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将德育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是在短时间见效的,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收到卓有成效的理想效果。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体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1、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几节课的训练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铃声响完之前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2、结合课堂常规和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老师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目的明确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这种方法需要教师用坚定、充满期望和热情的话语进行表达,以使学生备受感染。同时对所上体育课的目的和要求做到明确。
2、感染熏陶法。
德育教育中感染熏陶的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教育。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要充分发挥此法在思品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从点滴入手,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3、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4、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体育教学,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学习与生活的最主要部分,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因为健康是自己事业成功和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不能完成。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体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1、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几节课的训练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铃声响完之前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2、结合课堂常规和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老师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目的明确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这种方法需要教师用坚定、充满期望和热情的话语进行表达,以使学生备受感染。同时对所上体育课的目的和要求做到明确。
2、感染熏陶法。
德育教育中感染熏陶的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教育。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要充分发挥此法在思品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从点滴入手,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3、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4、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体育教学,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学习与生活的最主要部分,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因为健康是自己事业成功和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不能完成。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