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宋词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第一次以一篇课文的形式出现的宋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宋词的韵律美、画面美、色彩美、意境美呢?
  一、“词”与“诗”比较,体会词韵
  教学片断一:
  1.师:同学们,读着这首词,你有没有发现词与诗有什么不同?词又有什么特点?
  2.指名交流。
  (1)词也是押韵的。 “小、草、好、媪”“东、笼、蓬”是押韵的。
  师:谁来读出韵律感?指名读。(评价:字正腔圆,我听出了韵律的变化!)
  (2)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上下两部分
  师:这两部分分别叫上阕、下阕。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停顿。
  (3)诗中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都是相同的,要么五字,要么七字;而这首词的每句话字数不同,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都有。
  师:词又叫“诗余”“长短句”,句式有长有短,富于变化,便于表情达意。谁来读出它的节奏感?(评价:你读出了词内在的节奏,让我感受到了词的韵律美!大家自己读一读。)
  【评析】在多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学生不仅发现了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且词独有的韵律之美,也在孩子们动情、有致的朗读中细细流淌着。
  二、“词”与“画”对应,感受词景
  教学片断二:
  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题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呢,词也是一样,词中也有画呀。
  2.词中哪些句子是写景色的?那么多的美景,词人为什么只写了这两处?
  3.师小结:“茅檐低小”说明住房的简陋,一个“溪”字就让人联想到了小桥流水人家,“青青草”让我们看到绿草如茵,生机勃勃。“溪上青青草”不仅写出了环境的优美,更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小巧清秀。所以,作者选择了最能体现江南特色、乡村生活的两处景物,将无边的风光凝结于这九个字!
  4.再来看看乡村人家的生活?他们一家人在干什么?(指名交流)
  【评析】教者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这生活画卷,并用语言去描述和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三、“说”和“写”结合,感悟词境
  诗词教学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与肌理,找出隐藏在诗词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心灵世界。
  教学片断三:
  1.刚才我们用心和眼睛读懂了词中所描绘的画面,现在,我们还要通过想象把词里的画面读活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你还会听到些什么呢?
  2.指名说。(流水声、鸟叫、鸡鸣、翁媪谈笑风生)
  3.“翁”和“媪”会如何“谈笑风生”?他们会说些什么?同桌演一演。
  4.听了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谁醉了?为什么醉?
  5.师小结:秀丽恬静的田园风光让人沉醉,幸福和谐的乡村生活让人陶醉。怪不得,翁和媪都“醉”了。你能把这首词中描写的意境写下来吗?
  【评析】“根据这首词的意境改编成一段话”是本课课后要求之一。学生在充分诵诗全词后,把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是对文本的二度创造。
  四、课“内”“外”融合,体验词情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师应努力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枝枝红杏”,看到古诗文的“满园春色”。
  教学片断四:
  1.师: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辛弃疾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
  2.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征战沙场多年,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3.师:知道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我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
  4.师:我们来读一读辛弃疾的另一首词(出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5.读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
  6.师小结: 不管是“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享受村居,沉醉生活”的“醉”,还是“醉里挑灯看剑”中的“志不得伸,饮酒而醉”的“醉”,虽然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评析】以课内的《清平乐·村居》和课外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对比,从两首词中的“醉”的不同,找到了对同样的“安”的向往,把整节课的教学落实到一个“安居”上,使作者的形象丰满起来。
  在灵气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手段,让诗词中的画面立体起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展开深刻的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里,产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营造出多彩的课堂!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单元导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也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头,设置了单元导语。对一组教材而言,单元导语具有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  一、审视:半亩方塘一鉴开——结构解剖  单元导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提示学习的思想内容,即人文专题;二是提出学习和思考的任务、要求、重点、方法等,即训练重点。我们
[摘 要]预习是学习新课文之前的热身。经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会对新课文产生初步的了解,发现疑点、难点,可以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能使他们带着问题地去听课。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教师践行阅读教学“从师本走向生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设计预学题目,对预学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新理念 预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情感和技术相融合的学科。阅读教学在充分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高尚情操的铸造。教师可借助探究、诵读、练笔等方法引领学生蓄积情感、释放情感、表达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实践表达;情感融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75-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鼓励他们去识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入学都有迫切想认识新同学的愿望,通过姓名课程的开设,给学生创建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意义的事。  [关键词]识字教学 猜一猜 认一认 名字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文章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是文本的形式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表达形式的教学与训练。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准写作切入口;确定写作材料;研究段落构成;领会写作方法;对比阅读体会。  [关键词]文本 表达形式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5  文本表达形式,一是指内形式,即文本内容诸要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某一篇文本中,而要以整合的视角将单元内相同的文本进行统整联系,引领学生在类比辨析中深入探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具体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同质聚合,把握散文的基本特质;异质类比,细化散文的不同特点;辨析揣摩,感受散文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散文;整合教学;对比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 要]起始年级语文学业评价是推进语文“零起点”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的评价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从评价标准、评价过程、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入手,构建一个适用于起始年级的立体化的语文学业评价模式,以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起始年级;学业评价;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思维互逆的过程,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读写交融的结合点上,引领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强化文本的读写结合,为学生语用训练奠定基础。以《黄山奇松》一文的学习为范本,提出借助复习词语,丰富语言积淀;紧扣关键词语,丰富体悟效益;品鉴语言特色,实践写作方法,从而历练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丰富积淀;品鉴语言;丰富效益;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写作契机,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维、写作,抒真情实感,引源头活水,写至真妙文,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欲望,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契机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84  作文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纵观当前学生作文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常常拿着
[摘 要]语文教学应有课程意识。教材中的课文只是我们贯彻语文课程理念的一个平台,教师可从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出发,用课文教,教给学生语用知识与能力,教给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这是“用课文教”对课程意识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课程 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76  一、案例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