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立:心境澹泊自超然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r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於澹泊,以超然的心态把握人生,就超越了世俗凡境,在悠适怡然的心境中,欣赏多姿多彩的人生风景。或许,人生只有进入这样的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洞悉人生的真谛。
  ——题记
  姚中立先生是一位温文儒雅、谦恭随和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宅心仁厚、纯朴真诚的长者。
  走进他的人生,感受他的质朴、平实、坦诚和直率——岁月悄悄流逝,但不变的是他那一颗纯朴善良的心、那份令人感动的真诚宽厚。交谈当中,他叙述往事,念及家人,显得气定神閒,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姚中立先生的人生不乏坎坷艰辛,但他一步一个脚印,步伐是那麽稳健;姚中立的话语中平淡见真味。也许在姚中立先生眼中,人生不需要惊涛骇浪,卻需要奋斗与价值,有真诚与坦荡,有包容与蕴涵。这或许就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心境澹泊自超然”的境界。
  
  少年磨砺商海扬帆
  
  “濯足万里流,振衣千仞岗。”
  人生是一种经历,生命则是对经历的一种深刻感悟。於是有人说:“与一位善於感悟生活的人对话,就如同读一本好书。”与姚中立先生交谈,就如同翻动着一本感悟生命力的诗卷……
  姚中立先生祖籍广东潮州,1940年出生於香港。姚中立先生幼年回到祖国内地,在距家乡不远的广东汕头濠江区读书。1953年,他小学毕业後才回到香港。其父姚达之先生是塑胶工业方面的专家,曾在新加坡开办工厂,1947年回到香港之後就在一间大工厂开达公司做工程师。
  姚家是个大家庭,姚中立下面还有十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兄弟姊妹加起来共是十四个。俗话说:“长子如父,长女如母”。作为家中长子,姚中立从小就很懂事,不但承担起照顾众多弟妹的责任,还总是抢着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为父母分忧。
  虽然家里人多,经济方面比较拮据,成长之路異常坎坷,但姚中立年纪很小时就已经很有志气。有一次他经过香港又一村,得知有一条马路叫达之路,他觉得很惊讶,因为“达之”正是父亲的名字。虽然这跟父亲並没有什麽关係,但他那时就下定决心将来要在这里买一所房子——後来他的这个梦想果然实现了。“有趣的是,我父亲住到达之路之後,发现有个叫于达之的人住在街口,而他自己叫姚达之,住在街尾。”
  1953年,姚中立从汕头回到香港时,父亲已经开了一间塑胶製品工厂。工厂规模很小,人手也有限,生意忙时,年仅13岁的姚中立就利用晚上或节假日帮父亲送货。他蹬着一辆自行车,把货物绑在车尾,然後一家一家地给客户送上门去。因为从小在内地读书,所以那时他还不会讲粤语,只会说潮州话,如果碰到只会讲粤语的客户,姚中立就用普通话跟人家交流,有时甚至要写在纸上才能沟通。送完货回到家之後,姚中立才可以开始做功课。
  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於现在的青少年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年纪的姚中立不但没有被艰难困苦磨平棱角,反而让他激发出勤学上进、直面生活、挑战未来的斗志和信心。“懦夫把困难当成沉重的包袱,勇士把困难当成前进的阶梯。”姚中立当然属於後者。
  在父亲的影响下,姚中立逐步接触塑胶工业。1960年,姚达之先生正式退休,将工厂交给长子姚中立打理。刚满20岁的姚中立接手工厂时,工厂面积还只有1800平方呎。凭藉执著的信念和不懈的打拼,姚中立先生使工厂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到1978年,当初那间手工作坊式的小工厂已经变成总面积达28万平方呎的富达工厂大厦。随後,企业在姚中立先生的治理之下不断壮大,除了香港本地的工厂更具规模之外,还陆续在美国、泰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创办了公司。1980年,中华总商会与内地有关部门在香港中文大学组织了一些专业论坛,就盛情邀请姚中立先生作塑胶行业方面的专门讲座。
  剖析姚中立先生的事业发展之道,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够在继承父业之後创造出骄人的业绩,除了勤奋、实幹、诚信之外,也离不开他过人的眼光和胆识。他最早开始做塑胶产品,但看到很多人都进入这个领域时,他就果断地转而开发电动产品;当电动产品市场竞爭渐趋激烈时,他又再次作出调整,挥师进军电器市场——姚立中先生征战商场,总是能够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在平静之中洞察时势,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佔得先机, 这就正如古代兵书所说:“见而不决,人将先发;发而不繁,人将先收;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而行之,速哉!”
  
  仁善情怀 薪火相传
  
  艰苦奋斗数十年,姚中立先生在事业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但他深谙“得志当为天下雨,立身要有古人风”的道理,事业有成之时,他便开始积极回馈社会。
  “其实,这种与人为善的思想源於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每每谈到父亲,姚中立先生的言语之中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深深的敬意:“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姚达之先生热衷於慈善事业。他经营塑胶工厂时,每到冬天,他会自己出资定製数百上千件棉衣,做好之後,他就和司机开着车把棉衣运到香港各个木屋区去派送,给那些生活困难的市民送上关怀和温暖。
  姚达之先生信佛,他到台湾花莲一次就买下数十个大香炉,带回香港捐给那些寺庙。後来他还在香港荃湾一带买了一块地,建起一座佛堂,供人们参拜。虽然这种敬法礼佛的方法,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完全理解,但姚达之先生愿天下苍生都幸福安康的一片赤诚之心卻值得嘉许。
  做这些善事,姚达之先生並不是只出钱那麽简单,他更愿意亲力亲为,赴实地访贫问苦,然後尽自己的能力接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最难得的就是他完全不讲名利,不求回报。做任何善事,他都只是默默地去做,用心去做,而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就用“无名氏”三个字代替。
  父亲的善举仁怀、嘉行懿德令姚中立先生耳濡目染,也使他从小就萌生了“与人为善,仁怀济世”的思想,树立了积极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1977年,姚中立先生在担任东华三院总理期间,慷慨解囊,捐建了“东华三院姚达之纪念小学”,以此来纪念父亲和支持东华三院的教育事业。
  东华三院是香港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姚中立先生曾在这个机构服务多年,並於1980年被推选为东华三院(庚申年)主席。在担任主席期间,他率先躬亲,尽心履职,带领一众同仁为推动会务及各项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姚立中先生多年来累计为各种慈善、公益事业捐款已超过一千万港币。在生活中,姚立中先生也是一个古道热肠、乐於助人的人。对待朋友,他重情重义,受人尊敬。此外,姚中立先生对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情有独鍾。时至今日,他还在三所学校担任校董。当他发现家乡还没有一所像样的图书馆时,他认为这与家乡的整体教育水平不协调,就一直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並为此进行了积极的筹备。他表示自己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帮助家乡把这个图书馆建起来。这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心愿。
  姚中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取之於社会,当用之於社会。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应当适当回馈社会、造福社会。虽然我近年在生意方面投入的时间比以前少很多,也不是很有钱,但我愿意以父亲为楷模,把慈善公益事业一直做下去。”
  
  服务社团 无私奉献
  
  作为一个在香港成长起来、在香港成就事业的人,姚中立先生对香港有着很深的感情。在热心於公益慈善事业的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香港的发展和未来,並应邀担任香港政府工业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政府递解出境諮询法庭委员等社会公职。此外,姚中立先生还身兼多个社团要职,主要包括香港九龙潮州公会会长、香港侨港姚氏宗亲总会会长、港九塑胶製造商联合会会长等等。
  香港九龙潮州公会自成立以来,致力加强和各界人士的联繫,凝聚乡亲力量,参与社会事务,支持政府依法施政,赈災济困,兴学育才,关心支持家乡建设,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赢得社会各界推崇。姚中立先生於1976年前後加入该会,初时担任副理事长,後被推选为会长之职。
  姚中立先生介绍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 香港塑料工业初露头角。众前辈先进为切磋技艺,沟通信息而定期相聚。後得众意佥同,遂於1957年,创立“中联塑料业公司”,以聚集同业,联络厂家。到了1958年, 为进一步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将该会更名为“港九塑料製造商联合会”。经历届理监事会的努力,会员的襄助,会务日有进展。该会立会宗旨是:团结同业,上与政府沟通,下为会众服务,充当纽带桥樑,共谋行业发展,进而联络友会,维护业界权益,提升业界形象,同创香港繁荣。多年来该会秉承宗旨,恪守原则,务实求进,会务蒸蒸日上。
  姚中立先生还是香港侨港姚氏宗亲总会的创会会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已有不少姚氏宗亲,但宗亲讲究论资排辈,很难团结一致,犹如一盘散沙。直到1978年,时任东华三院副主席的姚中立先生在宗亲盛邀之下出来主持,才正式创立了侨港姚氏宗亲总会。二十多年来,姚中立先生一直担任该会会长,为敦睦族谊、共谋发展贡献良多。
  1982年10月5日,港英政府授予姚中立先生太平绅士荣衔,以表彰他多年来为香港公益事业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傑出贡献。
  
  悠适怡然 自得其乐
  
  近年来由於身体方面的原因,姚中立先生决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除了继续在香港九龙潮州公会、香港侨港姚氏宗亲总会、港九塑胶製造商联合会等少数几个社团服务之外,他已经不再担任其他社团职务。虽然直到现在仍有不少社团盛情邀请姚中立先生出任要职,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在生意上,姚中立先生现在虽然还担任万事得家庭电器製造厂、城市地产有限公司、福豪投资有限公司、姚氏奖学基金有限公司等四间公司的董事长之职,但他实际上已经放手让年轻人接班,自己不再做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如今,他並没有脱离商界,只是他经商的方式已经变得更具艺术性。表面看来他的日子过得很清閒,但实际上他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他时时在留意电器、地产、投资等各个行业的市场走向,並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中寻觅商机。有时候,他会运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然後找到合适的厂家来开发。国际上每年都会举办一些电器方面的专业展会,有机会的话,姚中立先生都会经常去到这些展会上去考察和学习。
  “我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不年轻啦,身体状况也不是太理想,只能慢慢退下来咯。但是也要找些事情来做,要不然太閒了,头脑就会迟钝下来,不过目前我可以用一种更省力、省心的方式来做生意,不用像以前开工厂时那样,要请工人、要找厂房……每天都很辛苦。”不过,人们並不会认为姚中立先生这是在“偷懒”,反而能够从他所作的调整当中看出他过人的经营智慧。
  姚中立先生经常说:“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现在,姚中立先生除了打理一下生意上的事务,一有时间就会静下心来,写字作画。“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他从小就在书法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写得一手好字,近年又迷上了水墨画。“其实我並没有在这方面有什麽大的抱负,只是把写字作画当成一种陶冶性情的方式而已,很随意地写写画画。”虽然他的话很谦虚,便笔者还是不难从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当中感受到他不俗的功底。
  
  家睦人和快乐随行
  
  或许是因为出生在大家庭当中,姚中立先生有很强的亲情观念。他现在住在香港岛,但几乎每天上午他都会坐车到九龙那边母亲的住处,陪母亲一起吃午饭、聊聊天,下午再到香港马会去游泳,锻炼锻炼身体。
  每过一两个星期,姚中立先生一家都会聚会一下。“我的母亲有十二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孙女加起来有三十多个,重孙子也有了。所以说我们这一家的确是一个大家族。大家聚在一起很热闹,很高兴,我很享受这种亲情。”弟弟妹妹都非常敬重姚中立先生,因为正是大哥勇敢地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资助他们完成了学业——弟妹们差不多都是大学毕业,唯独姚中立先生自己没念过大学。但他说,能够把弟妹培养出来,这本身就能够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姚中立先生与太太育有四个儿女,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但是他们对做工厂没有什麽兴趣,都觉得太辛苦。时代不同了,我也不勉强他们,让他们走自己的路,我觉得这也很不错。”每每谈及家人,姚中立先生的话语之中总是饱含着无限深情,让人不难感受到那浓浓亲情、那缕缕温馨。
  在人们印象中,姚中立先生还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或许正因为他总是能够保持乐观积极、豁达开朗的心态,所以面对他时,你会觉得他的笑声也很有感染力;与姚中立先生交谈,你能体会到那种“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採访过程中姚中立说:“心境很重要。”的确,他心境澹泊,恬然自安。“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这是姚中立先生的座右铭。“人常说,知足常乐。我现在並没有什麽太多的想法,赚钱不用太多,够用就行;生活上也不想计较太多,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就行。”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或许这就是姚中立先生达观心态的生动写照。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陷入沉思之中: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这是一种心境——澹泊的心境。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岁月的无情的洗礼之後,姚中立先生依然能够进入有涓涓细水的意境,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一份淡然和从容,面对自己的心灵,感悟一片澹泊的心境。
  
  结语
  
  从姚中立先生身上,我们可以体悟到一种境界——那是一种“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旷达,一种“坐看云起时,星斗正阑干”的超脱,一种宁静澹泊、洞察人生的逸放,一种平易近人卻如山一般雄奇,如海一般宽阔的胸襟……
  从姚中立先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以澹泊的心境去看人生,即便选择的目标一个没有实现,也不会太过伤感,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付出了努力,投入地奋斗,人生就不枉然,你就拥有了充实和幸福的经历。
  流逝的岁月是一条河流,那麽成长的生命是一棵树,姚中立以发展事业和回馈社会呈现的生命之树则是一棵长青树。如今,他已经年逾六旬,但他的笑容仍然那麽亲切,步伐依然那麽稳健。在为他的人生故事和澹泊心境而深深感动、感慨之餘,我们也衷心祝愿他:永远年轻、永远健康、永远快乐!
其他文献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於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如果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鍾小健先生成就事业、成就人生的真实写照,那麽他爱国爱澳爱乡、积极回报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生动诠释。  —— 题记  在澳门的企业家群体中,鍾小健先生是一位
期刊
蜚声国际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才华横溢並非天生,成就卓著不是偶然,而是由“99%的汗水和1%的天分”凝聚而成,任何人的成功皆是如此。  ——题 记  在谈论成功之道时,岑永生先生笑着说:“一个人前十几年如果不刻苦勤奋,那麽後几十年将会苦上加苦;如果年轻时能够努力拼搏,那麽一定会苦尽甘来。”没有高谈阔论,坎坷经历沉淀出真知卓见。正是凭藉勤奋,“吃得苦中苦”的
期刊
“我们的陈嘉庚校长是一位历经岁月风雨而不淡化,且越来越受人尊崇的时代伟人。他的名字,与日月同辉,永垂史册,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怀念!”此语出自香港集美校友会第九届理事长叶联意先生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28周年庆典会上的讲话。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光环紧紧地笼罩在叶先生的周围,由此可窥见叶先生身上所具备的人格魅力。  ——题 记  在拜访叶联意先生之前,我们就对他有所耳闻
期刊
再高的山峰,也抵挡不住挑战者的征服;再远的路程,也无法阻止挑战者的腳步。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挑战,无处不在、永不停息。  —— 题记    在平常人的思维里,挑战者总是屹立於峰顶而去享受所征服的一切,然後再奔赴另一个目标。何锺泰博士,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博士学位後,有机会成为一名工程学教授的他,放棄了近在咫尺的荣誉地位;在伦敦努力拼搏而赢得英国具规模的工程顾问公
期刊
伟人毛泽东曾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凡是勤奋者,皆可跃山而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勤者亦诚,古语曰:“至诚则金石为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勤奋与诚信的有机结合,让人生的道路趋於平稳,让事业的发展在和谐的环境中得以进行。  ——题 记  人们说:吴在权先生就是勤奋精神和诚信品质相结合的典范。他白手起家,以会计为专业,从基层做起,到创建澳门权昌行地产和权昌控股有限公司,
期刊
2006年6月18日下午,由世界傑出华人会主办的“2006年世界傑出华人奖暨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在九龙新世界万丽酒店四季厅隆重举行。   世界傑出华人会是各界著名华人组成,为肯定及表扬傑出华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世界傑出华人会特设“世界傑出华人奖”,並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哈顿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给予对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有贡献的人士。获得“世界傑出华人奖”並非简单,事前必须通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核。获奖者
期刊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異、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对社会公共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安全服务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行业。香港作为国际性大都会,随着工商各业日益兴旺、生活水平提高、科技普及,对保安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殷切,要求越来越高。香港目前从事保安服务业的人数近20万,有关公司达600至700家,保安服务业在香港已成为一个被人们重视的行业。  在香港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中,也造就了不少声誉日隆、业绩
期刊
锲而不捨,拼搏奋进——有“进取心”方能成就事业;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有“奉献心”方能宠辱皆忘;  积善成德,功莫大焉——有“赤诚心”方能服务社群;  博施广济,自助助人——有“仁爱心”方能济世利众;  澹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平常心”方能修身正己。  —— 题 记    在香港,人们提到“康宝驹”这个名字都耳熟能详。康宝驹先生之所以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仅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是香港足球总会主席
期刊
前言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中由於独特经历,在不断迁徙中与周围自然及人文环境不断抗爭融合过程中,塑造出具有独特文化特徵的民族系统。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客家历史长河中,梅州这颗粤东的明珠——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历史名城、中国优秀旅遊城市,山清水秀、地灵人傑。黄遵宪、丘逢甲、叶剑英、曾宪梓、田家炳等一批傑出人物就诞生於这块热土上。他们光照海内外,成为人们敬仰的楷模。在他们的影响
期刊
“成功”与“财富”,是两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词。试问,有谁不期盼事业成功?有谁不渴望拥有财富?但是,究竟该怎样才能达致成功?什麽才是最有价值的财富呢?  如果说萧成财先生名字当中集合了“成功”(成)与“财富”(财)只是一种上辈的期待或巧合的话,那麽从他的创业故事及其为社会所作出的奉献角度来剖析成功之道与财富之道,无疑是具有说服力的。  凭着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奋斗,萧成财先生一步一步构筑起自己的事业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