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让校园如此美丽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生态文明世纪。面对生态文明的大潮,学校教育怎么办?邯郸市复兴区积极探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复兴,领略生态文明校园的风采。
  
  每一面墙壁诉说本真的话语
  
  “浑圆的人文球,象征着远古的文明;古雅的祥云图案,圆转的篆字仁、志、贤、惠、美、德、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四本书叠加做为支撑,寓意经典文化需从书中汲取;双手托球,表达我们要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华奉献给孩子;环绕人文球正中的“以文化人以爱育人”八字,正是我校人文教育的核心思想。”
  讲解员解说的是一尊具有青铜器艺术风格的雕塑:四本书支撑一双手,一双手托起一个球,球上有纹饰,纹饰中有篆字。整个雕塑古色古香,浑厚凝重。
  “再看这两面景观墙。左面墙上雕刻的是扇枕温衾、桃园结义、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曾子杀猪故事,分别阐释的是仁、义、礼、智、信;右面墙上雕刻的是屈子、孔子、老子、司马迁像,以及经典古籍《离骚》《论语》《道德经》《史记》,展示的是诸子风采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走在其间,犹如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花园中,不用人解说,你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周礼国风气息。此园叫“人文园”。
  这是复兴区岭南路小学的一处“风景”。
  其实,这样的“风景”,在复兴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而且每所学校都不止一处。复兴人将它们称作“教育功能园”。
  复兴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校园环境一定要赋予相应的教育功能,要让校园每一处场所都润泽生命,让每一个角落都启迪智慧。”复兴区文教体局孙振军副局长这样说。在他看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
  复兴人对于校园环境建设是上心的。
  后郝村小学教学楼后原来是块荒地,一到夏天,杂草丛生,蚊虫肆虐,气味难闻。师生拓荒除草,种上了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又栽植了桃树、石榴树、枣树和玉兰、海棠等,昔日的卫生死角成了今日的“育禾园”。当学生在自己创造的“庄园”中赏景、劳动时,教育就变得自然而微妙了。
  孙振军副局长说:我们要办全面加特色的学校。所以,学校环境建设不能千校一面,每个学校都要找准自己的“点”,“各美其美”。
  复兴区各学校将校园环境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结合起来,让它们同频共振。百花小学的“养习园”,前进小学的“探园”,复兴路小学的“儒韵园”,每一处“风景”都是一个教育主题,都在展示着这个学校的独特风采。
  复兴人不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而且尽力让每一面墙壁说本真的话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百花小学的操场上,学生在如茵的绿草上奔跑。这可不是仿真草!弓彩玲校长提起这处“风景”,显得很陶醉: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群群鸟儿在草地上嬉戏,在操场上空盘旋,那景色,真的美极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成长是让人放心的。
  
  管理是为了成就人
  
  在复兴区的校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上课,有人跟着;老师备课,有人陪着。这个如影随形的人,不仅看,还说。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个人“品头论足”之后,老师不但不恼,有时还“眉开眼笑”。
  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可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区里的教研员。
  复兴区教研员对基层学校实施的是“低位管理”,他们“将办公桌搬进学校”,对老师进行业务指导。
  刚开始,学校老师很抵触。百花小学的马红娟老师说:“我原以为他们是来监督我们的,所以很不欢迎他们。”后来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这些专家真的是来帮助我们提升业务水平的。我们在一起探究,心贴得很近。”
  在复兴,管理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复兴区文教体局裴献堂局长说:“完全按制度去约束就是僵化的管理。只有根据对象的特点,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管理才能顺畅,人与人之间关系才能和谐。”
  在岭南路小学校长贾维秀看来,管理的基点是关怀。去年11月的一天,她来到老教师李青春的办公室,捧上生日蛋糕:李老师,祝您生日快乐!这让从没有正儿八经过过生日的李老师感动不已。
  在百花小学马红娟眼中,管理的关键是尊重。她讲起了这样一件事——
  
  我发现小宇利用大家不在教室的空当儿,翻别人的抽屉。他在班里表现一直不错,我信任他。我没有当场揭穿他,而是利用晨会课指出班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翻别人的东西。
  后来,我从小宇日记中了解到,他家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成语词典,但又碍于面子羞于向同学借,所以趁大家不在翻了别人的词典。他写道:马老师,您虽然发现了我翻别人抽屉,却没有将我的“丑行”公之于众。谢谢您的宽容。我保证以后不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成就人。这是复兴人的理解。
  在管理上,复兴人追求的是“不管之管”。先锋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卡”,上面详细记载着他的美德行动,并附有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王润和校长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心理暗示记录。长期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心里都会装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里的管理,是心与心的交融。
  
  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将潜水艇沉浮过程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物体沉浮原理的探究欲望。
  然后,设置“三关”,由学生闯关。第一关,快速抢答。演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浮”、什么是“沉”。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抢答。第二关,常识比赛。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浮沉。当经验和事实不一致时,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三关,智力大比拼。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再后,揭开潜水艇沉浮的奥秘,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最后,提出新问题:如何让鸡蛋在水中漂浮?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这是小学三年级《沉与浮》的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复兴区生态课堂的一个缩影。
  生态课堂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题海战术、满堂灌的的僵化课堂模式。
  百花小学顾慧敏老师这样来理解生态课堂:在生态课堂上,教材是师生对话的桥梁,师生是教材的主人而不是仆人,教师能创造性地教,学生能创造性地学;教室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生命力和享受童年乐趣的地方,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和生命价值的地方,一句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融;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更好地成长。
  每个老师都在用心实践着生态课堂。先锋学校翟继枫老师参加区“生态课堂节”大比武活动时,发现一个学生局促不安。他有点口吃,却很想展示自己。翟老师俯身轻声说:“没关系呀,只要一字一顿地说,就可以了。”他惊奇地说:“老师,真的可以吗?”翟老师给予他鼓励的微笑,说:“可以,当然可以。”这位同学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话筒,看着同学,说:“我知道的含有颜色的词语有: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他真的是一字一顿说的,虽然有些含糊,但同学们都听清楚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脸红通通的,眼睛闪着亮。孙振军副局长说,课堂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做到了这点,就算及格。
  在复兴人的探索中,复兴区的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生态课堂,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百花小学六(1)班的学生杨嘉欣说:我喜欢现在的课堂气氛,我问问题、发言都没有害怕的感觉。通过查资料,课下小组交流,在讲课前,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知识,学习的知识记得更牢固了。
  活动让美德悄然绽放
  
  做一件好事,“银行”里就会有一笔“储蓄”。这个“银行”叫“美德银行”,所在地:岭南路小学,“储户”:学生。
  冯金彤是六(1)班的“美德小富翁”。这个称号可来之不易。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她都跑在前面;每当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端着重重的水盆时,她都会主动跑上前去帮忙;每次捡到钱和物品时,她都会主动交给老师;她有时还会帮助一些学习差的同学补习功课。她“银行”里的“储蓄”越来越多,最后成了“小富翁”。
  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争当美德小富翁”成了孩子们的主动追求。
  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美德银行”让美德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美德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形成的。复兴区各学校以生活化的活动为突破口,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人民小学的“跳蚤市场”以“分享你的快乐,献出我的爱心”为口号,本着“您的多余,我的需要”的理念,使学生在模拟市场中体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先锋学校在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之间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天大朋友都要去小朋友宿舍,教小朋友穿衣、叠被等。薛雨铭同学说:“我愿意帮助小弟弟,因为帮助是一种责任,它使我感受到快乐!”孙振军副局长这样说:“德育来源于生活,德育反哺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德育是空洞的。”
  在复兴人看来,时时是育德的时间,处处是育德的空间,育德有时就在不经意间。贾维秀校长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两只燕子在楼道的横梁上搭窝。褐色的泥巴,褐色的草棒,成了墙壁上一个“污点”。值日生不知它们要干什么,将燕窝捅了下来。燕子衔泥重来。我对学生说,燕子是益鸟,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我和老师、学生一起找来硬纸板,用画笔在上面描绘出树枝、树叶,然后将画裁下来,用它来装饰燕子的新家。于是,白色的墙壁上斜逸出一根黄色的“枝桠”,燕窝赫然地挂在翠绿的“树叶”间。这道景观,立刻吸引了全校的师生。小燕子孵出来了!孩子们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一家子,笑脸灿灿的,目光柔柔的。这是在不经意间,以爱唤醒了爱。
  
  美德的形成需要引导,引导需要评价的拉动。复兴区各学校都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升学的依据。
  “怎么评价,学生就怎么做,评价引导行动”。王润和校长如是说。先锋学校开展了“双十佳评先”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有效张扬,每一种美德都得到有效彰显。
  生态让校园如此美丽。
  
  责任编辑/张红灵
其他文献
教育发展到今天,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民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以德为先”?如何“养德润行”?如何让孩子们幸福触摸自己的“中国梦”?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与实践。大连金州新区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依托新思维、创生新机制、借助新点子、探索新路径,编织五彩德育梦,开启靓
家长:“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侧记:一位学生家长在给徐校长的信中说道:“孩子进入高中后,各方面均有明显的长进:一是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你该做作业啦’‘作业完成了没有’已不要我们讲了。二是懂得了理解和宽容。让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现在孩子不仅孝敬长辈,宽厚待人,而且能够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懂得回报父母的恩情。如孩子主动整理家中的书籍、家什和自己的内务,吃饭前会帮
近年来,学校秉承“以德统学 以学修德”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家委会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凝聚强大育人合力,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百家讲坛”—挖掘课程资源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曾说道:“从广义上讲,不同家庭的生存背景、不同家庭的生活样式、不同家庭产生的不同故事,都是课程,都是课程资源。差异就是课程资源,生活就是课程资源,参与就是课
在南京市江宁区,有一种工艺制品,叫做金箔工艺品。江宁是金箔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一块厚重的金锭经过几万次的捶打,幻化成片片柔滑光亮的金箔,轻如鸿毛,软如绸缎,薄如蝉翼。金箔为人类装点着华丽的生活,将金箔粘贴在墙壁上,便是所谓的“金碧辉煌”。金箔工艺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品,这个传统工艺的背后,是一代代手艺人执著的坚守并不断创新。  而江宁区的德育,就如同这片大地孕育的金箔手艺。德
一个时期以来,本该让广大中小学生心荡神驰的春游活动,在安全这根“高压线”面前变得让人闻之色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安全为要、层层设堵,学校管理者更是噤若寒蝉,不敢越雷池半步。于是,本该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春游统统被取消,把孩子们“圈养”起来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最安全、最保险的举措。  但是,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坛山中心小学”)没有因噎废食,他们在组织学生春游,特别是困难留守儿童出
喜欢在家里不起眼的角落,置一些花草。让其在妆点家居的同时,也活跃一下自己的心情。不太忙碌的双休天里,给它们松松土、浇浇水,也是我的生活。  好长时间没有理会它们了,剧降的低温让它们的叶片都失去了往日的鲜活,我只得又将它们移至朝阳的阳台,晒晒太阳,进行一下光合作用。  记得上次打理它们时,已是一个月前的事。那时,气温还不是很低。看着叶片上的灰尘,我决定为它们洗面换肤。一盆清水,一块棉布,几盆花花草草
我们今天是在一个美的世界里谈美育问题,我们又是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谈学校的美育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有这样一段话:“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这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又有了新的拓展。  2
黄冈是一个革命老区、教育大市,全市共有中小学校1325所,在校生80多万人。长期以来,黄冈市始终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素质培养为重点,以健全人格培育为基础,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让德育接地气,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更有底气。  健全三个机制 强化德育组织管理  健全运行机制。黄冈市
新学期伊始,有记者做了调查,有八成孩子明确表示,希望能当班干部,哪怕是一名组长或科代表也好。有家长说:“刚开学,我发现儿子回到家老是无精打采的,甚至有时连作业都不愿意做,细问之下,原来他被‘罢官’了。” 为了让孩子“当官”,有的家长不惜放下身段为孩子“跑官”,请客,送礼。  有人认为学生想当班干部会导致“名利心太重”“唯利是图”“滋生权力欲”等不良倾向或行为。其实,这完全是以成人的心态和道德标准来
摘 要: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强势、矫枉过正的反知性德育、德育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以及各学段德育学科衔接不力等致使大家忽视了德育学科育人功能。有必要充分挖掘教材对学生的认知思维训练优势,创设情境强化道德情感培养,加强德育教师素质提升,围绕核心价值观构建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关 键 词:德育课程;育人优势;重建  作者简介:喻学林,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学界对传统德育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