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被降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位长辈,贵州人,极能喝酒。至今他们朋友圈里,都流传着“你可不知道他当年多能喝”的传说。他老人家跟我说,他也遇到过那么一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人给降了。
  话说那回他陪一位少数民族朋友,开车去广西山里村寨探亲。那地方天高皇帝远,当地人热情好客,见有客人来,便大喜,让他们把车停在山脚下,拽他们上山进寨。半截埋地下的土瓮烧酒、梁上挂的风干腊肉、缸里腌的豆角,都拿出来;灶下整治好菜,流水般端上来。酒则是一碗一碗,不曾断过。
  满寨的人,男女老少,都来一一敬酒。酒辣,又极烈,上头,喝两碗就让人晕乎乎,都没力气拒绝,话说出口就飘散,自己也记不住说了啥,只是喝酒、吃菜,大家唱歌欢笑。喝到后来,都不觉得酒辣了,只觉得好喝,暖洋洋的。到天黑,喝得不行了,他心里还来得及模糊地寻思:“怎么来敬酒的人没个头呢?”
  细看时,发现不只这家寨子的人在敬酒,原来别寨的人听说来客人了,喝酒了,也端着瓮,热情万丈,赶过来喝了。
  他当时就发现问题严重:再这么喝,必然会倒,不能喝了。就告个便,说要上厕所,跟同来的朋友,两个人携着手,从寨里偷偷溜出来,晕头晕脑往山下走,说是找风吹吹,走走路,醒醒酒,躲一会儿再回去。
  两人踉跄着走到山脚下一看,汽车还原地停着,轮前轮后,安上了大石头一一这是不让他们偷偷逃走啊。正发呆呢,就听见山上一片人声,抬头一看,寨里人举着火把,如火蛇般从山道蜿蜒而下,口中叫道:“快回来,快回来,还没喝完呢。”
其他文献
恨水人习惯把爱吹牛的人唤作“大炮鬼”,老五就是个大炮鬼。  当然,老五也不是什么都吹,他只吹有关他当兵的事情,而且只在比他年少的或者陌生的人面前吹,人越多,他吹得越起劲。但是,他压根儿就没当过兵。  老五每次吹牛的开场白几乎如出一辙:小子,当过兵没?如果你回答没有,老五的脸上便会露出憾色,啧啧,可惜了。为什么不去参军呢,男人不当兵对不起身上那半斤。然后,他就会把胸脯拍得咚咚响,你瞧瞧,你瞧瞧,我就
期刊
打小他就特别擅长捉迷藏。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捉迷藏高手。  这并非虚名。实际上,他的躲藏技术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不管他躲在哪,几乎没人能找得见他。为此,有一次他差点儿饿死。一次捉迷藏,他在一个树洞中藏了将近十个小时,结果小伙伴们的游戏结束了,却没法告诉他。那时候,他仿佛已经跟树洞融为一体,在那儿,他蜷缩自己幼小的身体,像一只蝉褪掉的壳,或者像落在泥土里腐烂了的木棉花一般。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人可
期刊
到北京出差,晚上没事,我去大学里看望老同学“焦大头”。  “焦大头”显然是绰号,表明他脑袋的大小与众不同。  大学时,大头与我住上下铺,是班里的“神侃”,能言善辩,只要话一开头,后面就全归他了,一个人包场,讲三四个小时不带喝口水的,是真正的“金嘴子”。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据说讲课效果极好,名气很大,全国各地到处演讲。他的职称也比别人评得早,已成了知名教授了。同学们聚在一起时,经常会提起他,都认
期刊
一位教授对一个商人说:“上个星期,我的伞在伦敦一所教堂里被人拿走了。因为伞是朋友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十分珍惜,所以,我花了几把伞的价钱登报寻找,可还是没有找回来。”  “您的广告是怎样写的?”商人问。  “广告在这儿。”教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纸片。  商人接过来念道:“上星期日傍晚于教堂遗失黑色绸伞一把,如有仁人君子拾得,烦请送到布罗德街10号,当以5英镑酬谢。”  商人说:“您登的
期刊
悠长悠长的小巷里,雨,是三月的箫音,细细薄薄地下着,遮着山,遮着水,遮住了远处的寺庙。有钟声,一杵一杵传来,在小巷里回荡着。  三月的伞下,她如一朵洁净的丁香,带着说不尽的哀怨,说不尽的忧伤,在细雨里慢慢地走着,走成水墨画里的人儿。间或,抬起头,望着远方,投出太息一般的目光。  她来了,来到江南,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  她来赴一个约会。  杏花春雨江南中,她薄衫如烟,寒怯怯的,让人一见,有种心疼的
期刊
张长弓是个农民,今年一到芒种,他就播了种,然后盼着下雨,结果连着半个月的毒太阳,把土地晒得四分五裂。  张长弓想起了古老的一招——求雨!村子南面有一座破庙,早就断了香火。张长弓怕人看见笑话自己迷信,半夜偷偷到了庙里,恳请大仙发发慈悲,降点雨解救庄稼。  张长弓跪了半天,又累又困,迷迷糊糊睡着了。忽然听到有人在说话,睁眼一瞧,只见两个人正坐在供桌上吃着供品,一个穿着红袍,一个穿着蓝袍。  红袍子:“
期刊
丁克工作之余,醉心于各种案例的调查研究。  一次,丁克听开古玩店的朋友朱三说起,前不久遭遇的一场车祸,颇觉奇怪。朱三告诉他,那晚在外应酬到半夜,骑摩托车回家,离家不远处的那个路口,突然发现前面过来一辆电动车,骑车的竟是一具白骨森森的骷髅。他吓得魂飞魄散,一头撞上路边的电杆,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  事后交警取证,朱三说那是一辆微型踏板电动车,但路口的监控系统坏了,现场又没有其他目击者,因此,案子就一
期刊
“小姐,过了前面这个关口就到风沙渡了。”马车上的青衫老者转过头来,掀开了身后的帘子。  马车里面的白衣女子本来昏昏欲睡,被他这么一提示,立马强打起精神,从窗口里探出头向外望去。  已是黄昏,前面还是漫天的黄沙,隐隐约约能看清不远处是一块一人高的青石,上面刻着遒劲有力的“风沙渡”三个大字。  “继续走吧,前面应该是有客栈的。”女子放下了帘子,又恢复了方才假寐的样子。行了不到一刻钟,果然前方有一家破旧
期刊
甲和乙——两个男人,在一家小酒馆里相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落寞竟让对方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邻桌而坐,甲要了一瓶酒和一些下酒菜,乙也要了一瓶酒和一些下酒菜。酒入愁肠愁更愁,不一会儿,两个人便各自喝得有些脸红耳热,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  “一个人?”甲先开口。  乙点点头。  “你也是?”乙说话时舌头有些僵。  甲点点头。  “既然都是一个人,那就一块儿吧!”甲邀请乙。  “也好,一块儿吧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下邳城有个名叫李为善的员外,因为乐善好施,人们又都叫他李善人。这年秋后,李善人请人盖起了新宅院,四周还拉起了一丈多高的围墙。院内原来的一口枯井填满土后,盖上石板,在上面铺上泥土,栽上了几十株香妃竹。住进新宅当晚二更天刚过,李善人一家正在睡梦中,忽被一阵悲切切的箫声惊醒。李善人叫起了十几个家丁,打着灯笼火把,在院内找寻,连个人影也没见着,那箫声就是不停歇。这时,有个家丁嘟嚷了一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