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用意象(三)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人,芳草
  
  以美人、香草作比喻象征,是屈原《离骚》的特色之一,此后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统,构成了特殊的意象。《离骚》中所说的“美人”,比喻或象征品德、才能美好的人,有时是屈原自喻,有时指作者理想中的贤君或贤臣。《离骚》中写到的许多香花芳草,如兰、蕙、杜衡、芳芷、秋菊、芰荷、芙蓉等等,大多喻指为国家培养的美好人才。
  这种比兴寄托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诗人们也用美人、香草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李商隐有一首《无题》:“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写一个女孩子,很聪慧,八岁就懂得爱美要好,自己能画好看的长眉;十岁时去踏青春游,穿着绣了荷花的衣裙(大概是自己绣的);十二岁学习弹筝,一弹起来就不肯歇手;到了十四岁,父母就不让她出门随便见人了,因为她到了出嫁的年龄;可是到了十五岁她还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对象,她在春风里秋千架下,背着人偷偷流泪。其实李商隐写的不是一个女子,而是他自己。这个“美人”是个类比意象,作者用她未得其人而嫁的遭遇,来比配自己不得赏识、仕途失意的境况,抒发心中的忧伤和不平。
  陈子昂有一首《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意思是说,兰花、杜若这些香花芳草,春夏时长得很茂盛,绽开了美丽的花朵,发出芬芳的香气;可是生长在空寂的山林中,无人欣赏;时光飞逝,秋风来了,美好的生命就这样很快摇落死亡了。这首诗叫人联想到古今许多才智之士,都有过美好的理想,却得不到实现的机会,有志者事竟不成,白白地度过了短暂的一生。“兰若”实际上是智士才人的象征,“芳意”则喻指美好的理想。
  诗人的这番心事不便明说,又因为诗贵形象,所以用美人、芳草来寄托。
  在古代诗歌中,芳草还有另外一种寓意——怀人盼归。其源出于一个文学典故——《楚辞》所收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这首抒情诗写山中环境险恶,不可久留,盼望隐士(即诗中的“王孙”)早日归来,其中有这么几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大意是:王孙游历山中还没回来,从春草生到秋虫鸣,将近一年了,我们盼得好无聊赖啊。诗的结尾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后来的一些诗歌里,“春草”、“芳草”、“青草”以及“萋萋”就成了怀人盼归的意象。
  例如大家读过的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根据《招隐士》的典故而写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王孙”指朋友,“远芳”、“晴翠”、“萋萋”都是形容青草茂盛,又暗寓作者心中充满怀念的情意。再如杜牧的诗句“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长安送友人游湖南》),是暗中用典,这“芳草远”,是说朋友到远方去了,想得慌。
  以上两例是送别时用芳草表示自己的思念的,还有居身在外,用芳草表示思念故乡亲人的。例如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这“芳草萋萋”是暗说怀人思乡,而后边的两句就是明说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韦应物有一首《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作者写诗时在江州(在江西)任刺史,寒食节时独坐空斋,想起弟弟们在故乡长安杜陵春游,饮酒赏花,自己好不心酸。“草青青”暗寓着自己思念诸弟的惆怅,也深藏着不能返回京都的孤寂苦闷。
  传说王昭君的墓草色常青,与四周不同,因而叫做“青冢”。这个传说与这个名称,大概也有“芳草萋萋”的含义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态课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大多是围绕着常态课阅读教学展开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到来,传统的常态课阅读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更加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课本知识。为此,对现阶段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提高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教学实效的具体策略,从而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中落地生根,提高学
摘 要:童诗童谣是儿童文学重要的体裁之一,它的语言充满童趣,内容以描述童年的喜乐、新奇发现与感悟为主,且篇幅短小,想象丰富,深受低年段孩子喜欢。因此教学时尝试将童诗童谣教学与阅读牵手,在儿童诗主题教学中拓展阅读,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童诗童谣;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诵读
摘 要:英语教学作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尤其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生来说,更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因子,切实搭建起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平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把对学生的关注与关爱注入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用情感来点燃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意识,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也确保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之路,中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尤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重视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新课标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这里明确提出了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因此,作为数学老师一定
摘 要:健康需要人的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处于良好状态。幼儿的健康是其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不仅会影响到幼儿当前的健康成长,还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为此,幼儿园要意识到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明确教育活动的实施路径,用心呵护“种子”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路径   陶行知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健康的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促进初中学生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树立团队合作共同提高的思想观念。为了充分地使课堂变得灵活有趣,让初中生能够在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按照“优差互补”的原则,将学生组合成以优补差、优差互助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进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中合理选择与运用助读材料,有助于“利学”和“便教”,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以《爱莲说》一文为例,探讨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助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助读材料;选择;运用   文言文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仅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作了较大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综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那种纯粹说明某一知识,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或者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说明文很少被选用,命题者通常会依据两条标准选择材料:1.内容方面,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在介绍说明某一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或者蕴涵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文内容以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为主,适当关注社会热点。2.语言
摘 要: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初级时期,正是接受思想与知识的关键阶段。此时引领幼儿开展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使幼儿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对幼儿的人文教育。但是,在引导幼儿诵读经典时,还需要注意趣味性元素的融入,才可切实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就幼儿国学经典趣味诵读方法展开探究,以期使幼儿保持积极心理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
摘 要:柔性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从刚性管理模式中分离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同,柔性管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不仅仅是管理对象,更是责任和义务的承擔者,它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柔性管理”;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引导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非常重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