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形势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xu1354307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形势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坚持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切实增强该课的教学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师资力量、学生规模、教学资源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地方本科院校开设形势政策课与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地方本科院校在对形势政策课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教学模式坚持五个结合,处理好三个关系,进行有益探索,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形势政策课 教学模式 改革与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为指导,以相关的政治原理为基础,以培养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宗旨,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的、现实的、综合的教育与培养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对于宣传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之一。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精神,各高校加强了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上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统一部署,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以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目前,各高校在教学方式上多采取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课堂讲授或讨论为主。讲授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是观察分析形势方法理论,以及现行政策及政策运行、国际关系、我国经济形势及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经有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教学、讨论、作业、考核等都充分利用这一信息社会的重要工具,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楚雄师范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2001年升本以来,学院以成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部”为契机,以贯彻中发【2004】16号、教社政【2004】13号及中共楚雄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院党字[2005]9号)文件为根本指针,深化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我院摸索出了一整套的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形势政策课的教学模式,被评为云南省两课教学优秀单位,对形势政策课的满意度较高。我院在形势政策课改革方面的探索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开设形势政策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形势政策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由于师资力量、学生规模、教学资源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地方本科院校开设形势政策课与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地方本科院校形势政策课教学模式改革中,必须看到这种差异性所带来的特殊性,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坚持五个结合。
  1.教学内容的同步与自选相结合
  形势政策课是以研究形势和政策为主要对象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易变性的特点。每年,教育部社科司下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对现行政策及政策运行、国际关系、我国经济形势及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要求。我院坚决执行该教学要点,将其作为学生必修课内容足课时给予保证,确保教学内容的规定动作不走样。
  大学之大,还在于大师,大学问。而地方本科院校在中小城市办学,高水平师资力量普遍缺乏。为了进一步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我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根据形势与政策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从2007年起便与共青团楚雄州委联合在学校打造每月一讲的彝州青年政论性文化精品论坛——楚雄青年论坛。利用这一平台,如2008年青年论坛的“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分析”、“美国与伊朗之恩怨”、“云南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思考”、“解放思想话改革——纪念改革开发30周年”等专题,外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与学生面对面,深层次地解读当前形势与政策。学校要求每名学生一年中必须至少听“楚雄青年论坛”讲座一次,并当场将笔记交主持教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最终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教学内容的规定动作的确保,自选动作的增设,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本校教师与外请专家相结合,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2.教学准备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形势政策课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从备课、讲授、答疑、批改作业到考试,每一环节都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基于形势与政策课对教师能力素质的高要求和地方本科院校两课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的现状,地方本科院校开设该课的教学准备更加重要。我院历来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会指导下的教师个人备课。每学期,由资深教师根据教学要点做教学准备,在集体备课会上做讲课指导和中心发言,相关教师作评议和讨论,最终由任课教师形成自己的教案。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坚持了教学的个性,还增强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教学方法历来是形势政策课程改革的活跃点,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一套教学方法。当前,作为不可取代的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规模普遍在5000—10000名左右,这样的学生规模利于专题讲座的开设,我院的形势政策课均排在100—200人的教室,而如此规模的专题讲座开设与动辄千人的礼堂大课比较,我院这样的教学安排更有利于教学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为使教师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我院优先确保形势政策课使用多媒体阶梯教室,充分保证该课课堂教学所需的设备条件和效果。再加上我院担任该课的任课教师都是精挑细选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因此,教师也有充分的能力运用这些条件,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注重互动探究,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参与到形势政策课教学中。我院教师打破“一言堂”、“满堂灌”和压服式、说教式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采用讨论、辩论、演讲、撰文、参观、调查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心悦诚服地接受理论观点和行为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辨和讨论来解惑受益。教学方法的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提高了教学的参与性、针对性。
  4.教学过程的课内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加强了校园网络建设。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网络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网络支持下的交流和研讨,为教与学的互动参与提供了先进平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特性的话语形式,以其虚拟空间的私密性提供了大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肥沃土壤,也使大学生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疑虑与困惑。我院充分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利用网络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形势政策课程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搭建集政治性、思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课程网站。针对热点问题,既有事实报道又有理性思考,不断增强网络教育的亲和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网络教学是形势政策课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
  5.教学运用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素质与老牌、名牌院校学生相比较,普遍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存在差距。为促进形势政策课“入脑”、“入心”,实现教学效果的知行转化,在学习活动中,我院每学期均组织“形势与政策”征文比赛,对学生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给予表彰。同时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要求每名学生参加寒暑期两次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和提交调查报告,成绩计入课程学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对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认清形势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内化为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形势政策课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的创设与结合
  高校形势政策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基于这样的定位,地方本科院校形势政策课教学的改革和方法的运用,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这也是社会更加开放、教育封闭态度被打破的重要标志。然而,必须注意其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负面影响显得特别突出,加上人们对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些错误理解,这些负面影响会在一定时期内弱化学校教育,对教育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基本的突出问题是学校形势政策课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反差太大。按照教育规律,教育从标准到内容都必须具有超前性,德育更应具有鲜明的超前性,但超前的“度”到底以多大为宜,还应深入研究。不超前,失去了教育的意义;过于超前,反而会削弱教育的实际效果。地方本科院校在地方办学,其形势政策课教学内容的设置理应体现地方性,如设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热点介绍,用生动鲜活的地方素材强化教育的实际效果,由此拉近学校形势政策课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距离;在形势政策课的师资和教学方法上,也可以特邀地方党政领导、社会人士作为形势政策课的特聘教师,用社会教育的资源来进行一些社会教育,使学校形势政策课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减少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偏差而带来的社会教育的反差。
  2.处理好形势政策课教学与其他德育工作的关系
  包括形势政策课在内的思想品德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形势政策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形势政策课的教学与其他德育工作分开,孤立地进行所谓“纯粹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形势政策课教学这一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其他渠道,如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党团活动等的作用。实际上,离开了这些渠道,主渠道的作用将难以得到最佳发挥,因此充分发挥其他渠道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达到形势政策课教育的最佳效果。
  3.处理好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
  此处的显性课程即指形势政策课,隐性课程是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关注的教育课题。对于它的确切涵义现在还有争议,但基本上可定义为学校内除显性课程外的,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如网络、报刊、图书、校规校纪、校风、校貌、师生关系、校园物质文化,等等。显而易见,隐性课程是除显性课程外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综合,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范围广,对于学生实施“看不见的教育”其影响难以量化,它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相当大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建校时间较短,办学历史不长,学校校园文化一般传统和积淀较少,在办学过程中发展校园文化,形成大学精神,是地方本科院校向真正一流大学学习的内容之一,而如何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并使之与显性课程统筹计划、协调发展是学校形势政策课教学改革所需关注的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04】13号.
  [3]罗秉森.形势与政策课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4]黄桂兴.形势与政策可的缺失与反思[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4).
  [5]文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19).
  [6]胡鹤玖,刘福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老舍不仅是描绘市民生活的艺术大师,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满族作家。尽管老舍在建国前的创作中从不明确人物的民族身份,也从不指明小说的民族定位,但是,小说里多处展现满族文化,也隐藏着许多旗人形象,具有鲜明的满文化色彩。在清末民初激烈的反满情绪下,老舍依旧难以割舍民族情结,怀着“头朝下”的心理,创作出“隐式满族文学”,以追寻和反思满族文化的盛衰得失。  关键词: 老舍 “头朝下”心理 “隐式满族文学
摘 要: 李清照咏花词具有绘画美的特点,其表现为色彩描绘、形态刻画、意境创造三个方面。她的咏花词对绘画多方借鉴,表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李清照 咏花词 绘画美    诗歌和绘画历来有许多相通之处。宋代大诗人兼画家苏轼评王维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苏轼同时代的郭熙亦说:①“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②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也提出诗歌要有绘画美。艺术门类的本质都
摘 要: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描写了美国内战后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极大伤害,但作者在控诉奴隶制罪恶之时摒弃了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从而使得《宠儿》中所刻画的白人形象呈现出两面性。这与以莫里森的作品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所倡导的“融合”主题相吻合,也与美国当代多元文化的需求一致,表达了作者对实现黑白种族融合从而真正实现黑人自我解放的殷切期盼。  关键词: 莫里森 《宠
摘 要: 幼儿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名有同情心的老师;其次,要重视幼儿同情行为的建立;最后,要营造一个温馨友爱的班级氛围。作者对同情心的概念与意义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从幼儿教师角度对有效培养幼儿同情心的途径与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幼儿同情心 同情行为 缺失 对策    当前,由于社会、幼儿自身发展等原因,幼儿同情行为缺失的现象大量存在。同情心的培养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
摘 要: 茶自中国流入日本后,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本文分析了日本茶道的产生与流变过程,并将其与中国茶文化进行了比对。  关键词: 日本茶道 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    日本,堪称世界上变化最迅速的国家。由于日本民族比较保守,因此现代的日本文化表现了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时又由于二战的切身经历,其又具有相当的外化倾向。日本茶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
摘 要: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汉大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文人学者的重视。汉大赋是汉朝的文学主流形式,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新的整合性文学,汉大赋以其恢宏的规模、雄伟的气魄、丰富的内涵开拓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取向,也同时开创了文人跻身政坛领域的豪壮局势。大赋广泛推广,出现了一批卓越的汉赋家。汉赋是文人自信心倍增的自觉产物,因而可以说汉大赋开启了文人自觉创作的时代。本文以司马相如的写作策略为例,来分析汉大
摘 要: 在创作高度类型化、商业化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中,诺兰算是风格别具的一位,这来源于他对电影叙事的精妙处理。交织错位的情节脉络、复杂多变的人物角色以及迂回曲折的悬念设计等等,他的电影如万花筒一般包容多了重叙事元素,不断冲击着观众的传统审美。当然,纷繁却不复杂,“碎片化”的处理凝聚在一个宏大、完整而复杂的叙事时空里,这也促使观众不断地去咀嚼剧情、感悟角色、理解故事。  关键词: 诺兰电影 “碎片化
摘 要: 谭恩美用《沉默之鱼》中的丛林双重隐喻,以生机盎然的绿色丛林喻指重新获得爱的信心、萌生追求自己真爱的勇气的力量之源,以神秘莫测的恐怖丛林譬喻两性关系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成功走出丛林意味着理清自己的真实情感,解除名义上的爱情婚姻的桎梏,获得解脱与超越。谭恩美巧妙地借用走入与走出丛林表征了两性关系情感从对立到和谐的情感升华历程。现代物质男女在丛林里重获爱的能力,最终携手真爱,走出丛林,步向
摘 要: 本文从不同维度,以南京话为例,考察了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现状,主要探讨了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特点、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产生动因、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传播等问题。利用内省和演绎的方法,论证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播出意义及发展价值,以期其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关键词: 电视 方言 新闻 语言学 南京话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方言新闻节目这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形态迅速地发展,打破了传统普通话播音的新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关注动态生成,要求教师在做好充分预设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开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机智,把握教育机智,巧用课堂有效信息和各种资源,因势利导、巧妙点拨,启迪思维,促进生成,并不断实践、反思,以构建有生命的动态课堂。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动态生成 精心预设 民主和谐 机智灵活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关注课堂动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