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着你的爱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z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简单,而且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具体教例,截取部分教学片断,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效果
  
  一、背景介绍
  在新课标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成了大家在教学中信奉的宗旨。曾一度滥用多媒体现象,曾遭到众人强烈攻击。昔日热热闹闹的课堂,一时沉寂下来,大家唯恐利用多媒体而成众矢之的。其实,面对多媒体,我们大可不必谈之色变。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下,巧用多媒体手段,反而能为语文课堂营造艺术氛围,而且能引领学生自主、自由地徜徉在文学艺术殿堂中。
  二、案例描述
  九年级的课堂往往容易陷入死气沉沉的状态,大家都不喜欢在这个年级段开课。但我发现现状并非难以改变。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典小说教学中,执教者巧妙地调用了教学智慧,灵活地安插了多媒体,一改往日沉闷、乏味的课堂教学境况,竟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教學片断一:
  在上《杨修之死》前,老师特意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雄浑磅礴的旋律中,她随即导入课文:“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壮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着那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那刀光剑影中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同学们熟悉吗?”于是自然引出课题。
  在音乐的感召下,大家迅速进入了课堂,走进了文本。一切都在旋律的牵引下,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
  教学片断二:
  曾听过《香菱学诗》的教学。当课堂进行到最后一环节:“再读读,悲命运”这一环节时,学生解读到香菱命运的可悲,老师继而发问:“在整部《红楼梦》当中,有着悲剧命运的仅仅是香菱一人吗?”(于是,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同时回放《红楼梦》人物图像)
  思索片刻,学生便提到了才貌两全的黛玉、德才兼备的宝钗、阔达豪放的湘云、胆大泼辣的熙凤等,明白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而且她们身受痛苦而不自知,这又是怎样的悲哀呀。(课堂瞬间便弥漫着缕缕愁绪……)
  接着,在哀怨凄婉的音乐中,与学生一同诵读诗歌:
  忆红楼,怨梦里红楼若梦,
  思红颜,叹烟中红颜如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只见得满目残红,只听得悲致如泣!
  歌毕,剧终。
  梦一场,怎一样愁字了得!
  学生起先还怀有对薛蟠及夏金桂的愤恨,以及对香菱唏嘘的叹惋,此时在曲乐图景的感染下,脸上流露出凝重,教室里一阵沉默……(此时铃声已响起)
  教学片断三:
  教《智取生辰纲》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解读了吴用等人的智取,我便事先布置了思考作业:“杨志难道是因愚而败吗?”并要求在书上做好批注。在第二课时,我积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字缝里揣摩人物性格,深入挖掘杨志失败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缺天时、地利,更致命的是他失却的竟是人心!”然而学生的反响并不大。
  于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杨志的个性,我特意插播了同章节内容的视频。在观看前就要求学生比较:原作与剧本,哪个版本刻画最精彩?特别提醒学生要关注细节来读视频,读文本。
  学生兴致勃勃,看得很入神。大家的交流,气氛空前热烈,甚至平时挺沉默的学生都跃跃欲试,于是文本越读越细,甚至对视频中人物塑造还找出了不少漏洞。然后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这些漏洞,在尊重原作基础上,思考怎样设计人物动作更好。
  每个人都像导演一样出谋划策。这样,学生既进一步感受到了罗贯中在塑造人物手法上的精妙,又明白不管文本还是剧本,都要善于抓住人物细节,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逼真,更有感染力。
  三、教学反思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视听结合,便于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进入文本学习,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也要尊重学生所处的时代。当今是声乐影画主宰的年代,在书籍阅读越来越遭受冷遇之际,教师不妨冷静下来思考:如何迎合这时代,引领学生亲近文本阅读?蹲下来教学,学生会更乐意接受你。正如这晦涩艰深的经典名著,竟如此自然亲切地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即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杨修之死》的片头曲,《香菱之死》的片末曲及图像,等等,让音乐、画面去浸染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阅读世界充盈艺术气息。
  2.利用影像,突破教学难点,培养细读文本能力。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性。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在阅读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利用影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智取生辰纲》的难点突破,采用了视频与文本的对视方式,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细读文本及解读人物的能力,甚至在不经意中,提升他们的影评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简直就是一石三鸟。
  3.艺术因素的融汇,使课堂教学焕发着艺术美。多媒体资料的引入,需要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置才是最有效的,学生易学,也乐学。因为文学作品充满着人文性,为了使学生浸润在这些经典名篇的人文关怀中,最佳的方式就是不惜调动一切艺术手法,融声、乐、光、影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机能,让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呼吸着这美妙的声乐影画的交响曲。如此美丽的课堂,怎能不吸引学生充分享受语文的魅力呢?
  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快乐着我们的快乐。
  (二)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但本课例也要注意如下细节。
  1.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便会适得其反,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2.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必须应时而动,不可处处皆用,以免产生“拉洋片”的负面效应。如需要特定的情境氛围,那需要音乐营造;如需要拓展资料,那需要网络资料链接,等等。
  3.充分调用多媒体的艺术因子,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语文能力,这会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尽量有变化,而不只是呈现单一形式,如在《智取生辰纲》教学中利用视频与文本形成对视,在比较中进一步感受文本文字的魅力,这样的设计学生会更乐意接受。诚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关注动态生成,要求教师在做好充分预设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开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机智,把握教育机智,巧用课堂有效信息和各种资源,因势利导、巧妙点拨,启迪思维,促进生成,并不断实践、反思,以构建有生命的动态课堂。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动态生成 精心预设 民主和谐 机智灵活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关注课堂动态生
摘 要: 高校形势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坚持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切实增强该课的教学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师资力量、学生规模、教学资源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地方本科院校开设形势政策课与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地方本科院校在对形势政策课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必须大胆改革,勇于
摘 要: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完美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人格是德、才、识、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要增强人格魅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做到有爱心、有热情、有责任感;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教学方法灵活,言行得当;专业知识扎实,师范素质过硬。  关键词: 教师 人格魅力 人格    一、引言  人一生的成长要受到三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一种教育
摘 要: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了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实现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变革,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宪政 政治现代化   百年前
摘 要: 梅尧臣的悼亡诗纯从胸臆间泻出,语语感人,句句情深,哀婉缠绵。他多作纪梦诗,借梦境传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他往往将往日的家庭温馨和现实的形单影只构成鲜明的对比,往日夫妻之情愈深,今日之悲就愈深。  关键词: 梅尧臣 悼亡诗 抒情特色    悼亡诗的创作,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前者写一男子睹物思人,悼念故妻;后者写一女子抚今追昔,悼念亡夫兼自伤。自从西晋潘岳以
摘 要: 随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学者对她的关注也日益密切。本文拟对阿特伍德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作出大致的梳理,同时也分析当代文化因素对阿特伍德译介的重大影响,以期更好地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介 特点 原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 )是近年来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加拿大作家,笔耕不辍,频频获奖
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写作教学研究论述颇多,但初中写作教学依然处于低效甚至无为的状态,作者通过提出初中写作教材“二次开发”的具体构想,优化、整合教材资源,以期达到更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写作教材 二次开发 具体构想举例  对初中写作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首先是建立在对洪宗礼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全套六册分析的基础上,因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物化形态,学生通过
摘 要: 美术鉴赏课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美术鉴赏贯穿着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本文以苏州园区一中的沈兰老师的《永恒之美》作为教学案例来分析高中美术鉴赏课,意在说明她是怎样较全面地完成美术欣赏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美”。  关键词: 《永恒之美》 教学案例 美术鉴赏课 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教学是一种使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获得审美知识,提高
摘 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心计学”入手,阐述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心计” 心计学    一般人总把“心计”想成一种诡计,一种世故,其实不然。本文所说的“心计”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为人处世的技巧。为什么有的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有的在班级管理中却常常焦头烂额、无可奈何,甚至
摘 要: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深化高等教育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共党史特色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必须加强科研实力雄厚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和营造优质的特色专业培育环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共党史特色专业 科学内涵 建设思路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