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火”起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84989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上课的步骤通常是:检查预习——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分析课文——布置作业,一节课下来,教师起到了主体作用,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的,学生对所需的内容也没有兴趣。这样的一节课只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在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如何让语文课堂“火”起来呢?我觉得首先要会提问。本文就如何通过提问让语文课堂“火”起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性;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活不仅说出了提问得重要性,而且强调了提问要有艺术性。俗语说“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我们都知道这是说话的艺术性。同样提问也要有艺术,问需有法,问需得法,同样一个问题,我们提问得方法不同,提问的角度不同,那么收到的效果也会不同。如何让自己的提问富于艺术性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课堂提问的根据就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只要扣住重点,抓住难点,就能抓住设置问题方向,从而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如教学《小石潭记》时,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前面两个问题学生都能答上来,最后一问也是这一课的难点,学生结合着作者的遭遇,心中顿然明了。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这里的启发性是指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设置广泛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若能再结合文本内容,就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时还能形成高潮,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如教学《窗》这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扇大大的窗户,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你透过它能看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透过窗户看到的种种,有的学生说他看到了一个人的心灵,有的学生说他看到了一个祥和安宁的世界,有的说他看到了有同学在操场上体育课……我接着又问:“你们所说的都是透过窗户看到的,是真实的吗?”学生摇头了,说:“里面有我们想象的成分。”于是我紧接着就说我们今天也要学习一篇关于窗户的文章,看看那里面的主人公透过窗户都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迫不及待的去看课文,到文章当中去寻找答案。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这里的层次性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从简到难。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他们的认知水平也不高,所以要想让课堂不出现僵局,提问就必须要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如果课堂提问的难度大了,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就得不到发散,从而会出现课堂“卡壳“的现象,也会挫伤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如教学《小石潭记》这一课时,课文的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影子等景物,似乎与小石潭没有关系,那么作者这样写是不是跑题呢?我是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游鱼在水里都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那为什么游鱼的一举一动你都能看得到呢?学生说那是因为水清。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了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衬托潭水的清澈这一特点。如果我不加以引导的话,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课堂上很有可能会出现“卡壳”的现象。
  四、提出的问题要有人文性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要学知识,更应该学做人,并且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教授《父母的心》这一课时,我围绕着送与不送都是爱这一主题来提问。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送走?学生回答说:“送出去,是因为自己的家庭一贫如洗,实在无力抚养这几个孩子,也是为了能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的前途,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我紧接着又问“既然送走了,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要回来了?”学生说:“之所以要回来,是因为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把哪个孩子送出去,父母都舍不得,其痛苦要比孩子在家忍饥挨饿严重得多。这更能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所以送与不送都是爱,那你们能体会那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吗?后来我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某一天你知道了你现在的父母是你的养父养母,你会原谅你的亲生父母吗?学生想了想才说,也许会原谅,但我更愿意跟着他们一起吃苦。
  五、提出的问题要有广泛性
  这里的广泛性是指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课堂不是老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而是所有学生的舞台。有时老师提出问题后,来来回回就那几位同学回答,这样课堂就成了个别学生的舞台。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即使我不回答问题,但总有学生会回答的。这样大部分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后来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每组都要选代表发言,并且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评比。这就使得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设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情可表。这样,课堂才不会沉闷,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想说的话。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一课时,当讲到母亲看到我挨打而流泪的时候,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父亲打我,并且下手那么重,这是不是说明父亲不爱我呢?学生回答说:“不是,这是父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父亲希望我上进,能学好。”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是如何来表达对你的爱的。这个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并且都能通过具体的事来说明自己感受到的父爱。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则是这门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能从提出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人文性、广泛性和多角度性这几个方面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能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语文课堂“火”起来,产生高效性。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从德国“双元制”和“生产性实训中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我院汽修专业的建设、发展现状,将“双元”思想融入“汽车生产性实训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以提
目的:分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对ICU患者家属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临床患者70例,将其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根据其家
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曾经闻名全国。到上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纷纷改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很多村的集体经济一度变得薄弱。但最近记者
一、网络时代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及特点rn在高度竞争和技术驱动的环境中,企业集团为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从资源分配、管理层次的没置,决策程序和部门间关系等多方面对原有组织
“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做数学不如说数学”,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数学思维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从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我们学生的数学思维表达能力不太理想,在许多公开课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并不多,即使是抽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在表达时也比较吃力,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过的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们经常在报怨:学生的胆子太小,表达能力不行等等。但通过我在外学习、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联合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其引起的心脏毒性不容忽视,早期评估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心脏毒性并进行干预性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提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善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在学习中归纳语法规则,在错误中总结语法规律,在交际中使用语法监控等等,这样才能起到促进理解、监控输出的作用,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  1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理解+记忆=最好的学习方法。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习得的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关系,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语法要真正理解,不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很多学生就机械地死记硬背:
“高级酶工程”作为专业基础知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是与工程应用紧密相联的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作为衔接食品工程、基因工程、分离
解决保护战士隐私问题,关键是处理好维护部队安全稳定,与尊重战士人格、促进战士健康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一、把维护部队安全稳定与维护战士合法权益的理念统一起来。要认识
目的:观察分析阴道分娩应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4年-2016年入院实施阴道分娩的产妇筛选21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