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写作习惯 促进能力提升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elH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留心观察、读写结合、勤于练笔、修改讲评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爱动笔、乐于表达、敢讲真话的写作习惯。只要教师能踏实训练,坚持长久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关键词]
   写作习惯;能力提升;写作兴趣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语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的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金钥匙,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主要责任。小学的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中指出:写作“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是启迪思维、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对语文素养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每次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如观看电影、春游、趣味运动会,每次学校发生一些变化,每学期老师的更换,每一次有新转来的同学,每天上学、放学路上有哪些事、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都让学生说说个人的感受,然后记录下来。针对每一单元的习作内容,笔者在教学前都先给学生们布置观察、收集资料的任务。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笔者通常先组织学生在各自的小组里跟同伴们说一说,目的是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同时增强口语表达能力,组内的同学相互间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便学生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整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匯报交流。有时,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打乱小组的界限。例如,在写“小动物”的作文前,笔者提前布置观察任务,第二天上课时把全班的观察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按照不同的题目分组:“小兔子”组、“小狗狗”组、“小乌龟”组等。临时组建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换资料,然后进行资料的筛选,再有选择地应用。笔者会教给学生如何通过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小动物的不同特点,根据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步骤,最后才落笔成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应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样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更加广泛地发现和丰富写作的题材。
   二、培养读写结合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都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一个人表达能力的强与弱,以及写作水平的高与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量的多少、阅读程度的深浅,以及读写之间是否能得体运用。因此,读写结合是培养和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笔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开展了“每周读一本书,撰写一张读书卡”的活动。笔者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必须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告诉他们只有进行长期的积累、反复的历练,才能把握写作的规律,打造习作的方舟。通过阅读优美的叙事性文章,从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之后通过续写、补写、改写、仿写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学习课文《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之后的仿写,学过课文《和时间赛跑》之后的“我也和时间赛跑”的小练笔,以及到六年级之后,对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一课,学生们仍然还有许多的感想要写。四年级的《钓鱼》一课,学完之后,笔者设计让学生补写“我”的心理活动,从而深化了“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一主题。能够进行以上方式写作训练的课文还有《桂林山水》《五彩池》《地震中的父子》《鸟的天堂》《小狮子艾尔莎》《西门豹》等。
   三、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
   学生怕写或者不爱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的写作量不够,因此动笔时无话可说。要想提高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养成勤于练笔的好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过如下方法:
   (一)培养学生积累素材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勤于训练是必要的保障。素材的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二是学生每个人手里都要有一个小本子用来练笔,也就是说用来简要记录、描写生活片段、生活场景,从而为未来的写作积累大量素材。三是用这个小本子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四是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发现并记录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等。
   (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要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文章,必须对生活进行深入地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心加工,于细微处提炼深刻的主题。笔者还建议学生有计划地在书上批注,把自己的感受和疑问在书上及时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进行交流。由于长期坚持勤于练笔,学生的动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我们班级还开展了评选学生优秀作文活动、办语文小报活动等,这些活动旨在把学生们的好作文、好的学习习惯介绍给大家。
   四、培养快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好习惯
   语文每个单元都有写作的内容要求,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限时思考、限时写作,目的是让学生快速成文,之后经过筛选把学生的范文在全班朗读,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在限时之内进行交流,这个活动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求诚为核心。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的,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的,轻薄,卑鄙的态度。”    所以,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诚实的话,真心的话,写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为了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一定要给他们一个自由的设计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策划能力。开展《我的设计方案》活动时,笔者把教室的这个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任意选取教室的一个角落,作为自己自由活动的小天地,他们可以在这里随心所欲地构思、设计、安排。最后结果表明,学生根本不满足于一块板报、一个图书角、一个卫生角等传统项目的设计,每个学生都会在小组里讨论自己的设计方案,争先恐后地讨论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把自己的方案书写出来,这一过程他们非常注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学生有时也会在本子上给我写一写“悄悄话”,他们大多向我倾诉在家里受到的委屈,(下转第50页)(上接第47页)尤其是被无缘无故地误解时,更是痛苦不堪、无人倾听;还有家长们那永无休止的“要好好学习呀,你该……”的话,让他们很烦恼。学生在本子上往往能够真实地表达,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快乐的强烈愿望。
   五、培养学生打腹稿、拟提纲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或以为大作家写作,可无须组织,纯任机缘,变成妙文。其实不然。大作家技术纯熟,能在意念中组织,甚且能不自觉的组织。所谓‘腹稿’,所谓‘宿构’便是;而绝非不须组织。作文的必须组织,正同做事的必须筹划一样。”鲁迅先生也有“凝思默想”的打腹稿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没有不打腹稿的作家,打腹稿是写作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打腹稿的习惯,对于提升写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让学生明白:先在心里构思好文章的思路,再形成类似草稿的东西,这就是拟提纲、打腹稿的过程,是在写作之前理清写作思路。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选取哪些素材?怎样表达?分几个自然段?如何开头和结尾?文章中怎样照应和过渡?可以让学生一点点地尝试,进行一次次的体验,先在头脑中“冥思苦想”,然后才能体会到“一气呵成”的快乐。
   六、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
   众所周知“文章不厌百回改”。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作文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写作主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作文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主题的深化、材料的取舍、结构的调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修改的要领和方法,采取自己修改和同伴互相修改的方式,修改时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学生写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先不要马上修改,而是可以放置几天,这个阶段是让学生自己有个反刍过程,之后学生自己先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是小组同学在组内进行相互修改。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再一次的审视,最后再动笔修改自己的作文。笔者反复地带领学生这样做,学生的修改兴趣越来越浓,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越来越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靠偶尔敲敲打打就能“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有通过一天天的积累,一天天的历练,学生们才会不再畏惧写作,逐步培养出对写作的兴趣,不断地享受成长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北芦)
  作者簡介:姜双春(1968-),女,辽宁沈阳人,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地理是一门提高个人基本科学素养和技能的学科,高中地理教学领域的教育研究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积极性。分析、归纳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操作要义,能够为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进而指导地理探究式教学过程。  关键词:地理;探究式教学;操作;实践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
[摘 要]    化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凝聚着编写组的智慧和心血,受到学生的喜爱,它应该成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资源。阅读是学生通往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和神奇斑斓的微观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    化学;教材;阅读   近几年,可用于化学教学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视野得到了拓展。教材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教师可自己遴选素材,编写导学案,制作精美课件,这些都有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形象大于思维,寥寥数语总是承载了诗人满腔的深情。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学生能通过文字领会诗人的感情,这是一个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要真正理解一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尤其是欣赏《乡愁》这一类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最大的困难就是让从未曾尝过背井离乡之苦的学生进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感情环境中去。仔细看余光中的《乡愁》,从头至尾无一华丽的诗句,但诗行之间却充溢着荡气回肠的浓浓愁绪。而这种
[摘 要] TELOS教学模式相比其他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对学生的训练内容更细致,方法更人性化,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薄弱学生的“学”,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转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TELOS教学;教学模式;课外阅读;学习方式   TELOS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摘 要:对话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依托语篇教学思想的对话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对话,激活对话的交际功能和语用功能。  关键词:对话教学;语篇思想;交际功能;语用功能  一、对话教学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话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就牛津初中英语7A教材而言,文本对话在教材中大量出现。每个单元,除了co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费厄斯坦就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智力运作,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一概念,它是一个表达智力行动的重要参与因素的理论。该理论可以为教师在设计任务、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时提供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实用性的工作模式。关于认知运行步骤,费厄斯坦提出了三步论:第一步,学习者必须选择、收集、吸收适当的信息,此为输入;第二步,学习者须以某种方式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处理和利用,此为精细加工;最后,学习者需要将某种
摘要:怎样让一堂语文上得生动,怎样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提升,怎样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有效教学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追根溯源,只有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因素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和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主体,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看,也不能片面突出某一主体。本文从影响教
[摘 要]  培养数学选择能力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对儿童数学选择能力的培养要从实践层面探索一条适合小学生数学选择能力培养的路径,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给予儿童数学思维生长的智慧选择与现实关怀。  [关键词]  数学选择;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获得适合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的活
[摘 要]“1 1”整书模式,通过链接相关文本,打通课内课外的界限,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得到进一步延展。通过聚焦“这一篇”的个性,探究“这一本”的共性,关注“这一类”的系统性,更好地实现课标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 1”整书模式  叶圣陶先生说:“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
[摘 要]  “怎样上好总复习课?”一直是很多毕业班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很多课堂实践中,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只有知识点的练习巩固,没有了复习课的梳理。复习课要紧紧围绕“自主梳理”,通过唤醒记忆、自主构建、自主梳理,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  复习教学;梳理;联系;知识网络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2~73页例1及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整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