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践路径思考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的发展,让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因此,合作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方式,合作能力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如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共同的生活和学习则是其共同的目标,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视。
  1.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1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讲明合作学习的好处以及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自己查资料,这样就可以对合作学习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为其以后在学习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本身是要求能将学习小组中各方面的因素调动起来,互相合作完成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有效搭配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分组方法要求学生以“异质” 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成绩、性别和特长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组合。
  1.3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以人人有效参与为原则,因此,要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长主要是负责对小组内的各个成员的工作进行调控和管理;记录员主要是对课程过程和结果做记录;监督员主要是检查小组活动中的进程以及各人的负责情况;资料员收集资料;发言人主要负责对外交流和向教师汇报信息等。
  1.4有效合作
  教师先布置学习的任务;小组长结合任务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和探究,直至完成任务;再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通过课内外的合作,学生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学到了知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主导,主要负责对课堂的设计、组织和管理,以及最后的评价;学生是主体,是执行者。教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协调、激发和监控的作用。
  2. 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践路径
  2.1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让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也必须让学生对这种学习的方法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单词是最基本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教师可以采用比赛记单词的方法,让各小组成员互相以计时的方式进行单词比赛,让学生在好胜心的指导下抢记单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单词的速记,也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升。
  2.2创设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境
  在合作学习中,情境创设法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初中英语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将自己的意图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思路下,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问题。比如,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教学中,在讲到“Go shopping”时,教师运用合作学习先将学生进行角色分工。然后,再进行练习:“Can 1 help you?”, “Please try a skirt!”, “How much is it?”每个小组可以结合不同情境进行练习,在这样对话练习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对于这些日常用语进行了练习和运用。
  2.3选配合适的小组成员
  在初中英语的合作学习中,以6至8人为宜,将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然后对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探索,这样,就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学习情况进行人员分配。比如,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对学生进行人名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大家共同表演短剧“my name”,表演小组先制成8个纸板,纸板上分别写上“Helen”, “Cindy”, “Alice”, “Eric”, “Bob”, “Grace”, “Dale”, “Frank”,然后让小组内的4名男生和4名女生分别进行名字的搭配,让学生将英文名与男女性别进行搭配,一旦搭错就会闹出笑话,让大家在笑的过程中,加深对人名的理解。这样,即便是对于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有效地参与到游戏的表演中来,让其对英语学习增添兴趣,而对于英语口语成绩不错的学生,则可以让其扮演短剧中口语运用比较多的角色,让其在游戏中得到口语的锻炼,实现不同类型学生的共同进步。
  3. 结束语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普遍运用,同时又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一方面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也要结合课堂学习内容不断创设情境,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成绩进行人员的组合,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全班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
  赵乐燕.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组织的实施[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3).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松岭门蒙古族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交际性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情趣。运用音乐活跃课堂教学情境,能使得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增强无穷学习活力,便于他们开阔认知视野和思维。通过音乐挖掘课程素材资源,使得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内容;通过喝彩来发现学生闪光点和进步,更能够使得学生在增强学习动力基础上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借助音乐和喝彩来给课堂增强情趣,不仅能使得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更利于他们主动识记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  1. 借
高中英语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课程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门课,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效率对高中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极具影响。笔者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的认识。  1.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不足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始终都是英语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及课堂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英语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参照标准,它已成为英语教师从事英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重点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且高考英语试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而相对于其他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效果十分显著,因此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 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閱读是人类接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阅读理解,不仅能够使学生的
美英文化作为英语语种的发源地和主要使用地区,教师在讲课时多渗透美英文化,这样会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于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帮助。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以及培养应当贯穿于教师讲课的整体环节上,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英语的学习中加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加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1. 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中依旧采取
Chinese cultural contains a great number of styles; culture differentiation does not depend on region differentiation. This research would interpret what difference betwee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1.
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从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提升情况可以看出网络资源确实为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育教学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经历对网络资源在牛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现状以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以及网站资源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价值都能够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型资源、软件、方法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发展趋势下,微课堂教学逐渐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课堂具有短小精便的特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适应高中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紧的特点,如何将微课堂有效地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1. 微课堂的内涵  微课堂是指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某个知识点
我们就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还存着着不少误区。就展示课、公开课甚至是优质课来讲,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课堂形式,因而会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学生表现地近乎完美的“作秀课”也经常会出现。其实在这样的课堂会让其他学生与教师听起来感到非常累。本文即针对当前信息技术的这一大环境,英语教学在面对这一大环境时应该做出的一些探究与尝试进行了
我市初中英语教研员袁晓玲曾说过:“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英语课堂中实施有效的追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乐趣,合理有效的“课堂追问”是构建这种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1. 英语课堂中追问是对提问的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追问是就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往往在讲解内容后提问,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或者
四、培养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终生学习。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