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game1209327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天星斗的夜空不管是在什么年代都是美好的。如果恰巧赶上地上的人们正过着美美的日子,那天上地上就好到一块去了。如果地上的人们过得不好,满天星斗的夜空就自己个儿悄悄美去吧,它也管不了地上人们的死活。这真是个没有办法的事情,所谓天人合一,有时候一点也不玄,只是个巧合呢。
  满天星是个屯子名,它就在屋顶山的山根旁。屋顶山一年四季狂欢的大风,把这一方天空荡涤得干干净净,一到夜晚就铺展开一张蓝洼洼的天幕,透灵得没法说。许是星星也中意干净的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星星几乎天天缀满天空,闪烁着,沿着山谷的走势撒开一条繁华烂漫的天河。
  再也没有什么地方有这样美妙的夜空了。在晴朗的夏夜,于屯子里任何一个地方仰望天空,看上第一眼,脑子就会轰的一声炸响,头皮酥酥发麻,心怦怦跳,人就会没着没落地转几圈。回屋里倒在炕上,闭上眼睛还要寻思一阵儿。寻思什么呢?都是和满天星斗无关的,可是,不仰望夜空,也就不会想那么远的事情啦。
  满天星是个小屯子,只有六户人家,相隔又远,每户之间相距半里到一里地,看不到邻居的模样,也不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但能听到。到处都是大籽蒿子,长得和屋檐一样高,伸向邻居的毛毛道就在大籽蒿子丛中。邻居家的狗吠鸡鸣传来,有时候还有主人的呵斥声,一律被大籽蒿子过了手,听起来有点唐突或者寂寥,总而言之怪怪的。
  满天星的黑土地肥得流油,屯子里的人都喜欢种地,对住的房子倒是不怎么在意,所以他们的房子挺不像样,对对付付的,用塔头墩垒砌,屋顶苫上草。房子也不大,一间屋,半截墙分出里间和厨房,一面炕。说白了,这六户人家还在创业期,他们一门心思开荒种地,起早贪黑忙个不停,想以此发家致富过上像样的日子。他们笃信这条路,不做旁处想。
  屋顶山上的胡子可不这么想,他们有另一路活法。屋顶山上有胡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早就有。他们不种地,也不盖房,他们在山上蹲着。蹲够了就下山直奔东兴县城劫点财,再回到屋顶山蹲着去。
  夜幕降临,山中不好过。不是所有的胡子都能熬过山中的长夜,他们当中有些人就下山去,住到满天星那几户人家的炕上,把主人一家撵到厨房灶坑旁边的柴禾堆上去。他们不做别的恶事,只是把主人一家赶出里屋,他们在热乎乎的炕上睡个安稳觉,第二天起来就回到山上去。虽然胡子并不做别的恶事,满天星的人们还是不胜烦扰。他们来得太频繁了,虽然没做别的恶事,可并不保准他们就真的什么恶事都不去想。反倒是,每家每户总觉得恶事在什么地方等待着,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就像是每家屋门后那一块幽暗之处,即使主人心知肚明什么物件都没放,偶然之间,猛的一眼看去总以为有东西藏匿而吓一跳,以至不安。再说,柴禾堆上过夜不舒服,主人一家也想伸腿伸脚地睡到炕上去。
  黄昏,鸟儿也不贪恋草籽了,它们急匆匆向屋顶山飞去。倦鸟归林,满天星的人也张罗着吃饭和睡觉了。山中的夜来得快,夕阳的余辉还没有收尽,夜就突然降临了。劳作一天,人困马乏,他们充满倦意,想着刚刚罢了灶火的暖炕,正好可以烙一烙酸痛的腰身,消解一天的疲乏。
  張大下巴的老婆是个大嗓门,她向窗外望了一望,没动静,大籽蒿子黑压压戳在那儿,一动不动。她大着嗓门说:老天爷保佑,让我们睡个好觉。都这时候了,他们今晚儿不来了吧!
  来啦!外面有人接过了话,跟着,门被推开,进来三个人。
  半夜,张大下巴从灶台边柴禾堆上爬起来去外面小便,刚站定,听门响,回头看见一个高壮的影子跟了出来。他们一个朝东一个朝西打着冷颤滋尿。他们没打招呼,各自仰头看着夜空。看了几眼,张大下巴的头皮酥酥发麻,这时候,高壮的影子说话了:哈,好看!
  张大下巴掂量了一下,像回声似地重复:嗯,好看。
  张大下巴不想招惹他,抖了下身子转身回屋,听见黑暗中那个人长出一口气,似自言自语:妈个巴子,这是图企啥呢!
  张大下巴回到灶间重新躺在柴禾堆上寻思了一阵儿不着边际的事儿。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意识到那个人没回来,根本没再进屋。
  其实,那个人已经走出一段路了,他向着山外走去。在满天星光的照耀下,他的路似乎还不算难走。
  选自《天池》
其他文献
张长弓是个农民,今年一到芒种,他就播了种,然后盼着下雨,结果连着半个月的毒太阳,把土地晒得四分五裂。  张长弓想起了古老的一招——求雨!村子南面有一座破庙,早就断了香火。张长弓怕人看见笑话自己迷信,半夜偷偷到了庙里,恳请大仙发发慈悲,降点雨解救庄稼。  张长弓跪了半天,又累又困,迷迷糊糊睡着了。忽然听到有人在说话,睁眼一瞧,只见两个人正坐在供桌上吃着供品,一个穿着红袍,一个穿着蓝袍。  红袍子:“
期刊
丁克工作之余,醉心于各种案例的调查研究。  一次,丁克听开古玩店的朋友朱三说起,前不久遭遇的一场车祸,颇觉奇怪。朱三告诉他,那晚在外应酬到半夜,骑摩托车回家,离家不远处的那个路口,突然发现前面过来一辆电动车,骑车的竟是一具白骨森森的骷髅。他吓得魂飞魄散,一头撞上路边的电杆,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  事后交警取证,朱三说那是一辆微型踏板电动车,但路口的监控系统坏了,现场又没有其他目击者,因此,案子就一
期刊
“小姐,过了前面这个关口就到风沙渡了。”马车上的青衫老者转过头来,掀开了身后的帘子。  马车里面的白衣女子本来昏昏欲睡,被他这么一提示,立马强打起精神,从窗口里探出头向外望去。  已是黄昏,前面还是漫天的黄沙,隐隐约约能看清不远处是一块一人高的青石,上面刻着遒劲有力的“风沙渡”三个大字。  “继续走吧,前面应该是有客栈的。”女子放下了帘子,又恢复了方才假寐的样子。行了不到一刻钟,果然前方有一家破旧
期刊
甲和乙——两个男人,在一家小酒馆里相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落寞竟让对方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邻桌而坐,甲要了一瓶酒和一些下酒菜,乙也要了一瓶酒和一些下酒菜。酒入愁肠愁更愁,不一会儿,两个人便各自喝得有些脸红耳热,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  “一个人?”甲先开口。  乙点点头。  “你也是?”乙说话时舌头有些僵。  甲点点头。  “既然都是一个人,那就一块儿吧!”甲邀请乙。  “也好,一块儿吧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下邳城有个名叫李为善的员外,因为乐善好施,人们又都叫他李善人。这年秋后,李善人请人盖起了新宅院,四周还拉起了一丈多高的围墙。院内原来的一口枯井填满土后,盖上石板,在上面铺上泥土,栽上了几十株香妃竹。住进新宅当晚二更天刚过,李善人一家正在睡梦中,忽被一阵悲切切的箫声惊醒。李善人叫起了十几个家丁,打着灯笼火把,在院内找寻,连个人影也没见着,那箫声就是不停歇。这时,有个家丁嘟嚷了一句:  
期刊
我有位长辈,贵州人,极能喝酒。至今他们朋友圈里,都流传着“你可不知道他当年多能喝”的传说。他老人家跟我说,他也遇到过那么一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人给降了。  话说那回他陪一位少数民族朋友,开车去广西山里村寨探亲。那地方天高皇帝远,当地人热情好客,见有客人来,便大喜,让他们把车停在山脚下,拽他们上山进寨。半截埋地下的土瓮烧酒、梁上挂的风干腊肉、缸里腌的豆角,都拿出来;灶下整治好菜,流水般端上来。
期刊
大胖外出旅游,留宿在一家小旅馆。晚上,他被一阵声响惊醒了,仔细一听,走廊里有脚步声,估计是谁走错门了,他倒头又睡。  但过了一会儿,大胖又被惊醒了,这一次是两边有人砸墙,上面有人跺脚,大胖骂了一句神经病,又睡了。  大胖不知睡了多久,听到有人敲门,一开始他还不理睬,可敲门声越来越响,他只好生气地问:  “谁呀?”门外传来一个温柔甜美的声音:“我,服务员小李,请您开开门。”  大胖登记人住时,就是小
期刊
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头顶的太阳。  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爆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
期刊
北京的冬天特别冷,空气中悬浮的每一颗分子都带着凛冽的刀刃。  冬天来了,天也就黑得更早了。  我最怕的就是这个了。因为我住的地方是那种老式的小区,六层楼,没电梯,路灯时好时坏,不大的空地上紧凑地摆放着老年健身器材。从大门口到我住的楼栋,需要经过一条细长的小路。蜿蜒的小路两旁种满了参天大树,树影在漆黑的夜色里犬牙交错,张牙舞爪。  然而冬天来临之后,在我眼里,我下班回家的路就变得十分凶险。  因为,
期刊
张家庄的人见了张老三,总喜欢这样唱:  吝啬鬼,张老三  关紧门儿吃米饭  苍蝇衔走一粒米  手拿棍子撵十里  不是蒺藜扎破脚  再撵十里不算多  这首家喻户晓的歌谣,绝非笔者笔下张老三的专利,仅是人们对张老三鄙视的一种发泄。尤其是孩子们,总爱紧紧尾随张老三身后,不只嘻嘻哈哈地唱,还要做出一些不敬的小动作,投去一些土块、草棒之类。张老三也不恼不嫌,总也嘻嘻哈哈地与孩子们亲切地打着招呼,以贬为褒,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