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阅读添精华,引领生命共成长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一个创新型国家,同时应是一个学习型国家、阅读型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希望藉此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和儿童推广阅读。阅读以其量大面广,潜移默化之功效,成为提升人口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小学教育应将加强读书作为提高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传统阅读呈现的是个体的自读。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水平、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力?小学生少儿文学社活动探新告诉我们:以组织的形式、集同伴的力量、对特点的关注,开展小学生少儿文学社读书活动,能使读书更有成效——共同阅读能产生阅读的化学反应——阅读兴趣更浓厚、阅读形式更丰富、阅读视野更开阔、阅读定势更稳固。
  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究少儿文学社构建模式,促进了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一、以组织的形式。建立体网——集体阅读有保证
  1.把文学社办成“家”,让阅读有亲切的味道。
  以班级为单位——参与面广,凝聚力强;从多方面打造——形成组织架构,凸显组织特点,让少儿文学社成为学生阅读的“家”。
  有社名:由学生为文学社起名字,让社名成为文学社的代名词,让同学们成为读书路上的同道中人。
  有社徽:由学生为文学社设计徽标,让社徽成为文学社的标识,展示文学社的理念。
  有社语:由学生为文学社制定一句口号,让口号成为文学社激励同伴的兴奋剂。
  有社例:由学生为文学社制定活动条例,让社例成为文学社的行动指南。
  有社谱:每个同学(社员)有履历表,让社谱成为同伴聚读的记录,传承之、持久之。
  有社照:集体合影,让每个成员有自豪感。
  2.把文学社办成“堂”,让阅读有规范的约束。
  阅读管理是开展文学社的基础。管理要规范,过程要扎实,这样的文学社才有生命力。
  网络畅通。文学社有学生社长、学生社委,负责日常活动的安排;教师和家长代表是文学社的顾问,指导阅读、指导欣赏。
  网点完善。学校有一室——图书室,班级有一角——图书角,家庭有一柜——图书柜,社会有一馆——各类图书馆。确保学生校内外阅读时,书源丰富,氛围浓郁。
  时间落实。学校规定阅读课、图书馆开放日是学生读书时间,教师不得占用;学生一周有一次社团阅读活动;利用班会课举行阅读交流,上文学欣赏课;休息目、寒暑假规定去公共图书馆的次数。
  二、以组织的形式。以点带面——集体阅读有质量
  1.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追求群体高质阅读。
  班班建立文学社,班班社团有质量,需要有标杆。为保证各班读书的效果,学校在各年级设立文学社引领社,积极打造年级阅读的标杆。通过定期举行观摩活动,传播阅读的经验、文学社的成果,为“以优质点带出优秀面,实现班班高质阅读的效果”打好基础。
  2.面向全体,设定层级——追求群体优质效应。
  文学社活动要面向全员,大多数学生体验到读书欢乐,才会自觉投身读书活动。学生高参与度是文学社成功的基础。在阅读内容上注意层次性:按不同年级、不同能力选择读物;在读书要求上注意层次性:读同一本书,能力弱些的学生,只填写阅读卡(写书名,摘抄好词句),能力強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提倡写心得批注等;在阅读汇报时注意层次性:视能力交流阅读卡或读书心得。这些都是做好层级应注意的地方。
  抓点的示范,带动面的铺开。学生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自觉读书的意识会加强。
  三、以组织的形式,丰富内涵——集体阅读有精品
  在小学开展阅读,关键要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以文学社团的形式进行上述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小学生读书风气。
  1.打造课程,形成定势。
  少儿文学社有专门的课程:阅读指导课、文学欣赏课、文学创作课。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它们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学校通过研究课例,构建课程模式,探索出具有少儿特色的课外阅读活动体系,形成“以例(研究课例)促例(推广课例),以例(推广课例)养例(推陈出新)”的文学社团的共享资源。
  2.形式多样,发挥特长。
  (1)平台多样。
  为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学校探究了如下社团读书平台:
  调查平台。围绕读书专题,安排学生读有关的书籍,再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开展调查。在阅读与调查中,充实专题的内涵、扩大理解的视野、提高分析的能力。
  表演平台。把书中的内容用舞蹈或其它形式表现出来,在表演中把握读的内容,感悟读的情感,交流读的感受,积淀读的收获。
  集市平台。以“读 讲 写 画 做”为形式的阅读活动展示会。学生通过上述形式,汇报读书收获。如:“爱我中华,寻风问俗”读书活动,学生从书中了解中华风俗,然后设“中华美食一条街”,分班制做、介绍一味美食。在做、说中,检查了阅读的效果。
  编报平台。以班级文学社为单位,借群体读书的力量,个体读书的特点,集体合编读书社报,展示读书收获。
  (2)“读法”多样。
  花样阅读。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把阅读与习作结合;诵书、讲书、听书、画书……将阅读融于各种形式中,发挥学生的特长,为集体阅读提供更广泛交流的平台,在充满兴趣中达到“读有所思,思有所论,论有所悟”。
  快速阅读。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为训练点,培养学生初读的方法,为精读能力打下基础。
  背诵阅读。让学生借助阅读表,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积累好词佳句,然后进行背诵比赛,达到阅读积累的效果。   情感阅读。以“情感”为支点,帮助学生进入阅读活动的情感世界,提供阅读感悟的情感力。
  3.举一反三,强化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借助社团群体力量,总结阅读方法,提炼阅读精华,帮助更多学生形成阅读的能力,举一反三、无师自通,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会更强。如阅读写入记事的作品,要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的描述部分多读、细读;阅读写景状物的作品,要对景物形、色、数及变化的描写部分多读、细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品味作品,吸其精华,提高会读的能力。
  4.重视个体,激活群体。
  同伴阅读,有利于儿童间共同活动,相互协作,合作中个体的主动性十分重要。文学社要重视个体的参与,积极创设自主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把个体阅读优势渗透到群体阅读中去,达到激活群体的目的。
  5.培养习惯,持之以恒。
  阅读习惯是成功阅读的基础,在社团活动中养成阅读好习惯,成功率会高。
  (1)按时读书的习惯——社团读书要常态
  帮助学生树立“读书贵在自觉”的理念,指导社团制订读书计划及检查制度,让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的系列养成活动中形成按时读书的习惯。当学生有了到时间、自觉读的行为,阅读习惯可成自然。
  (2)开书动笔的习惯——社团读书要带笔
  帮助学生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社团活动时,杜绝“走马看花只动眼”式读书,设定“给时间、给任务、必动笔”的系列环节,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体验,形成扎实读书的读风。
  (3)边读边思的习惯——社团读书要提问
  边读书,边思考,是保持读书习惯持久的关键。读有所思,才会品出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益处。尝试写阅批、分享众阅批、评价好阅批,都是促进边读边思习惯的好方法。当读书有了兴趣,经常性的读书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4)购书借书的习惯——社团读书要换书
  购书、借读是爱读书的另一表现,也是广泛阅读的保证,社团要经常换书、常换新书。引导学生“‘利是’购好书”、开办“红领巾借阅卡”业务、举行“红领巾书籍交流月”、家长协助子女电子阅览、去市区图书馆坐下阅读,设立“好书推介栏”“阅读交流台”,让好书推荐成为班级的常态。总之,利用社团群体的特点,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购书、借书的机会,购书、借书的习惯易养成。
  书籍是青少年成长的土壤,小学教育要让学生热爱閱读。少儿文学社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班主任老师应让少儿文学社成为小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加油站。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引入新课时,导入往往采用巧妙的设疑,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探究心理。本人通过实践证明,故事导入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很快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最后收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注意力;凝聚力;探究  一、背景介绍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这还深刻地揭示了语文的两个功能,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决定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课程标准也指出:听说、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是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維发展。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我认为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会说、敢说——爱听、善听,三个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少不了通过做习题或考试,以实践操练来训练和提高学生语文基本技能,也少不了要进行评讲。可是,在教学交流中,大家谈论到学生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不会听评讲。包括习题评讲和试卷评讲。很多学生对着老师的评讲左耳进,右耳溜,听着听着就走神,老师的评讲收效甚微!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探索,发现造成评讲过程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语文学科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所以怎样进行更好地阅读教学,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实现语文学科的文本阅读,就成了目前的教学难题,为了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本文对相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思考;措施  一、前言  我国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
【摘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紧迫而又长远的战略任务。当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挑战着学校的德育管理。班级博客是一个班集体管理、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班级博客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能更好地挖掘潜能,发挥德育功能,能高速快捷、全面动态地展示师生经营过程与成效,积极服务于班级德育工作,提升班级德育效能,以改变目前学校德育途径单一、方式陈旧、效果不佳
【摘要】英语教学在初中基础教学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伴随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方法的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革新,利用英语语感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大突破。而且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着重强调对初中生英语语感培养的要求,使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英语学习、应用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摘要】物理建模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本文尝试从物理建模的角度对高考备考专题复习进行一番探析,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关键词】物理模型;专题复习;备考效率;板块模型  物理建模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简化提炼,强化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某一方面的特征,反映出物
2016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36个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发展区。番禺区作为广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标兵,在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为广州市甚至广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机遇和挑战并存。台湾学前教育得益于早期台湾经济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年获得较好发展,在东南亚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和吸收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2017年3月5日至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预设使课堂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气。离开了预设,生成也就无法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亦即变成教条。因此,课堂教学要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关键词】课堂;预设;生存;精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应是水乳交融、和谐共存。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
本报综合消息4月27日,佛山市政府召开2017年佛山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16年佛山市教育工作,对未来几年建设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和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全面完成2017年教育工作任务作了部署。佛山市长朱伟、副市长俞进出席会议并讲话。  朱伟市长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