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探究性学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求知欲特别旺盛的时期,传统式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采用“探究性学习”法,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获取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 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情景;兴趣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独立以某一个情景或者问题作为突破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调查、实验、分析、研讨等活动,进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进取、质疑、主动学习的精神. 而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并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广大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到学习的探究过程.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践“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诱导性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若能创设有诱导性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探究动力.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幂的运算”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在古波斯王国,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叫做“国王之死”, 也就是后来的国际象棋. 国王特别喜欢这种游戏,于是就决定要奖赏发明者. 他把“国王之死”游戏的发明者召进了皇宫,当着众大臣的面说可以让发明者提一个愿望,自己一定会帮他实现.
  发明者特别谦虚,说:“陛下,如果可以的活,我想让陛下赏给我一些米. ”
  国王和众大臣听了都感觉很惊讶,“你只要一些米?”
  发明者说:“是的,我要一些米,只是希望您能把米放进棋盘的格子里,第一个格放1粒米,第二个格放2粒,第三个格放4粒,第四个格放8粒,然后依此类推,每一个格放进的米粒数量都是前一个格的2倍,把棋盘放满就可以了. ”
  大家听了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整个棋盘也不过64个格,认为这个发明者太傻了,错过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国王更是喜出望外,当即命人拿来棋盘和一袋米给了发明者.
  发明者笑着开始在棋盘上放米,当第一排的8个格放满时,米粒也由1粒增加到了128粒,大家都笑着看发明者往棋盘格子里放米. 可是,不久大家就笑不出来了,第二排的格子结束时,米数已经增加到了32768粒,可是还有48个格子空着呢. 国王慌了,马上命令中止放米,然后召来财务大臣计算,得出的结果让大家目瞪口呆:如果按照这个游戏规则,把整个国库的米都拿出来也远远不够!
  请同学们也帮国王算一算,如果满足发明者的要求,最后国王需要拿出多少粒米?
  听到这里,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了起来,有些同学还拿起笔算了起来,当他们在为计算繁琐犯愁时,我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幂的运算”,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和探究,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提高.
  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特别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只要对问题的思考角度稍作变化,就能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迸发出多彩的思维火花.
  如在讲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章时,我就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我把班内的同学分为了四个小组,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勾股定理.
  首先我要求各个小组在课前做好各种形式的三角形模型,包括直角三角形和非直角三角形.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们利用直尺测量三角形模型的三条边长,并把数据记录下来,提出了问题:
  1. 你们小组里的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平方之间有什么关系?
  2. 第一个问题你们得出的结论对非直角三角形成立吗?
  3.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四个小组带着疑问开始了计算与讨论,学生们接到任务后,纷纷忙了起来,测量、计算、讨论,最后每组都选出了代表陈述本组的分析过程及讨论结果.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了正确的结论. 这一节课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交流中初步了解了勾股定理. 将要下课时,我又留下了下一课自主探究的内容: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去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感受数学的丰富文化内涵.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这一章内容在八年级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传统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 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人人参与,共同讨论,取长补短,从而既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践“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践也证明,“探究性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曦.“创设情境,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02.
  [2]赵雄辉. 数学教育改革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明生,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数学活动课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讲述、游戏、操作、推理、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的一种课型.  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几个不等式:教师讲明白≠学生听明白,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听懂≠会≠解答正确,听懂有时是浮在面上的,是形式的了解,还须经过整理、加工、反思,发现不会的地方;掌握≠会应用,会应
本文主要以玻利维亚和危地马拉等拉美国家小学中存在的留级和辍学问题为例,论述了拉美国家小学教育中:(1)造成小学生留级和辍学的主要原因;(2)小学生留学和辍学造成的严重后果;(3)为解决小
在地位与日俱升的数学文化的视野下,本文通过对数学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比对,通过对数学文化中的哲学意识、创造意识和思维意识的探讨,明确了数学文化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息
本文借鉴国外学校心理学专业和学科的发展,结合我国实际讨论了:①学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②在我国设置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③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层次;④学
正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而在高中新课标必修2中学习圆锥曲线时,需要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而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核心思想是"消元"
【正】 综观国外普通教育发展的现状不难发现,当今各国普教改革中,除强调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改革原来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
一、认识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知识点带入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引起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种手段,如借用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并与教学相结合等手段,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的气氛,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
日本宫教大附小开设“综合学习”课程已十年有余。十年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其具体实施状况及其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摘要】 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途径有很多,创设教学情境是实施新课程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适当的情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 情境;初中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复习课中,绝大多数教师会采用讲评课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通过高效的复习课对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