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还是生命?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题目解析
  材料内容并不多,一共三句话,被分为独立的三段,这显然是命题人有意提示考生:这是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分层解读题目。
  顾城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鸟说话从来是自然地呜叫,而人说话则是要遵循规则的,所谓语言的法则。”这话虽然与材料的第一段“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有所不同,但并不冲突。材料第一个层次强调的是语言的广泛性:不特指“人”,只要有生命存在,语言就存在,即花有花语、鸟有鸟语。
  材料的第二层将语言的广泛性从泛泛的“处处”这个概念延伸开去,阐述语言在人类社会的作用。这一层次中,材料先总说“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何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世界”呢7材料提供了四种范例,分别是“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这四种范例,若简单划分,可分为三类:雕塑和音乐可以合并起来,属于人的创造物;程序是人进入虚拟世界的通道:而基因则是人类的遗传密码。这句话结尾使用了省略号,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相关延伸。
  我们虽然将材料第二层中的几个范例进行了简单区分,但它们都与“人”相关,与人的生活相关,材料由此指向第三个层次,即第三段——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材料中说“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有几方面的意思:一是语言丰富了生活、演绎了生命、传承了文明;二是语言“能”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三是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生活”“生命”“文明”相配合才能“丰富”“演绎”“传承”,写作时应当关注其中的双向关系。关于第三方面,我们借助翻译界的一个现象提示。比如说一部传世经典,同种语言往往有多种译本,这些译本的准确度是经得起检验的,但是,多种译本之间,因为译者个体差异,译本在细节的表现、内容的指向、情感的偏好、思想的深度等方面,常常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丹麦诗人哈夫的《警句》里说:“你可能终老一生与词语相伴,却不曾找到恰当的那个。”当我们写这个作文题时,一定要写下你关于语言的真实感受。唯有真实的,才是真正相伴在你生命中恰当的那个。
  考试一类文
  绣口墨香
  文/江苏一考生
  余光中先生在其诗作《寻李白》中写道:“酒人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几句诗使李白豪放飘逸的形象跃然纸上,“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更是令人为李白倾倒。其实,中国从来不缺乏具有“绣口”的文人。“绣口”的背后是文人们用真诚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融人文字里,让读者徜徉其中。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人语言构造的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徜徉其中,或让你惊叹世之奇伟瑰怪皆在于此;或让你悲慨“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的无奈,为那些有骨鲠之气的文人而落泪,为那些宵小之徒得势而攥拳;或让你静思多艰人生,彻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理;或让你心倾文人的人格魅力,见贤思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竞折腰”,而你也为一位位“绣口”文人以充满个性之语句描绘的世界而折服。
  时光流转,先贤已逝,他们留下的语言无疑是今人要善待的文化遗产。然而,今人若只守着祖宗的吉光片羽,无异于故步自封,先贤们创立的个性世界也会渐渐失去光彩,沦为一潭死水。
  所以,今人若想创造自己的个性世界,语言必不可少。南朝临川王刘义庆“性简素,寡嗜欲”,独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编写出了传世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一千多年后,现代作家孙方友以一己之力,依托陈州的风情人事,创造了“新笔记体”小说。评论界普遍认为,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高峰。
  从孙方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今人的语言也可以创造精彩纷呈的世界,关键要用心。诗人贾岛花了三年时间才写成两个得意之句,如果你没有李白的天纵奇才,不妨学学贾岛的苦吟不辍。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语言亦会越用越活。当你终于在横撇竖捺的方块字前流连,并为其美而不住赞叹时,你的笔墨也将摇曳生香!
  本文的特色在于“翻转”。“一转”是由已故诗人余光中的锦句而及中国文学长廊的创作生态,由一颗流星引出璀璨群星,在文采的亮度上,令人称赞。“二转”是由继承先贤遗留下来的语言而及创造自己的个性世界,从继承到创新,在立意的高度上,更上一层楼。“三转”是由“绣口”而及“锦心”,向文学创作的更深处、更本源处开掘,在剖析的深度上,直抵本质。三次“翻转”使文章逐层推进,渐入佳境。
  (姜有荣)
  袭人的暖心世界
  文/江苏一考生
  “红学”发展到今天可谓流派纷呈,然而相对宝黛来说,红学家对《紅楼梦》中“跑龙套”的人物的关注少了些。其实,细读这些“跑龙套”者的语言,你会大有收获。
  袭人就是其中一个。这个被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女子是贾宝玉身边重要的婢女之一。袭人姓花,她的名字是宝玉根据陆游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而取。有人评日:“然在袭人能作是语,实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曹雪芹送她一个“贤”字,可见她是曹雪芹怀着喜爱之情塑造的一个形象。不要看她是一介婢女,她对宝玉说的话倒是有些见识的。
  袭人劝诫宝玉的话都发自真心,只是想保全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她的这番心意给宝玉搭建了一个暖心的世界。曹雪芹给《红楼梦》第十九回取名为“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讲的就是袭人,足见作者对她的喜爱。袭人在兄长要为她赎身时,借着宝玉的不舍之情,让宝玉答应她三件事,以革除其陋行:第一件事是不可疯言疯语胡说八道;第二件事是不管喜不喜欢读书,都要做出个样子来让老爷高兴;第三件事是不许再调脂弄粉,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   这一段规劝的话语,不可谓不高妙,体贴、理性、情意都有了,让人感受到袭人的“暖”。如果袭人像宝钗那样板着面孔说教,定会被宝玉断然喝止。先说“体贴”:袭人深知信口胡说的人很难被周围的人接纳,她劝宝玉不要胡说八道,实际上是在教宝玉调节人际关系;再说“理性”:宝玉愚顽怕读文章,她劝宝玉做出个喜欢读书的样子来,自然能让贾政少生宝玉的气,宝玉在人前也好说嘴;最后说“情意”:宝玉喜欢在内帷厮混,袭人劝他检点些,不要任性恣意,实际上是教宝玉不做沉溺于风花雪月的纨绔子弟。
  《中庸》首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袭人的暖心话给宝玉打开的就是一个遵循中庸之道的世界。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袭人对主子宝玉尽职尽责之心尽数通过暖心的语言体现出来。但宝玉终究任性恣意惯了,辜负了袭人为他建造暖心世界的一片真情。
  本文的亮点有三:一是“巧”。考生巧借《红楼梦》第十九回的情节,既扣题,又破题——为全文张本,拿袭人劝诫宝玉的话说事,以一当十,可谓“机智”。二是“透”。考生从体贴、理性、情意三方面对袭人劝说宝玉的三件事进行分析,既将依据一一摆出,又将事理讲清说透,让人心悦诚服。三是“高”。考生将袭人规劝宝玉的三件事总结升华到了中庸之道的层面,高屋建瓴。要“入乎其内”地分析须有功力,要“出乎其外”地升华则须有境界,本文可谓兼而有之。
  考场二类文
  语言之于文明传承
  文/江苏一考生
  “《广陵散》于今绝矣!”
  很久以前,嵇康盘坐于刑台之上,索琴而奏《广陵散》,曲终,留下这样一句话,从容受刑。《广陵散》并没有曲谱传世,当时纵有乐师在场,徒然涕泣而已,终不能有所记录。于是,这一琴曲便随着一位名士的离去而消失。
  要是《广陵散》能够被记录下来就好了!我这样想着。如此,后人也能得闻妙音,倾听嵇康的心声。
  转念一想,我们的语言之于文明,不正如曲谱之于琴曲吗?有了曲谱,琴曲才能脱离作曲家而长存;有了语言,文明才能一代代传承。
  语言种类万千,声音、文字、手势等都可以成为语言,但无论如何,语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可以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传递信息。而唯其能够在个体间传递信息,语言才能够担负起承受文明车轮的重任,让文明驶向无限的未来。昔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下令将除“医药卜筮种树”以外的书籍全部焚毁,后来更实施了坑儒的暴行。乃至于,汉代时大兴儒术,只能以老儒的口授言传作为儒学的依据。直到孔家墙壁夹层里的藏书被发现,儒家经典才得以重见天日,然而作为六艺之一的《乐》也终究失传。可见语言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帕思卡尔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然而,光有个体的思想却不能传递,再璀璨的学說也难以久存,更不用说发展了。英国科学家牛顿成名后,人们称他为天才,牛顿却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诚然,这句话有自谦的意思,但我们依旧不能忽视它传达的另一层意思:对前人的继承。自从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力的看法提出质疑并将之推翻后,后代的科学家们就不曾在对力的研究上有所停歇。闪光的学说一个个提出,优秀的论文一篇篇面世,它们如火石般碰撞着,流人了牛顿的时代。可以说,如果没有先辈的学术积累,就没有牛顿在力学上的巨大建树。
  一代人身上流淌着几代人的思想,这即是语言的意义。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原因也尽在于此。语言能使后人在短时间内获得前人毕生的智慧,让后人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也是人类最终能够立于物种之巅的奥秘。
  然而在文明的传承中,光有语言是不够的,同样不可或缺的还有后人的决心与努力。目前,中国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失传,这不是因为没有传承的语言在世,而是因为后人的漠视与懈怠。请别因为我们的疏忽,使更多的优秀文化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语言之于文明传承意义巨大,我们应好好利用这宝物,将优秀的中华文明代代传承。
  本文的优点在于观点清晰,并且涉及了材料包含的若干角度,层层推进。而缺点则恰因其尝试从材料的第一层说起,不断深入,反而使文章在观点的表述上显得比较薄弱,中心论点的解读不深入。
  (顾萍)
  仿写高考文
  语言是人的标志
  文/吴文清
  不少人喜欢断章取义地引用海明威的一句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他们认为语言会给人招来祸端,有耳无口、独善其身才是处世之道。果真如此吗?我以为不然。
  语言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功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鲁迅先生在《春末闲谈》中说:“其次要防说话。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而还缺其一,便是: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这里,“说话”和“做文章”都可归为语言。他这话自然是反语,却揭示了一个道理:语言是思想的反映,人是因为有思想所以才有语言的。
  语言本质上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所谓交流,不仅仅是与一个熟人说话,更是与特定的受众“神交”。这里的受众,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许多人;可以是认识的,也可以是不认识的。画家可以通过画作来交流,而文学家可以用文字来交流。司马迁更说:“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他已直接说出他的语言受众不在当代,而在后世。这是对历史的一种自信,同时满怀着对文化传承的高度责任感。
  人们用语言交流,是出于表达自我的需要。敢于用语言表达自我的人,对自己的才华总是有种自觉。司马迁之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是因为“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可见他对于表达自我的看重。从浅近功利的观点看,语言诚然没有物质性的作用,但是“文以载道”,“道”便是应然的理想的发挥,“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何尝不是大用呢?“成一家之言”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是马斯洛划定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级的一项,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   语言中包含着人们对被理解的渴望。只有表达了自我,别人才有可能了解你,进而产生同理心。人生而孤独,却又害怕孤独,语言就成了寻找同类、缓解孤独的方法。《百年孤独》中梅梅在情人被打伤,而自己被母亲送至修道院后,一生未再开口。她置身世间,却拒绝表达自我,注定只能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一生。
  语言是人之为人的所在,是人的标志。
  这是相对具有高分气质的一篇作文。作者在文中重点紧扣材料的第三段,即从语言与生活、生命的联系入手,直接将“语言”定位为“人的标志”,指向非常明确,同时,也使文章的立意定位在一个较高的思维层次上。可惜的是,可能由于文中涉及的心理学、人类学知识较复杂,关于语言何以为“人的标志”这一点,作者的解释比较泛泛。
  (顾萍)
  语言的力量
  文/刘雨萌
  越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越容易让人忽略其重要意义,语言便是如此。
  一切还要从五万年前说起,智人战胜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人类种群。智人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我认为最可能的答案是他们有独特的语言。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使大规模的合作成为可能。共同的语言可以将社会所有成员联系起来,人们在交流中建立联系,相互理解信任,从而可以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人类学中甚至有一种“八卦理论”,即语言具有的八卦功能使人类变得更强大。与动物的语言不同,人类的语言有其社会性,通过八卦得以让原始部落中的人了解部落里谁是骗子,谁可以信任,从而建立了合作的基础,使部落变得更强大。
  随着人类的迁徙,不同地域的群落产生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各具特色的语言成了不同民族的标志,其对人更深层次的影响已潜移默化却又深远地注入我们的思维方式中,伴随著民族的繁衍和文化的传承而延续下去。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会把某种独特的主观意识带人自己的语言,从而在语言中形成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而这种语言世界观反过来又可能会影响人的行为。
  有研究发现,人们的储蓄行为会因为母语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只有模糊的或是无法描述未来(无“明天”“下周”等词语)的词,那么这一民族的人更倾向关注现实,考虑事情对当下的影响,因此更愿意储蓄。
  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也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读《红楼梦》时,我们会发现书中有复杂的亲属称呼,而生活中我们称呼的叔叔、大伯、舅舅在英文里用一个“uncle”就可以概括。这一不同体现出的是中国乃至东亚社会精细的社会分级以及对家族观念的重视,而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强调这个。
  一方面,语言看似只是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但这个载体本身已经影响了我们情感和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本身也在影响着语言的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更容易与别的国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不同语言特点背后反映的不同文化特征格外需要我们注意。正因如此,在我们日常学习外语时老师总是强调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交流一方面促进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研究显示,用非母语写作更容易使文章逻辑清晰。在这个意义上,学习他国语言可以使我们跳出惯有的思维方式,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
  语言在思维和表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是中介,但又不仅仅是中介,它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力量值得我们更加关注。
  本文优点在于作者通过强调语言“习以为常”中的不寻常作用,来谈语言对人的生存、生活以及文化的影响,立意比较深刻。但是,语言具有什么力量,题目中说得很清晰,我们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细致阐释即可,不必如本文作者一般,试图将这些内容都包含进去,这样反而显得走马观花。
  (顾萍)
其他文献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大概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但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阅读并没有如此大的作用,甚至认为读书是无用的、过时的,是本该被丢掷于故纸堆中的陈年旧事与落日余晖。比起理工科肉眼可见的利益兑换,阅读更像是一条漫无目的且收效甚微的孤独苦修。但我对此不能苟同。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自古以来便是一座“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独木桥,是属于少部分“精英”阶层以及渴望加入这个队伍的人的,是一条
“我不愿站在云端跳舞,我只愿贴着地面慢慢行走。”面对这纷繁喧嚣的世界,我只愿独守一隅坚实的土地,以成小我。  “小”,听上去只是微末一芥,过于轻飘,不足为众人所道。可是“小”亦有自己的光辉。  做“小”并不是卑微无为,也需要精耕细作。日本有一家小食店叫“小笹点心”,每日只做两种糕点,几十年如一日,深受人们喜爱。这是因为他们不断打磨自己的手艺,只将自己的视线聚焦在眼前的一块糕点上,所以才能以小见大,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都昌妈妈耗时6年绣成《清明上河图》,为孩子树立榜样  提起《清明上河图》,大家并不陌生。这幅名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现属国宝级文物。而在江西省都吕县也有一幅《清明上河图》,不过它不是画的,是家住都吕县城的黄淑群女士耗时6年,每天从早绣到晚,一针一线绣成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有800余个人物形象、26座桥梁,如此浩大的工作量让很多十字绣爱好者望而却步。但黄淑群却不分昼夜地
我曾不止一次地好奇,那些生动而鲜活的光彩是怎样悄无声息地汇集在简短的词句里,经过无数次磨洗与冲刷,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于是,我放下一切,去找寻那孕育了灵感的土壤。  一  我撑着油纸伞,走过春季里的烟雨江南。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在江南,在雨中,我輕轻地吟着郑愁予的小诗,耳边响起哒哒的马蹄声和那温柔细腻的吴侬软语。三月的江南,杨柳如烟,细雨如丝,空气中弥漫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星星生锈了,我们该怎么办?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在诗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而《看见》,给了我答案。  百度百科把《看见》定义为柴静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而在我看来,《看见》更像一本新闻
故宫,我只在很小的时候参观过。那时的我为它的高大雄伟、富丽堂皇而惊叹。如今回想起来,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有些昏暗的展厅里,透明的玻璃展柜中,橙色的暖光映在精美古朴的文物上,仿佛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因为这份神秘,我翻开了这本书。  爱上它不是一时兴起的轻率。它有一种扣人心弦的魔力,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阅读之后才发现,它承载了十二位顶级文物修复大师的匠人精神,承载了泱泱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瑰宝。这,
真题再现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题目解析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体现了上海卷一贯的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考查学生思维为目标的特色。但是,今年的作文题,在类型和形式上与往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李先生前不久遭遇了一场家长群“危机”。因为他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老师就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诱导其他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回怼: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开跑车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要为照顾其他孩子的心情,特意买一辆普通汽车来接送孩子吗?为此,李先生被踢出了家长群。  要求:综合材料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龙岩火车站宣传垃圾分类  “小朋友,你知道你手上的塑料袋属于什么垃圾吗?”2019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身穿绿马甲的南昌铁路局龙岩车务段青年志愿者正在给候车的小旅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属于有害垃圾,对环境具有很大危害,需要通过特殊手段处理……”在售票厅、电梯口,随处可见“绿马甲”们的身影,他们有的向旅客发放环保宣传资料,有的向旅客讲解垃圾的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综艺节目《明日之子》的某场比赛中,有四首歌供参赛选手随机抽取并当场演唱。其中一首是无字歌,抽到的参赛选手只能用“啦啦啦”的旋律来表演。有位参赛选手为了增强表现力,便自行对“无字歌”做了填词演唱。  表演结束后,评委宋丹丹与华晨宇发生了争执:前者认为参赛选手不符合比赛要求,是一次失败的表演,而后者认为参赛选手填词演唱是有才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