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缘分干杯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bo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和乙——两个男人,在一家小酒馆里相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落寞竟让对方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邻桌而坐,甲要了一瓶酒和一些下酒菜,乙也要了一瓶酒和一些下酒菜。酒入愁肠愁更愁,不一会儿,两个人便各自喝得有些脸红耳热,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
  “一个人?”甲先开口。
  乙点点头。
  “你也是?”乙说话时舌头有些僵。
  甲点点头。
  “既然都是一个人,那就一块儿吧!”甲邀请乙。
  “也好,一块儿吧!”两人坐到了一张桌,又要了两瓶酒,继续推杯换盏。后上来的两瓶酒也很快见底,两人都醉了。
  “你怎么一个人来喝酒,心里不痛快?”甲醉眼蒙胧地问乙。
  “今天差点儿出件大事,我来喝酒压压惊!好事没办成还差点让人逮到……”乙醉眼蒙胧神秘道。
  “咳,就这还至于一个人来喝闷酒!我以为你和我一样来借酒消愁呢。”没等乙说完,甲便抢过话。
  “兄弟愁啥,何不说来听听?”乙的口吻带着一种熟络后的关切。
  “唉,这事儿也没法和认识的人说!既然和你萍水相逢,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了,家里的女人吃我穿我花我的,竟然还给我戴顶绿帽子。好几年了,我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打今年她越来越过分,竟然把那相好的带回家里来。今天,老子好不容易才逮着个机会准备捉奸,谁知进屋后,连个男人的影子都没找到,她反而倒打一耙,你说气人不气人……”甲说着又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那……后来,你找着了吗?”乙拿着酒杯的手明显地抖了一下。
  “没有。”
  听到这儿,乙似乎长舒了一口气,也干了杯中酒。
  “大哥,这就是你气急了,没往深了琢磨,你就没看看家里的衣柜橱柜床底……冰柜啥的地方!”乙边说边剔着牙。
  “躲冰柜里还不冻死他个不要脸的?”甲问。
  “哥,你就没想想那冰柜有没有啥说道吗?”乙说。
  “哎呀,你一说我想起来了,明天得找人修修我家那破冰柜,坏好久了。妈的,上回我买了点海味放里面全坏了,好几千块钱的,白瞎了!”甲一拍大腿,懊恼地说。
  “对,修修,修好了,再来冻死那臭不要脸偷别人老婆的男人……”乙说着举起了酒杯。
  “兄弟,今天多亏你提醒,要不我还蒙在鼓里,下回要是再敢来,冻死他个龟儿子,大哥敬你一杯!”甲说。
  “大哥,兄弟也敬你一杯,要是今天缺德的在冰柜里找了,咱兄弟俩还有这缘分吗!”乙说。
  “对,咱就为这缘分干杯!”
  “对,为这缘分干杯……”
其他文献
老宋唱着秦腔《下河东》,双手做着握枪的姿势边走边在树林子里瞄着,从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那边走过来。  “老宋。”老梁亲热地迎了上去。老宋一看是老梁,扭头又返回去了。  “喂!老宋,你这又何必呢?”  老宋头也没有回,气冲冲地说:  “叛徒,我跟你没话说。”  前几年政府实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原本光秃秃的山峁如今郁郁葱葱,就像给长上了一头美丽的秀发。青山重新焕发了活力,很少见的野兔、野鸡又在里面出没
期刊
麦收时节,风过处,麦田里像起了波浪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爹扯着嗓子,吼着谁也听不懂的山歌,沿着四通八达的山路,进了李庄,又去了何庄。  中午时分,大姑娘小伙子们拿着镰刀,挑着箩筐来了。他们是来帮爹收麦子的,爹在夹皮沟种了大片的麦子,爹一人忙不过来。  为了在姑娘们面前显示能耐,小伙子们一个个铆足了劲,使劲往箩筐里装麦子。直到箩筐里的麦子成了小山,再也挑不动了,这才吆喝一声,走咯!挑着麦子迈着大
期刊
恨水人习惯把爱吹牛的人唤作“大炮鬼”,老五就是个大炮鬼。  当然,老五也不是什么都吹,他只吹有关他当兵的事情,而且只在比他年少的或者陌生的人面前吹,人越多,他吹得越起劲。但是,他压根儿就没当过兵。  老五每次吹牛的开场白几乎如出一辙:小子,当过兵没?如果你回答没有,老五的脸上便会露出憾色,啧啧,可惜了。为什么不去参军呢,男人不当兵对不起身上那半斤。然后,他就会把胸脯拍得咚咚响,你瞧瞧,你瞧瞧,我就
期刊
打小他就特别擅长捉迷藏。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捉迷藏高手。  这并非虚名。实际上,他的躲藏技术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不管他躲在哪,几乎没人能找得见他。为此,有一次他差点儿饿死。一次捉迷藏,他在一个树洞中藏了将近十个小时,结果小伙伴们的游戏结束了,却没法告诉他。那时候,他仿佛已经跟树洞融为一体,在那儿,他蜷缩自己幼小的身体,像一只蝉褪掉的壳,或者像落在泥土里腐烂了的木棉花一般。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人可
期刊
到北京出差,晚上没事,我去大学里看望老同学“焦大头”。  “焦大头”显然是绰号,表明他脑袋的大小与众不同。  大学时,大头与我住上下铺,是班里的“神侃”,能言善辩,只要话一开头,后面就全归他了,一个人包场,讲三四个小时不带喝口水的,是真正的“金嘴子”。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据说讲课效果极好,名气很大,全国各地到处演讲。他的职称也比别人评得早,已成了知名教授了。同学们聚在一起时,经常会提起他,都认
期刊
一位教授对一个商人说:“上个星期,我的伞在伦敦一所教堂里被人拿走了。因为伞是朋友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十分珍惜,所以,我花了几把伞的价钱登报寻找,可还是没有找回来。”  “您的广告是怎样写的?”商人问。  “广告在这儿。”教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纸片。  商人接过来念道:“上星期日傍晚于教堂遗失黑色绸伞一把,如有仁人君子拾得,烦请送到布罗德街10号,当以5英镑酬谢。”  商人说:“您登的
期刊
悠长悠长的小巷里,雨,是三月的箫音,细细薄薄地下着,遮着山,遮着水,遮住了远处的寺庙。有钟声,一杵一杵传来,在小巷里回荡着。  三月的伞下,她如一朵洁净的丁香,带着说不尽的哀怨,说不尽的忧伤,在细雨里慢慢地走着,走成水墨画里的人儿。间或,抬起头,望着远方,投出太息一般的目光。  她来了,来到江南,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  她来赴一个约会。  杏花春雨江南中,她薄衫如烟,寒怯怯的,让人一见,有种心疼的
期刊
张长弓是个农民,今年一到芒种,他就播了种,然后盼着下雨,结果连着半个月的毒太阳,把土地晒得四分五裂。  张长弓想起了古老的一招——求雨!村子南面有一座破庙,早就断了香火。张长弓怕人看见笑话自己迷信,半夜偷偷到了庙里,恳请大仙发发慈悲,降点雨解救庄稼。  张长弓跪了半天,又累又困,迷迷糊糊睡着了。忽然听到有人在说话,睁眼一瞧,只见两个人正坐在供桌上吃着供品,一个穿着红袍,一个穿着蓝袍。  红袍子:“
期刊
丁克工作之余,醉心于各种案例的调查研究。  一次,丁克听开古玩店的朋友朱三说起,前不久遭遇的一场车祸,颇觉奇怪。朱三告诉他,那晚在外应酬到半夜,骑摩托车回家,离家不远处的那个路口,突然发现前面过来一辆电动车,骑车的竟是一具白骨森森的骷髅。他吓得魂飞魄散,一头撞上路边的电杆,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  事后交警取证,朱三说那是一辆微型踏板电动车,但路口的监控系统坏了,现场又没有其他目击者,因此,案子就一
期刊
“小姐,过了前面这个关口就到风沙渡了。”马车上的青衫老者转过头来,掀开了身后的帘子。  马车里面的白衣女子本来昏昏欲睡,被他这么一提示,立马强打起精神,从窗口里探出头向外望去。  已是黄昏,前面还是漫天的黄沙,隐隐约约能看清不远处是一块一人高的青石,上面刻着遒劲有力的“风沙渡”三个大字。  “继续走吧,前面应该是有客栈的。”女子放下了帘子,又恢复了方才假寐的样子。行了不到一刻钟,果然前方有一家破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