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梦和大梦 前程期无穷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ueying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女孩小翠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走出大山,当她长大后去省城打拼时也没想到能在城里立足,当她做保洁的小时工时没有想到一个家政公司的总经理,也没有想到能带领1万余人走出大厦山,成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人大代表。国有大梦,人有小梦,大梦牵小梦,小梦和大梦,将个人梦和民族梦结合起来,每个人都会演绎出壮丽的人生。小翠的成功对于我们00后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很有启发作用。
  人生有梦,动力无穷。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心已死,说明梦想也没有了,自然什么也没有了。梦想产生行动,行动造就未来。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动力,就会有希望。小翠“没想到”的人生过程里,每一段经历中都有“想得到”的,那“想得到”的正是她的梦想。而她的梦想又和国家梦密切相连,有国家梦支撑,就很容易变为现实。现实和梦想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现实和夢想又不能绝然分开,它们是一枚铜币的两面。如果说现实是一栋大楼,那么梦想就是大楼的根基,有了梦想的根基,现实的大楼才能越建越高;如果说现实是一只苍鹰,那么梦想就是苍鹰的羽翼,有了梦想的羽翼,现实的苍鹰才能越飞越远。
  梦想只是目标,还不是现实,要把梦想要变成现实唯一的推手是行动。只有梦想,没有行动,梦想就成了空想。《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毫末”之积,何来“合抱”之大?没有“累土”之积,哪来“九层”之高?没有“足下”之积,怎至“千里”之远?小翠从偏僻山村的小女孩到家政公司的总经理,再到带领万余人走出大厦山,她确实走得很远了,其间的辛苦和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她没有因为辛苦和艰难而放弃自己的行动,困难在行动中克服,梦想在行动中实现,生命在行动中升华,行动是辉煌的创造者,行动是人生的救世主。
  梦想应当是想得到通过努力也能达得到的设想,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今天的青年缺乏的不是梦想,而是量力而行和脚踏实地。王健林曾经告诫年轻人要首先确立小目标,他说,你想发财致富,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如何赚取一个亿。一言既出,舆论哗然,一个亿还称小目标,这样的小目标对普通人来说完全是难以达到的“大目标”,难怪网友多加讥讽,也难怪“小目标”入选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幻想不能有,梦想不可无,带着梦想上路,千难万险无所惧,风餐露宿永向前,我们就能前程无限,辉煌多多。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1.标题典雅,不落俗套。标题的语言凝练押韵,有诗句的韵味,特别是一个“和”,暗扣个人理想要与时代共鸣的中心,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述评事件,构思巧妙。如何走好长征路,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文章从评述一个人物的实际入手,通过对成功人士经验的剖析,回答如何走好长征路这一大主题,化大为小,借具体阐述一般,构思巧妙,扣题自然。
  3.逻辑严谨,层层深入。开篇先简述材料,通过小翠人生经历引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分别就“梦想”和“行动”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社会现实,分析梦想与幻想的关系,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步步推进,层层深入。
其他文献
来到一个地方,首先是你的味蕾在感受那个地方。  ——题记  凌晨两点下火车,到了有宝塔山、有延河水的延安。可是夜里看不清城市的模样,从小在脑海里种下的革命圣地的镜像得不到印证。站前清冷,不甚明亮的街道,几辆等待客人的出租车,举着牌子招揽旅店生意的人来回走动。  去枣园宾馆还远,一个人又不方便。在车站附近找了家小店住下,胡乱睡了几小时,天就亮了。  还没起床,心下想的却是吃,真的有些饿了。身体虽仍有
期刊
王符的《潜夫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意思是说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把行动落到实处就是材料中提到的务实精神。为何要务实?因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是务实的典范,他曾为一句注释的妥当而大费周折。  鲁迅先生翻译俄国19世纪作家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时,翻到这样一句话:“近乎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
期刊
万物有灵,狂野生长,生命的诞生与消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而反映生命规律的语言更是一首首悠扬的乐章,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让我们好好倾听生命的语言。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物资主要供奉者的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春天,在如油般的春雨的召唤下,新芽含羞带怯地探出了头,在和煦的春風中舒展着自己稚嫩的身姿,微微点头,仿佛是在咿咿呀呀地传达着对春天到来的激动与兴奋。夏天,炽热的阳光晒得植物们
期刊
你我的情感,你我的心声,皆倾注于话语、房屋与字里行间。  ——题记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情地表达出来。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荀子说得好:“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我在语言中嗅到花香,品味蜜甜;我在语言中感受生命出生的喜悦,也在语言中体会生命消逝的哀伤。语言是生命
期刊
21世纪的头二十年即将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代,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00后青年,我们应该满怀家国情怀,不断树立沉甸甸的使命感,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青年是社会改革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朝气的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无论是五四时期振臂高呼的新青年,还是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的
期刊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而周遭的环境又是由众多人组成的大社会,我们不可能只着眼于自身需要。在马斯洛对于需求的划分中,生理安全需求之上便是社会需求,最后延伸到自我超越。所以说,为己和为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都渴望被人需要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我心理上的认知。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小我”,我们才会在“大我”中得到提升和完善,成就丰满的人生。  
期刊
品味好话  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应酬性的活动越来越少,耳边听到的好话却越来越多。  这一切都源自近期写了几篇拙文,相继发表在《读者》《海外文摘》《散文选刊》《西北军事文学》和《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刊物上,有几首散文诗甚至挂在西部门户网站《陕西文化产业网》的首页上。于是乎,沉默许久的座机电话铃声频频响起,手机短信提示音叮当不断,微信上更是点赞连连。赞扬的、鼓励的、恭维的、感叹的话不绝于耳,总
期刊
“诗圣”爱雅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汪涵护方言:“我要把大量的精力、财力投入方言保护中去,这是属于我40岁之后的诗篇。”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推广普通话,力度非常大。中国方言岌岌可危,保护方言,刻不容缓,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辈也当尽心力,守护吴方言,传承吴方言这一"吴侬软语"。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
期刊
乌篷船里载着笛声,调子悠悠飘向两岸人家,青石板上又是哪处的旅人来往穿梭?捕捞的渔船早已出发,各式商品也流通到了全国各地,忙碌的人们在幸福的生活。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便是我美丽的家乡——浙江。这里既有高楼大厦,也有青山绿水,物产富饶,人才辈出,在党的带领下,务实发展,走在新时代的前沿。  其实刚刚步入新世纪时期的浙江,经济发展虽然在我国前列,但是省域范围内的发展极不平衡,当时丽水市、衢州市,舟山市发
期刊
一  史蒂芬森是一个有巨大决心的探险者,但却不是一个会鼓舞人心的领导者。他直率地承认,他不善于判断人的个性;他不能让他所雇的人相信其工作的价值;他忽略了他计划中的一些重要细节。然而,他是一个有预见的人。尽管他身患重病,被可怕的孤独感包围(在邮袋里,他一年只收到一封私人信件),身体不断承受艰难困苦,还遭受一些同伴的无礼和蔑视,但他在1913年至1918年期间,成功完成了他为自己设定的探险任务。(在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