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镰刀”引发的思考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讨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的起点,学生语文学习的“前延”是基础,是支点,也是教师介入课堂最真实最有利的凭借。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前延”,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介入课堂,切实起到有效引领作用。
  关键词 前延后续 预习 阶段 活动
  
  背景阐述:
  一次接了女儿回家,透过车窗望着漆黑的夜幕上挂着的一轮弦月。女儿兴高采烈地指着叫起来:“月亮!月亮哦!”向来就很注重启发孩子“说话表达”的我,赶紧抓住机会:“这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像黄黄的香蕉!”“还像什么?”“像公园里的小船!”不错哦,继续:“还像什么呢?”女儿开始冥思苦想,眉毛紧皱,好一会儿才无奈地向我摇摇头。我好失望地责备她:“还像弯弯的镰刀啊!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妈妈,镰刀是什么呀?也是能吃的吗?也是能玩的吗?”——惊讶?震撼?自责!说实话,“镰刀”对于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说,其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大?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很常见的事物,却往往成为孩子不可理解的“深奥”的难题或者是“怪物”!迅速地想起了平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失望地感叹:这么简单的问题孩子怎么不会回答?这么容易的句子或片断学生怎么就想不明白呢?潜意识里,我们往往责怪孩子,责怪他们的“不聪明”。却一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世界,我们的视野和学生的视野也有着很大的不一样啊!
  联想到日常的教学工作,我们精心的“设计”又有多少是真正在为学生着想和服务的呢?我们的教学设计真的是从学生发展点出发了么?脱离了学生生活和视野的教育教学怎么能被学生全身心地接受?我立刻决定要改变自己语文教学现状!要摸清孩子在走进课堂前,他们的“底线”在哪里?他们关注的“方向”在哪里?
  
  深入反思: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40分钟内。如果我们都把重点只放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上,忽视课堂的“前延后续”的话,那效率可能遭遇“有限”。鉴于此,我们尤其应该重视学生的“前延”——那可以在课堂学习之前精心设计“预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阅读”,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清晰地找到学生的“底线”和“方向”,这样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有了针对性,也许会因此吸引学生呢。我们一直倡导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要学会设计作业,而语文的预习作业就是一个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
  
  实验措施:
  1 初始阶段。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几个方面的发展。为此,我首先设计了“预习三步骤”。第一步,查找文中的生疏字词,注音并根据文章大意进行解释,以此来积累学生的词语量;第二步,进行文章结构或段落的分析,理清文章的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第三步,对文章的主旨进行阐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前两个步骤做得很好,第三个步骤在文字的表述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完善阶段。
  随着年级升高,“预习三步骤”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于不同的文体,分析文章的角度不一样。有些文章结构性不是很明显,文体淡化,学生在预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又做了及时的调整。预习作业分两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的预习作业(第一课时前)设为五个环节:
  书写解读——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汉字识记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平时课文的学习字词是基础,也是关键。
  语句赏析——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语言能力。结合文本的内容,发现并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能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典范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点评——读完一篇文章学生或许已经把握文章的主旨,或许还没有理解透彻,无论怎样,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也是思考的结果。每个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不同的,我手写我心,能够有一点点感触也是收获。
  大胆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运用工具书和资料解决问题,更要尝试去提出问题。学生开始学会提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表现。
  知识链接——考虑到本班学生的特点,拓展知识很重要。但是拓展绝不意味着教师进行知识的简单灌输。让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相关知识,扩展阅读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主动与他们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围绕某一问题深入研究的意识。这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利用阅读指导课,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并摘抄到预习作业中,这是·一个信息的搜集、提炼、应用的过程。学生可以查找现代诗歌的阅读技巧,学会把握分析意向。更可以查找外国短篇小说的作家常识,而且自己的查找也是一个记忆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预习(第二课时前)设为两个环节:
  改写标题——标题是人们阅读文本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人们阅读文本获取的第一信息,是人们阅读文本最初的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标题之中往往寓含了作者传递的重要信息。利用标题的特性,请学生在预习中为课文删改标题,添加副标题、小标题等,对标题信息的理解和思考,无疑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活动设计——我们班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针对这一特点,将预习活动化,采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学生更能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其他文献
摘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协调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影响,而在这两方面的教育影响中,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职的教育教学人员和专门的教育教学设备,应承担培养新一代的重任,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起来,教育才会形成合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民族地区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一、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的误区    1 缺乏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项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既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又存在着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还存在着师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
摘要 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潜能生,是教师转化潜能生行之有效的途径。每一个潜能生都能转化为合格生,都能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关键词 潜能生 教学方法 班主任工作    潜能生一般是指在学习成绩和遵守纪律等方面都较差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优秀生。只有抓住潜能生的特点,找到潜能生致差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潜能生解决问题。    一、扫平潜能生的心理障碍    大部分潜能生对自己身上的
“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刻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
蛰伏一个冬季的雪再也耐不住寂寞,化成春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落下来.我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地行驶着,不知什么时候,车子的后轮没有气了,走起来磕磕碰碰.终于
片段一rn师:下面我们来读几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花港、泉白如玉、玉泉.指名读,提醒“港”字的笔画)谁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rn生:“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本文是2005年度上海市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组长为毕宏玲,主要研究人员有陆少明、施黎莺、任月珍、孟忠勤、陈玉洁、梁垚、曾平等数学学科逻辑思维性强,但较抽象,缺乏
小学科学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在积极的教学中,特别关注以下“四性”: Primary science
摘要 数学,特别是小学数学应该是一粒种子,让学生从小伴着这粒种子成长。老师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多研究,给予宽松的环境,正确地引导。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意识培养 正确引导    小学数学怎么才算学好,怎么才能学好?很多时候,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被学生家长这样问。笔者以为,数学,特别是小学数学应该是一粒种子,让学生从小伴着这粒种子成长。期间,我们教师和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宽松的环境,正确的引导
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紧密配合。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可以促进认识、保持认识、巩固认识。因此说,兴趣是教学活动 Learning is a 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