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xiaon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强调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而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以学生问题意识为主题展开分析,在分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内容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并不断追求问题的根源。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思维受到束缚,在课堂学习中较少主动提问,甚至部分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局外人。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机械式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即无问题意识状态,他们也就无法形成探究问题的动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消失,这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概述
  (一)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改革将小学教育的目的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强调数学教育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1]。第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现课程改革要求的关键。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落实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起源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个体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倘若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重要性
  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从而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2]。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学生的個性化发展。学生若没有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就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无法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3]。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保障。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在查阅大量与之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的几点拙见,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借鉴。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保障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且要求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种教学观念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句空话,其原因是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只能被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敢于质疑。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关系。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保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4]。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平均数”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在授课前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11名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踢毽子的活动,一组由5人组成,另一组由6人组成。比赛结束后,笔者宣布踢毽子数量多的一组获胜。此时,5人小组的成员质疑:“这样的做法不公平,因为两组的人数不一样,人数多的一组踢毽子数量多是应该的,另一组人数少,踢毽子的数量少是情理之中的事。”借此,笔者提问:“如何组织比赛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性?”部分学生提出踢毽子的个数采用平均分的方式,这种想法说明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初步认知。此时,笔者顺势引入平均数的教学,并提出一些问题,如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应用在哪些方面,平均数的应用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等。以问题推动课堂探究进程,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习得相关数学知识。
  (三)鼓励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基于旧知识对新知识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性学习,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此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提问意识也会逐渐增强。同时,学生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接触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可以通过多种事物提出联想性的数学问题,进而有利于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5]。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素数和合数”这一节时,笔者在板书课题后向学生提问:“素数和奇数的区别与奇数和素数是否一致,小数当中有素数和合数吗?”让学生独立探究这些问题。随后,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巩固了旧知识,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引导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造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使学生可以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括号”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四则运算”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如下问题:“小明上午读书3小时,下午读书2小时,每小时阅读20页,小明一天读了多少页?”并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部分学生列出的“20×3 2 =20×5=100(页)”与四则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法则相冲突。学生也会产生疑问,部分学生会质疑:“为什么会先算加法?”倘若不先算加法,就会影响答案的正确性,而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需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此时,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他们的探究热情被激发出来,为高效学习“小括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了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提问的习惯,以此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为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洁.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05):49-50.
  缪全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95.
  薛丽华.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36-137.
  王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113.
  宗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7(29):18-19.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文章就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在应用中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具体的探索。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由于数学科
【摘要】英语课堂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只有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预设,为课堂的生成做充分准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持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 预设;生成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输入信息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于概念化信息的一个思维活动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高中生身体发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分层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一直以来都贯穿教学的始终,即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
【摘要】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要内容,以锻炼农村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算演练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文章以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農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探究了引导农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应措施,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引导策略  一、引言  随着城乡发展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外出
【摘要】园本教研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课程与游戏背景下教育实践的需要。文章结合园本教研实际,从儿童、游戏、课程、教师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通过分析教师的行为、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  【关键词】园本教研;儿童发展;专业成长  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幼儿园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
【摘要】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开阔知识视野,拓展思维。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其语文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其阅读水平。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探讨出更多的阅读方法,从阅读中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加自身的语文词汇量,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小学教师要合理设计与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其阅读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摘要】近年来,语文高考内容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何让学生利用语文教材及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对语文知识进行规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成为现阶段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点。文章就案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有效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文案例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语文考试  一、引言  在高中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有阅读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数学建模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思想,数学建模能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很多教师对数学建模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使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阐述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有效助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作为互联网交互平台与工具,微信公众号具有用户数量多、传播速度快、展现方式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在学校日渐承担
【摘要】绘本中的人物多属于童话人物,且部分故事与幼儿实际生活较远。要想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作用,教师可以尝试将绘本教学生活化,采取绘本生活化模式进行教学,促使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得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绘本内容,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绘本生活化模式;幼儿教学;应用  一、前言  绘本生活化模式是指教师将绘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幼儿更好地了解绘本中的思想内涵。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