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识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知识点带入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引起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种手段,如借用语言的艺术和魅力,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并与教学相结合等手段,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的气氛,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情境教学带入课堂,并通过设计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
  此外,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一定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的目标,并在激发学生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基础上,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情境教学有效运用于初中教学中的方法
  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情境教学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消化知识.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情境教学法如何有效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
  1. 情境带入
  借用情境将有关教学内容带入课堂,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对该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多设置情景以带入相关知识的学习. 例如,学习“图形的平移”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引入教学知识,可以这样借助情景引入教学.
  教师:同学们在周末去游乐场玩的时候,有没有开过碰碰车?坐过小火车?坐过摩天轮?你觉得这些游戏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发生的吗?同学们在平时的出行和生活中对于在同一个平面内移动的物体或者是事例有没有印象?可否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学生:在商场的电梯上,我们站在电梯上,随着电梯的运动而上升,是在电梯这一平面上完成的运动.
  学生:在火车站和飞机场的安检处,我们将背包放在上面进行检测,背包是在运动的安检机上做平面运动.
  ……
  教师:嗯,大家举的例子都很棒,这些运动都是发生在同一个平面的运动,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图形的平移……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物体平移的知识,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举例对于平移的基本概念获得了掌握,而教师这样的方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生活情境
  数学是一门运用学科,数学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点,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增强.
  设置数学的生活情境,关键是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境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很快对某一数学知识产生亲密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图形的全等”知识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借用生活中的地板、瓷砖的外形和图案,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贴花和图纸的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全等. 再如“认识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举出生活常见的三角形或类似于三角形形状的物品:雨伞、彩旗、自行车的车架、三明治、冰激凌、还有屋顶等,这些对于学生认识好三角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且这些物品都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学生通过这些事例能够对三角形有更加具体可感的认识.
  3. 体验情境
  采用体验式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贯通教学内容,这样我们就能够把体验式教学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验证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一,让学生猜想,哪个具有稳定性,还是都具有;
  第二,让学生动手自己用身边的小工具做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三,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拉动两个图形,找出结论;
  第四,总结,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并不具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对三角形性质的学习中,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发现了问题并找出结论.
  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结果使得学生的印象深刻,而学生也通过这样的体验学习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三、小 结
  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每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进行探究和总结,并不断发现优越的情境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不断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江建英.初中数学体验式情境教学实践与探索[J].聚焦新课程,2009(2).
  [2] 徐黎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9).
其他文献
战后韩国的大学招生制度进行了数次改革。本文通过对1996、1997 两学年度韩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比较与分析,揭示了其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正处于改革中的大学招生制度有一定的启示价
世纪之交,日本非常重视教师教育的改革。日本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在"面向新时期教师培养的改善策略"的报告中,对教师培养课程的基本结构的转换和教育类课程的内容改革,都作了具体
数学学习过程中,不等式证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通过学习这些证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虽然知道什么是等差数列,但对于等差数列的判断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对于等差数列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数学活动课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讲述、游戏、操作、推理、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的一种课型.  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几个不等式:教师讲明白≠学生听明白,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听懂≠会≠解答正确,听懂有时是浮在面上的,是形式的了解,还须经过整理、加工、反思,发现不会的地方;掌握≠会应用,会应
本文主要以玻利维亚和危地马拉等拉美国家小学中存在的留级和辍学问题为例,论述了拉美国家小学教育中:(1)造成小学生留级和辍学的主要原因;(2)小学生留学和辍学造成的严重后果;(3)为解决小
在地位与日俱升的数学文化的视野下,本文通过对数学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比对,通过对数学文化中的哲学意识、创造意识和思维意识的探讨,明确了数学文化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息
本文借鉴国外学校心理学专业和学科的发展,结合我国实际讨论了:①学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②在我国设置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③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层次;④学
正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而在高中新课标必修2中学习圆锥曲线时,需要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而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核心思想是"消元"
【正】 综观国外普通教育发展的现状不难发现,当今各国普教改革中,除强调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改革原来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