最有价值的财富呢?  如果说萧成财先生名字当中集合了“成功”(成)与“财富”(财)只是一种上辈的期待或巧合的话,那麽从他的创业故事及其为社会所作出的奉献角度来剖析成功之道与财富之道,无疑是具有说服力的。  凭着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奋斗,萧成财先生一步一步构筑起自己的事业大
期刊
甘於澹泊,以超然的心态把握人生,就超越了世俗凡境,在悠适怡然的心境中,欣赏多姿多彩的人生风景。或许,人生只有进入这样的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洞悉人生的真谛。  ——题记  姚中立先生是一位温文儒雅、谦恭随和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宅心仁厚、纯朴真诚的长者。  走进他的人生,感受他的质朴、平实、坦诚和直率——岁月悄悄流逝,但不变的是他那一颗纯朴善良的心、那份令人感动的真诚宽厚。交谈当中,他叙述往事,念
期刊
鲁迅曾在《自嘲》一诗中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在人们眼中,孺子牛是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之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孺子牛”精神在一些“新潮思维者”眼中似乎早已过时,令人感叹不已。  不过我们也不无欣喜地看到,现在也有一些人,不计名利、不问收穫、不求回报,而是用默默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给孺子牛的形象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丰富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刻内涵。本文採写的黄国健先生就是这样具有“孺子
期刊
她从上个世纪初走来,带着九十年的醇香,弥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在这段悠长的岁月长河里,即使是一粒深埋地底的种子,也已长成参天大树,何况是一株正茁壮成长的青松。  九十年的风雨洗礼,九十年的文化积淀。九十年,於人生已是垂垂暮年,而於一家企业则是豆蔻年华。历经九十年的风霜考验,她,澳门罗德礼继承有限公司,已呈现出百折不挠的生命力。如今,淋浴着新世纪的朝阳,她正蓬勃向上,生机无限。  而2006年的金
期刊
阿诗玛,曼妙而优美的名字,她象徵着爱情的忠贞,象徵着云南边民的纯美,她更是云南地灵人傑的的象徵。正是这个响彻大江南北的名字让云南成为了众多旅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更对云南女子多了几分倾慕。如今,一个名叫李晓莉的云南女子带着阿诗玛的美好传说,带着对阿诗玛文化的全新註解,让“阿诗玛”享誉了整个香江。她俨然成为香港餐饮界享誉盛名的阿诗玛,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真情绽放。    从云南到香江遭遇现实磨砺    李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