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生物学科中探究性实验的探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vvu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探究与其说是一种操作,倒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着眼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思想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断探索生物实验教学的规律,就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实验 探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原先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务的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确定了的东西,让学生被动无条件的接受,而应关注学生如何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经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建构知识,使新知识成为构建或获取知识的平台。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科学发现史,虽然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科学家们发现科学真知的过程,但故事当中,科学家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用于探索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也就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兴趣。为学生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提供原始动力,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愿意去进行生物探究实验的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也进一步体验生物科学概念,生物原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变验证性的分组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实验一般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也减少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知识的机会。教育家布鲁诺曾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若变换一个角度把适合研究探索的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生物探究性的本来面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有了探究的欲望,也就产生了探究的动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会挖空心思地想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设计出探究实验的方案,使探究过程不断趋向合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性实验的魅力。真正由被动接受者上升为主动探究者。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来探究,有的实验的确不适合学生探究,我首先立足教材,结合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选择本地区能够找到的实验材料,而且是学生能够进行动手操作的可行性实验让学生来探究。例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时,有一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初中生物遇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了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某些知识目标,如适宜的生存环境等,实验前我有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用来做探究实验的鼠妇(既我们当地叫的“西瓜虫”),学生很感兴趣,部分学生会在校园的花坛中找到鼠妇,有些躲在枯枝落叶底下,翻开那些杂物时,它们会很快爬走。通过这个亲身体验,“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个结论其实在寻找鼠妇的过程中学生稍加动脑已经可以得知了。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他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这也就为后面的实验提出问题埋下了伏笔,更为设计实验方案打下了基础,然后让学生自己选其他实验材料,并根据自己选的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最后让学生做出结论,解析实验事实等,所有这一切尽量由学生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单单在做实验,也不单单在学习理论,而是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性强,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到了科学知识,又经历了对科学形成过程的了解,进而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学生对要探究的实验提出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所提的问题大胆做出假设,正确指导实验设计和计划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知识学活,用活,而不是教死知识。在新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实验设计内容,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等等,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实验,虽然对要探究的实验很感兴趣,但苦于实际动手能力差,尽管有探究的欲望,但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出最佳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首要条件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如: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做出假设,怎样根据假设制定出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等等。(2)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验方案供学生参考一下,当然第一次做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探究,以后可以慢慢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假设的真伪。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生物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生物实验课堂教学已向传统实验教学提出了挑战。认真探究与实践以探究为主体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将成为生物教师的共识。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 意识 培养 
山西省运城市陶村镇对彦恒劳模在长期植棉实践中,针对棉花高产前怕狂后怕衰的特点,摸索出一套少留苗,留油条,早打顶,攻棉桃的“稀棵密茎开心型”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在11年棉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V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RA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分为并发CVD的RA(并发CVD组)62例和未并
本文论述用最小二乘递推算法,在线辨识温度控制系统的参数,并采用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进行控制。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east squares recursive algorithm to identi
目的 比较卵圆孔未闭(PFO)大小的判断方法.方法 47例PFO患者,年龄9~68(42±17)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大小,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测量右向左分流量(RLS)及球囊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的效率呢?实践证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厌学为乐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探索:  一、图文对照,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它往往形象生动的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
课堂教学本质是活动的教学,就是在学科领域内的一定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教学,一节课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是通过一系列有联系的教学活动来实施目标的。所谓备课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由四个要素组成,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内容+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不等于简单的教学+信息技术,而是把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活动中。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设计  备课是展示教师
目的:观察对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患者1次全部完成3支血管血运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 2012年9月连续对在我科住院的52例3支血管病变患者1次介入治疗全部完成3支
目的:初步探讨右室间隔起搏(RV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因C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中45例行RVSP术(RVSP组),42例行RVA
说到声乐学习,人们一般都会联想到某某大学音乐系(声乐学习的部门一般称为声歌系)的连贯、系统的声乐学习,很少有人会联想到初中的声乐学习,但是,声乐学习确实是初中声乐学习的一部分,是为高校音乐系系统学习声乐打基础的,是非常重要的 。声乐课本来是高师院校音教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一定演唱能力和理论知识为宗旨的专业技能课。声乐教学较其它技能课程相比,更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