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探究 创新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h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综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那种纯粹说明某一知识,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或者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说明文很少被选用,命题者通常会依据两条标准选择材料:1.内容方面,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在介绍说明某一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或者蕴涵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文内容以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为主,适当关注社会热点。2.语言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穿插记叙、描写甚至议论、抒情,文章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二、试题的编制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2005年说明文阅读试题的编制,其趋势已经由传统的四大类题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逐渐转向把通用的阅读能力与文本特点结合起来设计考题考查,强调能领会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很多试题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思考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
  试题注重理解能力的考查,具体可分为三个层面:概括性理解、精细化理解、迁移性理解。概括性理解是指抓住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的关键信息,把握其精要。一般考查方式有概括内容,找中心句,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等。精细化理解就是探究文章局部的段、句、词、写作方法等的内容及其表达作用。迁移性理解就是从对文本的理解出发,沟通文本与其他文章、说明文与其他文体、语文与其他学科、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能否创造性地将文本的理解所得用于遨游语文的汪洋大海,考查方式主要是按要求进行表述。
  一些与文体特点密切相关的传统题型正被逐渐淡化。其中几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率相对较高,2006年备考不宜忽视。指代问题,对说明内容、说明中心的概括,对重要信息的筛选,结合相关材料的探究题、仿写题,填补文中的留白,拟广告语等题目频频出现,突破了传统命题点。
  可以预测,2006年命题在继承2005年命题特点的基础上,将更趋于灵活多变,特别是一些开放性试题,由选文出发,向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迁移,试题开放度高,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品质提出较高要求。但不管怎样变化,归根结底还是综合考查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其题型主要为填空题、简答题、简述题。简答题设题最多,比例最大;选择题将很少出现。
  [典型题分析]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
  ①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②其实,很多其它动物也都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徒中的鸟类迷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2000只候鸟。在2001年的小海龟出生期,人们在大西洋沿岸发现了很多死去的小海龟。据分析,刚出生的小海龟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海水中的倒影而游往海洋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灯火通明,使月光和星光黯然失色,导致那些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成海洋,最终因缺水而殒命。
  ③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环境学家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④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在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幕墙非常令人不适。
  ⑤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⑥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速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先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⑦先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1.本文中,“光污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文意回答,“光污染”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书刊使用米黄、浅蓝、浅红等色泽的纸张。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对这一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根据文章内容,试题设计了4小题,每小题都是各种文体的现代文阅读中应该考查的问题。
  第1题的“光污染”对于缺乏相关生物知识的人来说是个新名词,要对它进行解释,不结合语境是不行的。这种题型在考题中很普遍,类似于“指代问题”,平时应加强训练。联系上文,找到第4节第1句话,自然得出: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
  第2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也包含了对作者思路的分析,解答好这道题的关键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根据第4节第1句话:(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加着重号的文字提示:上文1到3小节就是说明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的危害。除去人造光对植物造成的危害那部分内容,进行概括。概括时要选准角度,抓住要点,尽可能全面。第1题已为第2题暗暗设置“台阶”,由易而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2题虽然难度不太大,但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有利于发挥升学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第3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揭示光污染对人体危害不易被觉察的特点。可以从原文找到相关答题信息。
  第4题借题发挥,由选文的题材生发开来,要求用文本介绍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做法作合理的解释,可谓“现学现卖”。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平时积累、运用及创造性思维,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实实在在考核出考生的素质。此类开放性试题,虽然主观性较强,但答案通常不能游离于选文内容之外。
  [参考答案]1.人造光对动植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2.①“吸引”并“杀死”昆虫;②使动物迷失方向;③使动物无端消耗精力。3.因为只有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意思对即可)4.使用色彩柔和而自然的纸张,可有效降低光反射系数,减轻光污染引起的视觉疲劳,保护视力。(意思对即可)
  
  三、备战的策略
  
  也许2006年考查的题型会有些变化,但说明文的阅读,还是离不开对文体特征及有关知识点的把握,专项复习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①准确判断说明对象;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③了解说明顺序;④正确划分层次;⑤熟练地识辨说明方法;⑥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⑦理解说明中心。将基础夯实后,选取多种题型进行训练。同时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尽量拓宽知识面,对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人文理念、最新科技成就等要有所了解,这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考场上,可以先读试题,了解所考查的内容,判断其难易;然后,阅读选文,多读几遍,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最后,读文并答题,结合考题“靠船下篙”,尽量从选文中找到确切有效的答题信息。
  责任编辑/梅香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强,学生学习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更加困难,但这一阶段是学生即将迈向高考的重要阶段,因此,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至关重要。综合高中的数学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误区,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加快数学水平提高的步伐。   关键词:综合高中;数学教学;转变观念;激发兴趣   综合高中的学生与普通高
关键词:亲子关系;曼陀罗绘画技术;焦点解决技术;家庭会议   前段时间,一部关于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电影《狗十三》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因为在里面好像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中国式父母和孩子看似关系亲密,实质却隔阂很深。只因为父母和孩子在很多时候是缺乏沟通的。其实,世界上的每一种关系都需要经营,血缘关系亦是如此。   一、案例简介   青,小学五年级,父母白天上班,她每天自己在家,迷恋上了手机,学习一落千丈
摘 要:在开展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时,教师的站位对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影响。“站在课中央”开展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讲授式教学同师生互动对话教学的高效开展,进一步凸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分析教师“站在课中央”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师生、生生互动关联等,有助于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站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态课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大多是围绕着常态课阅读教学展开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到来,传统的常态课阅读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更加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课本知识。为此,对现阶段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提高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教学实效的具体策略,从而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常态课阅读中落地生根,提高学
摘 要:童诗童谣是儿童文学重要的体裁之一,它的语言充满童趣,内容以描述童年的喜乐、新奇发现与感悟为主,且篇幅短小,想象丰富,深受低年段孩子喜欢。因此教学时尝试将童诗童谣教学与阅读牵手,在儿童诗主题教学中拓展阅读,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童诗童谣;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诵读
摘 要:英语教学作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尤其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生来说,更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因子,切实搭建起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平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把对学生的关注与关爱注入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用情感来点燃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意识,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也确保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之路,中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尤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重视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新课标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这里明确提出了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因此,作为数学老师一定
摘 要:健康需要人的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处于良好状态。幼儿的健康是其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不仅会影响到幼儿当前的健康成长,还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为此,幼儿园要意识到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明确教育活动的实施路径,用心呵护“种子”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路径   陶行知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健康的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促进初中学生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树立团队合作共同提高的思想观念。为了充分地使课堂变得灵活有趣,让初中生能够在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按照“优差互补”的原则,将学生组合成以优补差、优差互助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进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中合理选择与运用助读材料,有助于“利学”和“便教”,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以《爱莲说》一文为例,探讨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助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助读材料;选择;运用   文言文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仅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作了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