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天津卷文言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c9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州,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州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载,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汉,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里,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有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黍离,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高士白乐天的萧散境界


  靳 超
  金人赵秉文论白居易云:“渊明、乐天,高士之诗也,吾师其意,不师其辞。”其所谓“高士”即超然物外之人,而此种高雅超然之情便为高情,因此赵秉文所说的“师其意”即为高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白居易一直以通俗性、写实性、讽喻性的中唐文人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然其意趣萧散而文思高玄的高士情怀却往往为读者所边缘。
  白乐天意趣萧散的高士情怀并非是在闲适的常态生活情境下而发出的恬淡心情,而是一种忘乎外物的人格境界。白居易作此《白蘋洲五亭记》已六十八岁高龄,四天前开始得风痹之疾,这种病症非常痛苦:疼痛不但侵扰肢节,更是游走于身而无定处。若以如此的病痛体验来看本文便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感:有病而口不呻吟,无境而心生洒落。白居易的心灵精神超越了外物,因此才能够“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于心中构出由“荒泽”到“剪榛导流”又到“沼堙台圮”再到五亭“靡不备焉”的“两废两兴”时空变换图像;白居易的心灵精神亦超越了主观的知觉,因此才能无视身体疾痛而显现出萧散超脱的高士之心。
  着眼于文学观念,白居易的审美眼光也并非局限于自得自适与家国情怀之中,其在创作心理上亦有着独到的视角。具体而言,白居易在此文中展现出了独特的心物观念和真善美合契的审美情趣。
  感物说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其包孕之下的心物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乐记云:“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也就是说无论是诗歌吟咏抑或音乐创造,都是人心受到了外物触动而感发于言的结果,这种观念也为刘勰、陆机等汉魏六朝文论家所普遍接受。然而,白居易对此却有着相异的看法,认为:“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按照乐天的说法,世间美景的自在必须有人心的感受才能被赋予价值;人心奇妙的创造构想也必须有物境的招引与依托才能存在開合。于是物境与心灵的“相遇”才构成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这样的诗学观念不仅实现了心物关系的双向互动,更是在中国古典诗学史上增添了关键而浓墨重彩的笔画。
  尽善尽美的文学审美观念最初由孔子所提:“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真正的美并非文辞的华丽,亦非粗粝的厚重,而是真善美的符契融和。白居易在文学理念上亦秉持这种古典审美理想:“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黍离,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在乐天的内心中,高雅的恬淡之趣与仁爱的忧民之情兼具才是美的至高标准。正是这样“真善美兼具”的审美尺度构成了白居易诗文中美刺讽谏的至善境界与萧散超脱的至美风神。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性本癖山水。他们在山水游览中感受物景,洗涤心灵,据此而作的山水记文中便蕴含着丰富的心灵体悟与精神营养。因此着眼于境外之悟去体验才能从言外得到更多诗文之神妙处。
其他文献
品味好话  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应酬性的活动越来越少,耳边听到的好话却越来越多。  这一切都源自近期写了几篇拙文,相继发表在《读者》《海外文摘》《散文选刊》《西北军事文学》和《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刊物上,有几首散文诗甚至挂在西部门户网站《陕西文化产业网》的首页上。于是乎,沉默许久的座机电话铃声频频响起,手机短信提示音叮当不断,微信上更是点赞连连。赞扬的、鼓励的、恭维的、感叹的话不绝于耳,总
期刊
“诗圣”爱雅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汪涵护方言:“我要把大量的精力、财力投入方言保护中去,这是属于我40岁之后的诗篇。”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推广普通话,力度非常大。中国方言岌岌可危,保护方言,刻不容缓,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辈也当尽心力,守护吴方言,传承吴方言这一"吴侬软语"。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
期刊
乌篷船里载着笛声,调子悠悠飘向两岸人家,青石板上又是哪处的旅人来往穿梭?捕捞的渔船早已出发,各式商品也流通到了全国各地,忙碌的人们在幸福的生活。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便是我美丽的家乡——浙江。这里既有高楼大厦,也有青山绿水,物产富饶,人才辈出,在党的带领下,务实发展,走在新时代的前沿。  其实刚刚步入新世纪时期的浙江,经济发展虽然在我国前列,但是省域范围内的发展极不平衡,当时丽水市、衢州市,舟山市发
期刊
一  史蒂芬森是一个有巨大决心的探险者,但却不是一个会鼓舞人心的领导者。他直率地承认,他不善于判断人的个性;他不能让他所雇的人相信其工作的价值;他忽略了他计划中的一些重要细节。然而,他是一个有预见的人。尽管他身患重病,被可怕的孤独感包围(在邮袋里,他一年只收到一封私人信件),身体不断承受艰难困苦,还遭受一些同伴的无礼和蔑视,但他在1913年至1918年期间,成功完成了他为自己设定的探险任务。(在那
期刊
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女孩小翠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走出大山,当她长大后去省城打拼时也没想到能在城里立足,当她做保洁的小时工时没有想到一个家政公司的总经理,也没有想到能带领1万余人走出大厦山,成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人大代表。国有大梦,人有小梦,大梦牵小梦,小梦和大梦,将个人梦和民族梦结合起来,每个人都会演绎出壮丽的人生。小翠的成功对于我们00后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很有启发作用。  人生有梦,动力
期刊
四月回乡访亲,下车时夜色已近,恰逢绵雨,扯了毯子卧于乌蓬中,静待越江临岸,不觉间倦意渐浓,双目闭合。不知夜时消散几许,待清醒,只见船头坐一瘦削老人,鬓发斑白。欲问何人之际,听得老者吟诵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真。”  老者话音未落,我慌忙起身:“拜见阳明先生。”  老者爽朗的笑声响起:“未曾想百年之后还有人记得我这糟老头子。”  “先生留下的典作佳句,后辈传诵不绝,其中思想仍
期刊
“一条江水去悠悠,一朵莲花水面游。门口大田四四方,半边罗豆半边秧。”爷爷坐在大门口望着远处那一块块的田,一座座的山哼着这首歌。  40多年前,爷爷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本来他是可以风光无限,外面好多企业都说让他过去。爷爷出去了几年后,就又回来了,那时家里人觉得他傻,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回来当农民。但是他的妻子——我的奶奶支持他。  爷爷包了一座山,买了几亩地,就一个人干了下去。那段时间里爷爷很忙,奶
期刊
心源亭记  [明]李 贤  邓之儒学在古城,巽隅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噫!旨哉!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
期刊
颜太初杂文序  [宋]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
期刊
有人预言,将来的人,即便是肉身的存在,也都会像智能机器人一样,成为一个一个的数据包,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数据。这是对信息科学影响人类生存的一种预言。  有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就已经呈現了这种数据包的特征,他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已经多数是信息间的沟通与交流,人与人之间来往的感情色彩越来越少,越来越淡。一方面维系年轻人情感的恋爱经初年龄越来越推迟(很多年轻人没谈过恋爱),另一方面年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