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双配合提高概率统计学教学与复习效率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7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数学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没有任何一种学习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师生的。在高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一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配合度,并与学生共同探索一种相对适合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师生双配合提高概率统计学教学与复习效率的策略,希望能给处于紧张状态的高二师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师生双配合;概率统计学;教学与复习
  高二学生正处于高中学习的过渡阶段,既需要回顾高一的知识点,为高考做准备,又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在整个高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与学生积极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复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高二数学概率统计学的教学与复习效率。
  一、师生双配合提高概率统计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配合,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发表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表达自己对概率统计学知识点的想法。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和平、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能够真正发挥引导者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学更加轻松、学习更加高效。高二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上课时容易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如果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兴趣。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高二数学概率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在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例:“明天太阳东升西落,这是必然事件;是否会下雨是可能事件;我一定会来学校是确定事件;我会随机抽查在座的各位对这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是随机事件。”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可依据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也可以采用向学生提问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概率统计学的教学效率。
  (二)营造提问式课堂氛围
  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而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反映自己的思考过程,体现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学生提出问题往往要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教师取得一定教学成果的重要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提问式的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概率知识点时,教师应先解释概率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规律性。在讲解知识点后,教师可引入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然后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巩固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五分钟的思考时间,让每名学生列举一个生活中能用概率解释的事件,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如果大多數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师便继续讲解新的知识;如果有一部分学生依然对概率概念存在疑问,教师就必须再次讲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应在每堂课的最后十分钟为学生预留提问时间,学生提问的内容只要与统计学相关即可,无论本节课的内容还是以前的内容,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概率问题,都能举手提问。提问式教学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营造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点之间具有相应的联系,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特别是数学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将其联系起来构成知识网络,才能透彻掌握。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为学生呈现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讲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知识时,教师应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讲解完极差和方差的知识后,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进行巩固复习,再继续讲解标准差的知识。因为每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必须合理掌握教学进度。在第二节课讲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极差、方差、标准差的知识。这些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反映一组数据的不同性质。因此在讲解时,教师可以把相似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比较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概率统计学的教学效率[1]。
  二、师生双配合提高概率统计学复习效率的方法
  (一)开展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在带领高二学生复习概率统计学知识时,教师应加强对知识点的梳理,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地掌握概率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然后把这些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关于概率统计学的知识网络。这样能够提高概率统计学的复习效率和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通过例题导出知识点的方法。有一道例题如下:从某项综合能力测试中抽取100人的成绩,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这100人成绩的标准差为多少?
  首先,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回忆标准差的概念及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在回忆知识点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答。解答这道题需要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5×20 4×10 3 ×30 2×30 1×10)÷(20 10 30 30 10)=3。教师要提醒学生,如果这道题是选择题,可能会有一个答案为3,让学生避免走入出题人的“陷阱”。然后,学生用每个数减平均数的平方相加,除以个数,最后开平方得到最终的结果。在计算标准差时,教师应提醒学生细心,因为计算过程比较烦琐,学生如果粗心大意导致计算错误,就会会功亏一篑。这样的复习方式既能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又能对学生进行知识强化训练,提高对概率统计学的复习效率。   (二)掌握基本题型的常规解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使高二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做练习时可以从知识体系入手展开解析。在复习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概括,可以让学生收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遇到的概率统计题目,将题目汇总整理在一起,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做上明显的标注。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后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复习,以提高概率统计知识的复习效率[2]。
  在带领学生复习方差、极差、标准差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遇到的有关题目,整理容易出错的题目,并汇总反馈给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针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为学生提供相关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对存在薄弱点的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掌握一定的常规解题方法,提高概率统计知识的复习效率。
  (三)提高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近年来,概率统计知识在高考命题中十分常见,也是应用题考查的热点内容,一般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对有关概率统计的应用题引起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通过复习,达到认真梳理知识点的目的,让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知识之间的联系后,将其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比如,有一道例题:如图1所示,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树。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如果x=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树的平均数。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茎叶图,保证每名学生都能读懂图后再进行计算。学生如果能够看懂题目中的图,在计算时保持认真、仔细,一般就不会出现错误。在复习时,教师应列举有关茎叶图的题目。这些题目多在相同的生活背景下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类题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点,为学生布置类似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完成题目,以提高复习效果。当所有学生解决这类问题不再出錯时,教师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复习。这样能够把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每个模块的复习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而提高复习的整体效果。
  在进行概率统计学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应共同营造活跃的、适合提问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时,教师应为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带领学生开展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题型的常规解法,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度,进而提高高二概率统计学教学和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沈红莲.高考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之研究(二):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126.
  张晓红.加强师生互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64.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堂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只有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预设,为课堂的生成做充分准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持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 预设;生成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输入信息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于概念化信息的一个思维活动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高中生身体发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分层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一直以来都贯穿教学的始终,即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
【摘要】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要内容,以锻炼农村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算演练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文章以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農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探究了引导农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应措施,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引导策略  一、引言  随着城乡发展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外出
【摘要】园本教研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课程与游戏背景下教育实践的需要。文章结合园本教研实际,从儿童、游戏、课程、教师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通过分析教师的行为、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  【关键词】园本教研;儿童发展;专业成长  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幼儿园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
【摘要】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开阔知识视野,拓展思维。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其语文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其阅读水平。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探讨出更多的阅读方法,从阅读中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加自身的语文词汇量,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小学教师要合理设计与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其阅读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摘要】近年来,语文高考内容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何让学生利用语文教材及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对语文知识进行规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成为现阶段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文章就案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有效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文案例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语文考试  一、引言  在高中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有阅读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数学建模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思想,数学建模能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很多教师对数学建模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使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阐述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有效助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作为互联网交互平台与工具,微信公众号具有用户数量多、传播速度快、展现方式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在学校日渐承担
【摘要】绘本中的人物多属于童话人物,且部分故事与幼儿实际生活较远。要想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作用,教师可以尝试将绘本教学生活化,采取绘本生活化模式进行教学,促使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得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绘本内容,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绘本生活化模式;幼儿教学;应用  一、前言  绘本生活化模式是指教师将绘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幼儿更好地了解绘本中的思想内涵。幼儿
【摘要】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强调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而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以学生问题意识为主题展开分析,在分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