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图1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ffinr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江水去悠悠,一朵莲花水面游。门口大田四四方,半边罗豆半边秧。”爷爷坐在大门口望着远处那一块块的田,一座座的山哼着这首歌。
  40多年前,爷爷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本来他是可以风光无限,外面好多企业都说让他过去。爷爷出去了几年后,就又回来了,那时家里人觉得他傻,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回来当农民。但是他的妻子——我的奶奶支持他。
  爷爷包了一座山,买了几亩地,就一个人干了下去。那段时间里爷爷很忙,奶奶怀孕了都顾不上。
  上面的故事,我都是听奶奶说的,奶奶很早很早的就去世了。其实我们的家也搬过了,爷爷死活都不愿在那儿住,最终我们答应爷爷在这待着。
  小的时候我问过奶奶为什么爷爷要一个人做这些不被理解的事。奶奶笑着对我说:“你爷爷心里有一幅绿水青山图,他啊,就是想把这幅图给画了。”那时候的我不明白爷爷的“绿水青山图”到底是怎样一幅图,只知道奶奶很爱爷爷,并且准备毕生都支持着爷爷。
  我站在爷爷的后面,爷爷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拉着我的小手带我去看他几十年来的成果。
  我们在蜿蜒的小路上走,两边青草、野草、树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草丛里,有蟋蟀和蛐蛐的奏乐,他们变换着节奏,时长时短。
  我望着两边的大树,心里有种暖暖的感觉。这是爷爷这么多年的辛苦。爷爷的眼里是满满的热爱,每走过一棵,他都要去拍一下它们,然而那些树就像有感觉一样,树枝在摇晃着。
  我跟着爷爷一路爬,一路爬,爬上了山顶,从山顶上向下望,可以看到茂密的树木,绿色的田地。
  孟浩然曾说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用这首诗形容眼前的一切再恰当不过。
  爷爷指着下面对我说:“以前啊,我做这种事情的时候没有人同意,也就你奶奶支持我,最开始的时候我就和你奶奶两个人一锄头一锄头的把树苗种下去,把种子种下去,每天我们就住在山上,时不时的看一下。”爷爷坐了下来,我也就坐在他的身旁,听他说着以前的故事。
  爷爷眼眶湿润,他说:“我的绿水青山图终于完成了。”
  我问爷爷:“爷爷,您为什么会有这种梦想呢?”
  爷爷摸了摸我的头说:“当初啊,这村子其实没有这么美,污染很严重的,老人们抵抗不过,所以去世的都很早,你奶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时候我就在想啊,我一定要把村子变得很美丽,所以我就开始种树、种田。”爷爷说完,他又哼起了那首歌:一条江水去悠悠,一朵莲花水面浮。门口大田四四方,半边罗豆半边秧。
  那一刻,我望著爷爷的“绿水青山图”忽然明白什么了。
  这是阅卷组评定的一篇考场标杆佳作。本文以悬念设置、妙用伏笔、首尾呼应而被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1.设置悬念,可读性强。文章一开头就提到爷爷“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回来当农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其实就是悬念,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疑团被揭开,有豁然开朗之感。
  2、妙用伏笔,波澜迭起。为什么“奶奶很早很早的就去世了”?文章一开始就抛下一个伏笔,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奶奶早逝的原因藏在这一句:“污染很严重的,老人们抵抗不过,所以去世的都很早,你奶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2.首尾呼应,余味无穷。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爷爷哼唱一首民谣:“一条江水去悠悠,一朵莲花水面浮。门口大田四四方,半边罗豆半边秧”,从内容上讲起到点题作用,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
其他文献
万物有灵,狂野生长,生命的诞生与消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而反映生命规律的语言更是一首首悠扬的乐章,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让我们好好倾听生命的语言。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物资主要供奉者的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春天,在如油般的春雨的召唤下,新芽含羞带怯地探出了头,在和煦的春風中舒展着自己稚嫩的身姿,微微点头,仿佛是在咿咿呀呀地传达着对春天到来的激动与兴奋。夏天,炽热的阳光晒得植物们
期刊
你我的情感,你我的心声,皆倾注于话语、房屋与字里行间。  ——题记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情地表达出来。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荀子说得好:“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我在语言中嗅到花香,品味蜜甜;我在语言中感受生命出生的喜悦,也在语言中体会生命消逝的哀伤。语言是生命
期刊
21世纪的头二十年即将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代,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00后青年,我们应该满怀家国情怀,不断树立沉甸甸的使命感,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青年是社会改革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朝气的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无论是五四时期振臂高呼的新青年,还是在战火中浴血奋战的
期刊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而周遭的环境又是由众多人组成的大社会,我们不可能只着眼于自身需要。在马斯洛对于需求的划分中,生理安全需求之上便是社会需求,最后延伸到自我超越。所以说,为己和为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都渴望被人需要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我心理上的认知。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小我”,我们才会在“大我”中得到提升和完善,成就丰满的人生。  
期刊
品味好话  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应酬性的活动越来越少,耳边听到的好话却越来越多。  这一切都源自近期写了几篇拙文,相继发表在《读者》《海外文摘》《散文选刊》《西北军事文学》和《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刊物上,有几首散文诗甚至挂在西部门户网站《陕西文化产业网》的首页上。于是乎,沉默许久的座机电话铃声频频响起,手机短信提示音叮当不断,微信上更是点赞连连。赞扬的、鼓励的、恭维的、感叹的话不绝于耳,总
期刊
“诗圣”爱雅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汪涵护方言:“我要把大量的精力、财力投入方言保护中去,这是属于我40岁之后的诗篇。”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推广普通话,力度非常大。中国方言岌岌可危,保护方言,刻不容缓,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辈也当尽心力,守护吴方言,传承吴方言这一"吴侬软语"。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
期刊
乌篷船里载着笛声,调子悠悠飘向两岸人家,青石板上又是哪处的旅人来往穿梭?捕捞的渔船早已出发,各式商品也流通到了全国各地,忙碌的人们在幸福的生活。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便是我美丽的家乡——浙江。这里既有高楼大厦,也有青山绿水,物产富饶,人才辈出,在党的带领下,务实发展,走在新时代的前沿。  其实刚刚步入新世纪时期的浙江,经济发展虽然在我国前列,但是省域范围内的发展极不平衡,当时丽水市、衢州市,舟山市发
期刊
一  史蒂芬森是一个有巨大决心的探险者,但却不是一个会鼓舞人心的领导者。他直率地承认,他不善于判断人的个性;他不能让他所雇的人相信其工作的价值;他忽略了他计划中的一些重要细节。然而,他是一个有预见的人。尽管他身患重病,被可怕的孤独感包围(在邮袋里,他一年只收到一封私人信件),身体不断承受艰难困苦,还遭受一些同伴的无礼和蔑视,但他在1913年至1918年期间,成功完成了他为自己设定的探险任务。(在那
期刊
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女孩小翠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走出大山,当她长大后去省城打拼时也没想到能在城里立足,当她做保洁的小时工时没有想到一个家政公司的总经理,也没有想到能带领1万余人走出大厦山,成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人大代表。国有大梦,人有小梦,大梦牵小梦,小梦和大梦,将个人梦和民族梦结合起来,每个人都会演绎出壮丽的人生。小翠的成功对于我们00后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很有启发作用。  人生有梦,动力
期刊
四月回乡访亲,下车时夜色已近,恰逢绵雨,扯了毯子卧于乌蓬中,静待越江临岸,不觉间倦意渐浓,双目闭合。不知夜时消散几许,待清醒,只见船头坐一瘦削老人,鬓发斑白。欲问何人之际,听得老者吟诵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真。”  老者话音未落,我慌忙起身:“拜见阳明先生。”  老者爽朗的笑声响起:“未曾想百年之后还有人记得我这糟老头子。”  “先生留下的典作佳句,后辈传诵不绝,其中思想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