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为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考虑实际问题,逐步掌握自主探索的重要学习方式,怎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主探索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需要探究解决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过程。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它能培养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 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前提。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焰点燃,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有了兴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教师常用一种手段。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知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为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通过生活展现情境,故事演绎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对话情境的途径,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相信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为主,培养信心使之愿学。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参与的开始。
  二、 创设条件,培养自主探索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这一名言告诉我们实践操作能开发思维,而思维又服务操作。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并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把一些静态教学内容变为可操作动态内容或把枯躁无味知识,转化为有趣知识,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参与学习数学。通过学生动手参与数学的活动,不但在活动中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而且获取知识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能力也得了相应培养。
  三、 创设空间,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影响课堂的优质,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不会学数学,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会学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常用分析、综合法、实验操作等的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思考、观察、尝试、讨论、交流等探索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述、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若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意识。
  四、 创设阶梯,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可作为认知的对象,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表达、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适时指导,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精心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克服障碍,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经过举例、验证、交流、总结,在寻找结论的同时,不仅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也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其他文献
1 鉴定原理玉米品种SC-704纯度可采用幼苗稀酸增色鉴定法,也称芽鞘鉴定法对其进行杂交率的测定。禾谷类作物芽鞘的颜色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可分为绿色和紫色两大类,紫色的深
期刊
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生书本的知识和生存的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构建纯净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恰恰具备这一力量,它足以影响和改变一个
摘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这是高考试题命题的原则。研究近几年各地的新课改区高考试题,大部分的实验题有的直接来源于教材,有的还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新增了有些新仪器、操作和实验,这为高考实验题的命题提供了很好的新的素材,必须引起各位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重视。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挖掘和拓展教材新仪器和实验。  关键词: 教材实验 新课改 仪器装置 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教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在培养学生辩 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科学探究、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化学实验更是举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因 而,中考试题在骤步加大对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试题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重视考 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考题的综合程度也在不断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有效性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
期刊
好习惯会成就人的一生。本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力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打实基础,创出新意。并重点对小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较为理想的实践成果。根据自身的实践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学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
期刊
摘要:计算机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让学生、教师耳目一新,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作为教师和学校,应发展地、科学地运用多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在大力推广。它的过程可以说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摘要:作业是“减负”的重要对象,通过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是促进素质教育有效推行和实施、倡导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以《小议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为题。分别提出了小学语文作业的“双适性”、“趣味性”、“多样性”、“层次性”的设计策略。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促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水平的提升,切实做好小学生的“减负”工作,以提高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