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孩子也应有春天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群山荟萃,河流绵长;这里,楚地精华,峡江胜境。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湖北省巴东县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很多年轻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融入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在创造劳务收入的同时,却将一大批孩子留给了年迈的老人。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离开父母的正常监护,亲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当,部分孩子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巴东县以人为本、情系民生,用实际行动撑起爱的蓝天,教育之园在春风化雨中孕育出一片桃红李艳。
  耕耘爱的田野,心灵不会荒芜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希冀让我们勇往直前!在巴东这片热土上,总有那么些人默默奉献,累积经年,他们以水滴石穿的毅力凝聚社会的向心力。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经历清贫,却选择坚守;他身体残疾,却用拐杖撑起孩子们梦想的大厦!他把知识播撒在大山的田野,成长出茁壮的幼苗。他,就是“拐杖老师”谭定才。
  1983年,由于村中的小学缺老师,谭定才在村支书的劝说下,走上巴东县清太坪姜家湾小学(教学点)的讲台,成了一名乡村代课教师。
  教学楼2楼第一间房子墙上的张贴栏里,有24名老师的名字,他们都曾在这里工作过。因为教学点位置偏远、条件艰苦,20多年间,到姜家湾任课的老师总是来了又走,换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只有谭定才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当年的小伙子,现在熬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鬓发染霜的他,依然是一名代课老师。一位熟悉谭定才的老师透露,因为不是民办教师,谭定才一直没有资格参加“民办教师转公办”,错失了几次机会。谭定才的工资从最初的39元涨到120元,现在每月才500元。这些年里,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家里靠妻子兰友翠养猪、养羊、种魔芋换来的四五千元年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2005年,谭定才因过度劳累从自家平台上摔了下来,导致下肢瘫痪。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经济拮据,无力负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加上着急班上孩子们的课程,他没等康复就回到了学校,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引发了骨髓炎、胃炎、胰腺炎等多种顽疾,病情迅速恶化,导致了现在的半身瘫痪,他不得不靠双拐支撑行走。如今,谭定才下半身多处溃烂,经常疼痛难忍,然而一想到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他还是拄着双拐坚持到学校上课。
  每天早上8点整,他拄着拐杖,捡起一个扳手,敲响办公室的钟。孩子们奔入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教学楼很破旧,室内昏暗,没有电灯,教室窗户上糊着的报纸都烂掉了,屋外的天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孩子们书本上的字就清晰了。
  除了生活不便、失去劳动能力外,拄着拐杖的他,给孩子们上课也要克服难以忍受的剧痛。学生赵泰琼印象很深:每到上课,谭定才总是拄着双拐,一只手握着胳膊下的拐杖支撑身体,另一只手里还要拿一本书,身体在黑板与讲台跟前来回移动。因为腿部和臀部伤口发炎,一不小心就有血水顺着腿流下来,甚至滴到地上。
  凭借拐杖,在三尺讲台,瘫痪的他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而坚守了20多年。谭定才的坚守,让众多乡村孩子有机会放飞梦想。20多年来,从这个偏远的教学点中走出了一批大学生,还有谭立红、谭伟等好几个硕士和博士。说这话时,谭定才的语气含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就是这样一位代课老师,用拐杖立起一个特别的“人”字。2012年,谭定才先后被评为“中国网事 感动2011”年度网络十大新闻人物、“湖北好人2011年度人物”,后来谭定才的故事改编成了公益性电影《拐杖老师》。
  巴東县沿渡河镇罗溪坝中学的单新老师,他被当地群众称为“山里孩子的男妈妈”。2006年8月13日,时年35岁的单新成为九(4)班班主任,短短一年时间,他成了全班42名同学的“男妈妈”!初三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学生们一个半月才能回家一次,上了初三,他们大都自觉在早上5点起床到教室早自习,晚上也是复习到10点左右才回去睡觉。
  由于学生们大都来自农村,一般都是自己带咸菜拌饭吃,晚上经常是一包泡面打发后就睡觉。单新考虑到学生的营养问题,就经常买好瘦肉、蒜薹、豆干和胡萝卜等蔬菜搭配,在家里炒好以后,分成两盆,分别送给班上的男生、女生改善生活。而且,这样的“牙祭”基本上每两周都有一次。现在已经在巴东一中上学的学生薛美龄回忆起自己的初三时光,仍很留恋:“单老师对我们太好了!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在偏远的农村,要想能让孩子好好读书,大多数家长都只好让孩子留守在家,然后外出打工为他们挣学费。单新所负责的班级,“留守儿童”也较多。2007年1月即将放寒假的时候,单新在班上做了一个统计:九(4)班的42名学生中有22人的家长过年时不能回家。于是,单新做出了一个决定——陪伴这些留守儿童!
  放寒假后,单新把这22名留守儿童召集到学校附近自己的家里,给孩子们张罗生活,和他们同吃同睡,每天辅导两个小时的作业,然后陪着这些留守儿童做游戏、聊天。一直到农历腊月二十八,才让他们回家过年。
  虽然这些留守儿童父母没能在家过年,但因为有单新“像亲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同样体会到了那浓浓的关爱!后来,错过春节企业“用工荒”和春运高峰后,家长们陆陆续续返乡回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少家长纷纷带着礼物到学校当面感谢单新,但所有的礼物都被他婉言谢绝:“在我眼里,这些学生与我自己的孩子没两样,你们家长也都是我的兄妹,你们不能在家照顾小孩,我帮忙照顾也是应该的!”
  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感情问题上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走进早恋误区,从而影响正常学习和身心发展。作为班主任的单新,在这方面对学生的教育也花了不少工夫。
  有一次,班上一个女生喜欢班上一名男同学,单新知道后,担心直接找这名女生谈话会伤害她的自尊心,不但对她没有帮助,反而对她的学习和生活有不利的影响。于是,单新找到那名男生谈话:“你不早恋,安心学习,这很好。同时你也应该鼓励她积极投入中考复习备考当中,这个时候你的话比谁的话都管用!”按照单新的安排,这个男生与那个女生见了一面,并说出了他真实的想法。没过多久,这名女生就明白了单新的良苦用心,然后主动找到单新:“单老师,谢谢您的帮助,请您相信我,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报答您的!”从那时起,这名女孩的学习成绩一路高升,最后以589分的成绩被巴东一中录取。在即将进入巴东一中学习时,这名女生又专门找到单新:“想想以前的事,那些想法真的是很幼稚。要不是您及时发现,我就没有上高中的希望了,更不用说上巴东一中了!”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一个月的生活费,一床厚棉被,一堆图文并茂的少儿读物,甚至一把新牙刷、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许多时候都是一种奢望。正是坚守在这里的老师,将孩子们的“奢望”逐渐变成现实。
  这样的“代理家长”还有很多。他们或许已离开三尺讲台,或许初登讲台,抑或是工作几十年的教坛中坚,他们在行动,他们在路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为远离父母的孩子们带去欢乐和温暖。
  凝聚爱的力量,舒张梦的画卷
  一本图书,就是孩子眼里的一个世界;一支笔,就是孩子人生的一个起点;一次交流,将是孩子珍重一生的记忆……在巴东,越来越多的人在凝聚这份爱、传递这份爱。
  家住金果坪乡桃李溪村六组的罗厚卿在泗井水小学读一年级,妈妈双目失明,丧失生活能力,46岁的爸爸弱智,靠种2亩烟维持全家的开支,家里欠有2000多元外债。8岁的罗厚卿很懂事,每当在学校就餐时间,他总是和哥哥合打一份饭,这样就可以节约一些......
  2012年,“90后”的易露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后,选择来到巴东最偏远的山村小学——金果坪乡泗井水小学任教。教学期间,易露发现许多山区孩子生活十分贫困,她带头建立了“8090love”爱心QQ群。随着“8090love”QQ群的渐渐“长大”,逐渐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泗井水小学所在的金果坪乡政府决定把“8090love”QQ群纳入全乡建立的“亲情服务网络全覆盖工程”的“子工程”,巴东县团委书记裴成龙也正式加入了这个QQ群,参与到爱心援助中。
  易露创建爱心QQ群帮助贫困学生罗厚卿上学的事迹传到她的母校后,该院师生被她的爱心义举深深感动,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延续大爱。2013年10月,该院师生捐款34269元。目前,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加入了“8090love”爱心QQ群,“8090love”如一把温暖的火炬,照亮孩子们的前途。
  爱,没有时空的距离。就读于巴东县长江小学的女孩焦金莲,父亲体弱多病,但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母亲一人承担农活,有时也外出打工挣点零用钱,焦金莲经常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恩施州妇联组织八县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调查活动中,州妇联主席刘丽萍来到长江小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与焦金莲结成帮扶对象,当上了小金莲的“爱心妈妈”。“爱心妈妈”不仅在物质上给予焦金莲帮助,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她莫大的鼓舞,经常电话或者写信鼓励她努力学习。一年来,焦金莲在这种爱的哺育下,性格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上升很快。
  谁说深山无远亲。就读于巴东县金果坪乡金坪小学的学生陈祥胜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哥哥在巴东县一中读高三,兄弟俩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靠母亲打零工挣得,家境十分困难。巴东县水利水产局局长杨玲在得知陈祥胜的遭遇后,和他们家结成“亲戚”,承诺一直供养兄弟俩上完大学。
  这样的爱心故事,不胜枚举。每年,无数的孩子心怀感激、怀揣梦想,走进大学校园。
  同时,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巴东县以教育系统为主体,妇联、共青团、民政等部门协同,大力倡导一对一、一对多的社会关爱方式,形成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延续爱的接力,收获爱的果实
  巴东抒写着大爱,并传承着大爱。
  “拐杖教师”谭定才在姜家湾小学艰苦的环境下,20多年如一日带病坚守的事迹和精神经媒体报道后,打动了全国亿万观众。
  2012年9月8日,清太坪镇姜家湾小学像往日一样平静。突然,一个背着大背包、略显腼腆的小伙子推开教室门,请求做一名志愿者。教室里,正在上课的谭定才老师和20多名学生瞪大了眼睛,一阵惊讶,一阵欢呼。
  袁辉是江苏徐州人,母亲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父亲在一家大型矿务集团工作,家境十分好。2011年,他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半年行政工作,工作条件优越。因为受到“拐杖教师”的事迹感染,袁辉几经辗转来到姜家湾小学,做一名教育志愿者。
  谭老师劝他不要冲动,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会受不了的。“我来这里是深思熟虑过的,至少要在這里做两年志愿者。”面对谭老师和孩子们的怀疑和不解,袁辉做出承诺。
  山里的孩子从小都说方言,语言是袁辉和学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他觉得应该教会孩子们学会普通话。在课堂和平时的游戏中,他都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们交流,一句一句地慢慢说。孩子们慢慢理解、模仿,很快都养成了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班上有一名小女孩,因为兔唇发音不清,家长一直很着急。袁辉总是抽出一点时间与她练习对话,不厌其烦地指导她、鼓励她。现在,小女孩说话流畅多了。
  课余时间,袁辉成了一名快乐的“小学生”。他和孩子们一起疯,一起跑,一起游戏。学生们喜欢什么,他就来玩什么。学生们有什么小秘密,都会把袁老师喊到一边,双手捂成小喇叭,凑在他耳朵边悄悄跟他讲。他知道,学生们把他当作最信任的朋友了。
  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袁辉每星期还抽出两天时间,骑车到田艳清家中,为这个轮椅女孩补习功课。一年多时间里,他风雨无阻,从没有耽误过。
  田艳清是个不幸的孩子,今年8岁。小时候因摔跤导致右腿股骨严重错位,只好伴随轮椅生活。因无法站立行走,上学成了小艳清的奢望。父母在学校给她报了名,领回了书本,让她自己识字。得知田艳清的不幸遭遇,袁辉决定,每逢星期三和星期天,他就骑车上门帮助补习功课。
  从学校到田艳清家,有10多公里,其中有2公里路陡弯急。因为车技不熟,这两公里袁辉只能步行。路上为防止碰到恶狗,袁辉不得不随时准备一根长长的木棍。
  “孩子治病还需要钱,我说什么也不能收你们的油钱!”田艳清的母亲多次给袁辉补贴油钱,都被断然拒绝。
  每次过来,袁辉都不忘给小艳清买点生活用品或玩具之类的礼品,鼓励她、安慰她。袁老师一来,小艳清就特别乖,心里话也愿意对袁辉说。
  “孩子已经完成一年级的功课,所有的课文都会背诵。现在,她比以前要懂事多了,这都是袁老师的功劳啊!”邻居的一位大伯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
  大山里人们很贫困,大部分家庭收入主要靠父母打工,只有过年,孩子们才会添上几件新衣裳。袁辉发现,不少孩子一件外套要穿上几个星期。冬天天气寒冷,很多学生的手脚都会冻上冻疮。袁辉很快联系到在母校南京大学红十字会工作的同学,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久,他收到母校寄来的帽子、围巾、手套和300多套衣服,这些物品到达邮局后,他骑车往返四次才将这些“宝贝”运回来。他对每一件都进行整理分类,然后包装起来发给同学们。同学们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暖意涌满心头。
  经联系,袁辉很多大学同学都成了山区学生的知心哥哥姐姐。他们纷纷寄来明信片,鼓励孩子们好学成才。好几位大学生还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开学给他们邮寄学习用品和学费。袁辉决定,两年志愿服务期满,他将继续留在这里工作。
  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关爱下,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学生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并反哺社会。刘伟,这名由巴东县一中救助奖励协会资助大学毕业的学子,在2008年上班后,就将自己的第一个月工资全部捐给该协会,杨乾程等三位上了大学之后做兼职,也在为协会捐款。
  帮扶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温暖一座城市。我们在行动,我们在路上……有爱,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向东,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教育局办公室干部;吴春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金果坪乡中心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齐 欣
其他文献
一个时期以来,本该让广大中小学生心荡神驰的春游活动,在安全这根“高压线”面前变得让人闻之色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安全为要、层层设堵,学校管理者更是噤若寒蝉,不敢越雷池半步。于是,本该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春游统统被取消,把孩子们“圈养”起来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最安全、最保险的举措。  但是,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坛山中心小学”)没有因噎废食,他们在组织学生春游,特别是困难留守儿童出
喜欢在家里不起眼的角落,置一些花草。让其在妆点家居的同时,也活跃一下自己的心情。不太忙碌的双休天里,给它们松松土、浇浇水,也是我的生活。  好长时间没有理会它们了,剧降的低温让它们的叶片都失去了往日的鲜活,我只得又将它们移至朝阳的阳台,晒晒太阳,进行一下光合作用。  记得上次打理它们时,已是一个月前的事。那时,气温还不是很低。看着叶片上的灰尘,我决定为它们洗面换肤。一盆清水,一块棉布,几盆花花草草
我们今天是在一个美的世界里谈美育问题,我们又是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谈学校的美育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有这样一段话:“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这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又有了新的拓展。  2
黄冈是一个革命老区、教育大市,全市共有中小学校1325所,在校生80多万人。长期以来,黄冈市始终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素质培养为重点,以健全人格培育为基础,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让德育接地气,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更有底气。  健全三个机制 强化德育组织管理  健全运行机制。黄冈市
新学期伊始,有记者做了调查,有八成孩子明确表示,希望能当班干部,哪怕是一名组长或科代表也好。有家长说:“刚开学,我发现儿子回到家老是无精打采的,甚至有时连作业都不愿意做,细问之下,原来他被‘罢官’了。” 为了让孩子“当官”,有的家长不惜放下身段为孩子“跑官”,请客,送礼。  有人认为学生想当班干部会导致“名利心太重”“唯利是图”“滋生权力欲”等不良倾向或行为。其实,这完全是以成人的心态和道德标准来
摘 要: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强势、矫枉过正的反知性德育、德育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以及各学段德育学科衔接不力等致使大家忽视了德育学科育人功能。有必要充分挖掘教材对学生的认知思维训练优势,创设情境强化道德情感培养,加强德育教师素质提升,围绕核心价值观构建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关 键 词:德育课程;育人优势;重建  作者简介:喻学林,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学界对传统德育的批判
21世纪是生态文明世纪。面对生态文明的大潮,学校教育怎么办?邯郸市复兴区积极探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复兴,领略生态文明校园的风采。    每一面墙壁诉说本真的话语     “浑圆的人文球,象征着远古的文明;古雅的祥云图案,圆转的篆字仁、志、贤、惠、美、德、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四本书叠加做为支撑,寓意经典文化需从书中汲取;双手托球,表达我们要将源远流
在《最强大脑》的赛场上,中国小将李云龙和意大利选手安德烈进行了超强记忆能力大对决,当主持人先核对安德烈的成果时,李云龙却大哭起来,嘴里反复念叨:“我记对了,却摆错了!”这个痛苦绝望哭泣的画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心疼,那是一个如花般年龄的孩子该有的神情吗?他们不是应该无忧无虑吗?可是一个小小的误会却让他们变得濒临崩溃,最终他赢得了冠军,但若他失败了呢?结果会怎么样?我们不敢想。很多人都在责怪他的父亲,但
2012年2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校园里,以“感恩·合作·共赢”为主题的首届家长节隆重开幕。在各年级家长们的积极参与、推选下,新一届的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成立。丰富的家校交流活动正式启动!家长与老师组成“合作成长共同体”,同心同德,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温暖、快乐的“成长之家”。  整体共建,抓好顶层设计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专门提出“完
“26个字母组成的英文是一门世界性语言,2000名师生组成的26中要有世界胸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26度是人体在自然环境下最适宜的温度,26中与26度不应该只是数字巧合,我们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体会成长的快乐,得到最适宜的发展。”  这就是保定市第二十六中学(以下简称“26中”)的校长李虹为学校发展作出的定位。鲜明而富有哲思的办学理念,生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