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本寓意的解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解文本的寓意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教师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规律组织教学,在对话的研读中,一步步使文章的寓意浮现出来,突破了课文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文本 寓意 整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6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的主体主要以狐狸和乌鸦的对话形式来呈现。那么,文本的寓意如何在对话教学中一步步自然渗透出来呢?经过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我最终展开了以下的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乌鸦听后的反应。
  师:谁来说说你画出来的狐狸说的话?
  生1:我画出来的是:“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师:乌鸦听后有什么反应呢?
  生2:“乌鸦没有回答。”“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
  【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圈、画关键语句,同时注意反馈,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落实。】
  【片断二】
  师:我们先来看看狐狸三次说的话,撇开我们心目中对狐狸的印象,单单从这三句话,你感受到狐狸对乌鸦怎样?
  生1:尊敬乌鸦,对她非常友好。
  生2:狐狸真会夸人。
  师:故事中的狐狸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狐狸说这些话时的表情、动作,看看狐狸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生3:这笑脸是装出来的,让乌鸦越来越相信他。
  生4:乌鸦的羽毛一点都不好看,比麻雀差远了。叫声也不好听,大家常常说听到乌鸦的叫声就会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师:你知道得真多。狐狸说的这些话都是假话,他用假话来讨好乌鸦,我们把这样的话叫奉承话。(板书:奉承话)
  【仅仅出示狐狸三次说的话,让学生朗读体会,感受一只懂礼貌、会关心人、会夸奖人的狐狸。“故事中的狐狸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狐狸说这些话时的表情、动作,看看狐狸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自然会去仔细琢磨狐狸说这三句话时的表情、动作所透射出的不同心理,从而将学习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片断三】
  师:狐狸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动听的话奉承乌鸦,乌鸦每次是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又说明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生1:一开始,乌鸦没有回答狐狸的话,特别小心。
  生2:当听到狐狸关心她孩子的时候,乌鸦看了狐狸一眼,开始慢慢放松下来。
  生3:乌鸦一听到狐狸夸奖她的羽毛和嗓子,就得意洋洋,乖乖照着狐狸说的去做了。
  师:故事学完了,狐狸是靠什么骗到了肉,乌鸦又是因为什么失去了肉呢?(手指板书)
  生:(众)狐狸讲奉承话,乌鸦听了狐狸的奉承话。
  师:是呀,喜欢听奉承话,容易——
  生:(齐喊)上当受骗。
  师:你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理解课文的寓意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狐狸是靠什么骗到了肉,乌鸦又是因为什么失去了肉呢”这个问题的牵引,让学生知道狐狸是靠讲奉承话骗到了肉,而乌鸦是因为爱听奉承话失去了肉,从而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文章的寓意揭示水到渠成。】
  在以上片断的教学中,教师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规律组织教学。抓住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带领学生感知,形成第一个整体。让学生默读这四个自然段,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听后反应的句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圈画,同时注意反馈,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落实。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深思、见疑、求同、求异。我先出示狐狸的三次话,让学生朗读体会狐狸对乌鸦的尊敬、友好、关心。然后,用设问引起学生对提示语的关注,让学生了解狐狸说的这三次话都是讨好乌鸦的假话,目的是骗到肉,都是奉承话,为后文体会寓意做好了铺垫。
  在第二个整体中,我引领学生回顾全文,提升认识,揭示寓意。通过“狐狸得肉和乌鸦失肉的原因,你想对乌鸦说什么”这三个步骤,让学生经历慢慢“爬坡”的过程,自然渗透出故事的寓意,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鼓励他们去识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入学都有迫切想认识新同学的愿望,通过姓名课程的开设,给学生创建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意义的事。  [关键词]识字教学 猜一猜 认一认 名字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文章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是文本的形式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表达形式的教学与训练。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准写作切入口;确定写作材料;研究段落构成;领会写作方法;对比阅读体会。  [关键词]文本 表达形式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5  文本表达形式,一是指内形式,即文本内容诸要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某一篇文本中,而要以整合的视角将单元内相同的文本进行统整联系,引领学生在类比辨析中深入探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具体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同质聚合,把握散文的基本特质;异质类比,细化散文的不同特点;辨析揣摩,感受散文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散文;整合教学;对比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 要]起始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是推进语文“零起点”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的评价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从评价标准、评价过程、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入手,构建一个适用于起始年级的立体化的语文学业评价模式,以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起始年级;学业评价;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思维互逆的过程,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读写交融的结合点上,引领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强化文本的读写结合,为学生语用训练奠定基础。以《黄山奇松》一文的学习为范本,提出借助复习词语,丰富语言积淀;紧扣关键词语,丰富体悟效益;品鉴语言特色,实践写作方法,从而历练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丰富积淀;品鉴语言;丰富效益;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写作契机,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维、写作,抒真情实感,引源头活水,写至真妙文,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欲望,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契机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84  作文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纵观当前学生作文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常常拿着
[摘 要]语文教学应有课程意识。教材中的课文只是我们贯彻语文课程理念的一个平台,教师可从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出发,用课文教,教给学生语用知识与能力,教给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这是“用课文教”对课程意识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课程 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76  一、案例呈现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第一次以一篇课文的形式出现的宋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宋词的韵律美、画面美、色彩美、意境美呢?  一、“词”与“诗”比较,体会词韵  教学片断一:  1.师:同学们,读着这首词,你有没有发现词与诗有什么不同?词又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  (1)词也是押韵的。 “小、草、好、媪”“东、笼、蓬”是押韵的。  师:谁来读出韵律感?指名读。(评价:字正腔圆,
[摘 要]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养护儿童的诗心,是语文课程乃至小学教育应尽的责任。在课堂上,我们要通过地域性嬉乐、陌生化畅想、童源式指导、生长型讲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以诗眼观天下,以诗情爱万物,以诗想长智慧,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获得一种清爽的诗意。这样,学生就能在诗的世界里成长,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绿色诗心 纷纷畅想 儿童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习习惯的敏感时期,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第一学期的语文教学课堂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尊重儿童语文学习的心理逻辑、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但是在拼音教学、朗诵教学和写字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学生感受到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第一学期 教学观察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