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遗风韵味浓

来源 :乡村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古城,有几条街和几座院落不足为奇。但是,在600年历史的褶皱里,发现这座保存完好的独具军事化的屯兵城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脚踏花街那段历史遗留下的痕迹,手触壁台上粗犷石刻和窗花上精美木雕,抬眼望着封火墙头的云卷云舒,走进隆里仿佛走进梦幻一般的城堡。
  隆里,在贵州省锦屏县的南部,原名龙里,因蜿蜒如游龙的龙溪河而得名。一个面积仅有48174平方米,人口不过是3280余人的地方,为什么如此重要?只因为隆里坐落在一条长长的峡谷之中,是西南边陲一个绝佳的屯军之地。
  明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带领大军,镇压苗侗农民起义之后,在这里设置地方军事组织。此后,驻扎在这里的军人亦兵亦农,戍守大西南的军事要塞。经过600年的风雨沧桑之变,形成一个军事防御和徽派建筑村落为一体的古城。
  我从三层门楼的青阳进去,走进古街古巷,像走进一页封存已久的历史书。面前的东门街又叫来龙街,街宽6米,长105米,全部是用卵石铺就的花街。从远处眺望, 像一条巨龙由黎平城西南三什江蜿蜒而来,越过险峰,越过峻岭,跃入隆里古城城东门。它来脉悠远,气如长虹。来龙街商铺很少,除了几家酒肆和客栈之外,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古朴的徽派建筑,俗称“窨子屋”。
  窨子屋有别于苗乡侗寨的建筑风格。当年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官兵也把中原的建筑风格带了过来。其中,这些官兵主要是来自安徽和江西,所以这里的建筑风格主要呈現出徽派的风格。这种建筑结构采用穿斗式人字形坡顶,盖小青瓦,外围砖墙或泥石墙,顶部做成迭落形,端部做成马头状,俗称“马头墙”。其中三槐第、关西第、书香第、科甲第等,是这里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三槐第是王氏窨子屋,据说其先祖王佑官至监察使员外郎,因其在庭中植三株槐树,遂称“三槐”王氏。
  这里的一切天然有序,韵味悠长。城中东、西、南三面分别开三条主街,街巷把整个城区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九个居住区域,此正为当地称的“三街、六巷、九院子”格局,一个浑然天成的军事博物馆。
  古城里俯拾皆文化,到处是玄机。街巷交叉均不成“十”字型而以“丁”字街,因为“十”与“失”谐音,作为军事城堡,其为城的禁忌,而开“丁”字,寓意“人丁兴旺,城池永固”。每条街道都用鹅卵石铺成背形花街路面,镶嵌出各种图案。比如南门大街,又叫蜈蚣街,是因为整条街都是红白相间的鹅卵石铺就成一条巨大的蜈蚣图案。蜈蚣头朝上,脚朝下,长93米,宽8.5米,共56只脚,栩栩如生。
  隆里共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其中北门最为怪异。北门叫安定门,怪就怪在它是门但又不是门。里面是虚设的木门,在外面却是一堵墙,给封起来了,打不开的。那为什么要做这个北门,但是又不开呢?因为隆里古城是一座军事城堡,因有“败北”的说法,所以军人忌讳这个“北”字。再说把北门封起来,是为了聚“气”。
  水是生命之源,安营扎寨首先要找到水源。隆里四周山环水绕,树木葱茏,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据口碑传,旧时的隆里,“城内三千七、城外七千三、七十二姓氏,七十二眼井”。72口水井分布于各街巷和宅院,开挖这么多的水井,除了解决饮食、浣沐和消防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考虑到军事上的需要。
  隆里的魅力更不必说那些家族宗祠,也不必说那些鼓楼庙宇,单说古城的院落,最有名的要数龙标书院了。龙标书院位于古城东北隅,千户所衙门右侧,为纪念被贬龙标为尉的唐代诗人王昌龄而建的,故将书院取名“龙标书院”。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的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笔下的龙标,就是现在的隆里。在古城丁字街仰望龙标书院,在唐代遗留下来的瀚海墨香里徜徉,让人着迷,让人流连忘返。走过书院里的“鹏程桥”,犹如穿越时空遂道走进了远古的唐朝,仿佛看到诗人王昌龄带领一群书生在那里吟诵。书院里挺拔苍翠的古树,每一片叶子浸染唐诗宋词的遗风。龙标书院幽静古朴,成绩斐然,共培养出3个进士,18个举人,还有60个贡生,监生、痒生、生员100多人。隆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可见一斑。书院大门有长联曰:圣道已浸衰,愿先进群英发乃聘,振乃聋,挽吉救时,共砥中流参造化;宫门非易入,朝后来诸子殚其精,竭其力,锄经犁史,同超上乘信文明。
  一砖一瓦构成的民居,一街一墙筑成的城堡,风骨奇韵,浑然一体。高墙深巷的足音跫然,鼓楼上的风铃清脆悠远。迎恩门层楼上的大刀长矛,已经锈迹斑斑。在和平年代,古城的军事功能已经不复存在,但威严犹存。
  站在古城的城垣上,眺望秀美的山川,丰饶的土地。眺望城外为纪念王昌龄的状元祠、状元桥和状元墓。在生生不息的龙溪河两岸,在诗意盎然的田园里,生机勃勃的农业生态观光园,给隆里古城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夕阳西下,我踏上返程的班车,依依不舍地挥手作别素有“中原遗韵,南疆锦绣”之称的隆里古城。但我一定会再来隆里的,来观看古城的唱汉戏,迎故事,玩龙灯等多姿多彩的独特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孙晋楠)
  村寨信息:
  区位:黔东南自治州锦屏县隆里镇
  交通:锦屏汽车站(老站)可乘至隆里的直达车,从早上7:30开始,每天十个班次;飞机可选择抵达黎平,后转车至敖市、隆里下车。
  乡村特色:隆里腌鱼、重阳酒、米花、炒米、麻叶、酱粑、印合粑、血糯米粑、豆腐笋。
其他文献
杨骏: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遵义油画学会秘书长。2014年油画作品《大风起兮》赴日本福冈美术馆参加亚洲现代作品交流展;2017年的文创作品《夜郎陶》获遵义市首届文创作品大赛二等奖;2018年的油画作品《二郎滩1935》被遵义美术馆收藏;作品《侗乡谐音》入选2019年贵州美术大展。  杨骏自述:   贵州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省份,有取之不盡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艺术家的天堂。从南到北,文化各有差异,
期刊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遗产”框架体系外,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与大部分世界遗产将眼光聚焦于精妙的古代建筑或雄浑的自然景观不同, GIAHS更强调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环境进行的改造利用,将眼光转向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农业,强调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尤其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复合系统(Sys
期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饰、建筑、器物……少数民族在所穿所用的各种事物上点缀各式各样的图案,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观。  在贵州,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活环境繪制成图案,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乃至历史,往往都包含在这些图语纹言之中。  《乡村地理》邀您一同初探贵州图案里的密语。
期刊
古镇幽,细雨纷,吊脚楼,青石路,一柄柄在空中绽放的油纸伞给丙安古镇更添一份雅致、一抹诗意,让人不禁憧憬,是否有一位如丁香一般的姑娘曾在这里执伞彳亍。  比起江南水乡的婉约,赤水丙安古镇更多一份粗犷:沿着蜿蜒而上的石梯登上古镇,窄窄的石板巷两侧店铺林立,屋檐下伸展着豆花鱼、白水鱼、豆腐坊等小吃招牌,引人食欲;古镇地势起伏不平,一些吊脚楼矗立在石块垒筑的地基上,那些或块状或条形的深褐色石块任凭多少年风
期刊
侗族姑娘在榕江縣车江三宝侗寨古榕树下包粽子。
期刊
当你在博物馆参观时,是否想过那些古老的器物、服饰、雕刻中展现的图案,是从何而来,又如何变化的?  任何一种图案都不会凭空诞生,任意想象。  当你凝视商周青铜器上的鸟纹时,可曾知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正是因为凤鸟对于殷周兴起的特殊意义,商周时青铜器上才会出现斑斓多姿的鸟纹。  当你惊叹瓦当上雕刻的花纹繁复精美时,可曾了解那段“高台榭,美宫室”的春秋战国兴建华丽宫室之风,瓦当上的不同图案反映
期刊
黔东南自治州榕江縣古州镇高懂村云雾美景。
期刊
“卉服,絺葛之属”;“鸟章,鸟隼之文章,将帅以下衣皆著焉。”早在唐朝贞观三年(629年),就有应州刺史谢元深身着“卉服鸟章”装束入朝觐见的记载。“卉服鸟章”指的是苗族百鸟衣服饰。百鸟衣是苗族众多盛装服饰中的经典之一。  承载苗族千年历史的百鸟衣  苗族百鸟衣,顾名思义,一方面与卉服鸟章有关,二方面因服饰纹样鸟纹居多;三方面因其服饰飘带裙摆缀满了鸟、鸡、鸭等禽类的羽毛而得名。关于苗族百鸟衣的来历,2
期刊
游客在黔南自治州罗甸县大小井景區乘竹筏游玩。
期刊
周必素,199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主持的“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调查与发掘”相关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以及中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奖项。周必素女士专注文化遗产领域 30 年,热爱考古,期望在工作之余,让脚步停下来,集中思想将自己的研究与心得转换为文字,唤起大众对考古学及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和传承。  1991年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