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辨析,以整合的视角教学散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o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某一篇文本中,而要以整合的视角将单元内相同的文本进行统整联系,引领学生在类比辨析中深入探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具体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同质聚合,把握散文的基本特质;异质类比,细化散文的不同特点;辨析揣摩,感受散文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散文;整合教学;对比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68-01
  语文教材的编著都是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要么从文本内容入手,依照相应的主题编排;要么从体裁入手,将同一文体的文本编著在同一个单元中。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某一篇文本中,而要以整合的视角对单元内相同的文本进行统整,引领学生在类比辨析中深入探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现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两篇散文《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为例,谈谈针对散文体裁进行统整的策略。
  一、同质聚合,把握散文的基本特质
  对于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很多学生都不陌生,但这种理解仅仅停留在符号式的机械记忆中,而对于散文究竟怎样“形散”,又是如何“神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两篇典型的散文文本,在对应、整合中强化学生对散文这一特质的理解。
  教学中,教师首先从两篇散文的核心主旨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旨在凸显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以及与作者之间的深厚情意,而《安塞腰鼓》则主要展现了安塞腰鼓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的火烈与奔放。在具体描写过程中,《姥姥的剪纸》不仅对姥姥剪纸的过程进行了直接描写,还从乡亲们的称赞、小屯里到处张贴剪纸、姥姥的有求必应以及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深入对话展开描写,有效凸显了散文意欲表达的中心;而《安塞腰鼓》除了聚焦表演过程之外,更着力刻画表演之前的宁静与表演之后的幽静,并借助丰富的联想着重描写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与正面描写安塞腰鼓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印证之势,起到了较好的衬托作用。
  教师引领学生在单篇文本的教学中将不同文本所选择的不同内容、不同策略进行深入感知,在整合对比中,强化学生对散文“形散而神聚”的体认与理解,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
  二、异质类比,细化散文的不同特点
  虽然同属于散文体裁,但这两篇课文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稍作对比不难发现,《姥姥的剪纸》重在借助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特点,属于典型的叙事性散文,而《安塞腰鼓》则更加注重对表演场面的描写,注重对自身感受的抒发,属于典型的抒情性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同质文体下感知文本所彰显出来的特点,更要让学生在异质对比之中,感受文本存在的细微差别。
  在教学中,学生在深入交流之后发现:叙事性散文旨在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教师则顺势引领学生通过竖排“开火车”的方式,快速浏览《姥姥的剪纸》一文中姥姥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感受祖孙两代的融融情意,深切体验叙事性散文背后所蕴藏的质朴情感。而抒情性散文则更多的是表达作者对某一事物与现象所形成的感受,所以《安塞腰鼓》中出现了大量的直抒胸臆的语言。作者通过“震撼、烧灼、威逼”等词语以及多次“好一个……”的句式,将蓄积在内心的情感体验毫无保留、张力十足地全盘托出,表达效果鲜明浓烈。
  在这样整合对比之下,不仅再度夯实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质,更细致地明晰了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的不同特点,彰显了浓郁的语文学科气息。
  三、辨析揣摩,感受散文的语言风格
  关注语言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感受两篇散文所展现出来的不同语言特点。
  如在整合对比之下,学生主动提出《姥姥的剪纸》与《安塞腰鼓》在语言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则顺势而下,要求学生尝试用词语对两篇课文的语言风格进行概括,并从课文中寻找最典型的语句。在深入研读与对比后,学生最终认识到:《姥姥的剪纸》作为一篇典型的叙事性散文,语言质朴而真实。学生列举出了乡亲们赞叹姥姥剪纸技艺的语句:“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公鸡能打鸣……”从中能感受到乡野小屯里独特的人物風貌。而作为以场面描写为主的抒情性散文,《安塞腰鼓》的语言则显得浓烈、华丽。学生列出了“骤雨一样……”的语段,从中能感知作者丰富的词汇、比喻的形象、排比的整饬、喻体的前置等写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
  总而言之,文本解读绝不仅仅是从文本中提取其蕴藏的信息,而要从纯粹的语文视角,以文学鉴赏的视角来感知不同文体在表达手法、语言风格、内容素材上存在的特点,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解读能力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民间戏曲进课堂是目前教育大背景下的有益尝试。何夏寿老师的民间戏曲课是新课程开发的一个成功样本,有其特别的引领意义和教学价值,具体表现为为课程意识定性定量、为文本阅读定质定序、为语用功能定向定效、为戏曲特色定位定效。  [关键词]课程开发 民间戏曲 样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06  2014年3月,教育部颁
[摘 要]《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极为感人的童话,成功塑造了小女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文章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作者主要对小女孩大拖鞋、金黄色头发和当时恶劣环境进行描写,旨在揭露当时不公平的腐朽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细节描写;人物命运;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知行合力,一课一得。教师要关注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解决、学生学情的分析、读写结合的训练,从而使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历练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知 行 一课一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1  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就要抓住重点,直奔目标,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突出能力的提高,做到“
[摘 要]神话传说都有一个母题,在教学神话传说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母题,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创新母题框架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通过多个纬度对故事线索进行衔接;集思广益,拓展母题线索,丰富故事内容;利用相关文本对故事的母题线索进行关联。  [关键词]母题 故事类作文 线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85  小学
[摘 要]走向“精准知识”的习作教学,通过面向文体类型的习作知识开发,使习作课堂“一课一教”,让儿童“一课一得”,让教师不仅做习作教学的“组织者”,更真正担当起习作教学的“指导者”的角色,从而有力提升习作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习作教学 精准知识 知识创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01  一堂习作课,语文教师应当
“单元导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也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头,设置了单元导语。对一组教材而言,单元导语具有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  一、审视:半亩方塘一鉴开——结构解剖  单元导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提示学习的思想内容,即人文专题;二是提出学习和思考的任务、要求、重点、方法等,即训练重点。我们
[摘 要]预习是学习新课文之前的热身。经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会对新课文产生初步的了解,发现疑点、难点,可以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能使他们带着问题地去听课。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教师践行阅读教学“从师本走向生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设计预学题目,对预学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症下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新理念 预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情感和技术相融合的学科。阅读教学在充分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高尚情操的铸造。教师可借助探究、诵读、练笔等方法引领学生蓄积情感、释放情感、表达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实践表达;情感融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75-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鼓励他们去识身边的字、生活中的字。”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入学都有迫切想认识新同学的愿望,通过姓名课程的开设,给学生创建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意义的事。  [关键词]识字教学 猜一猜 认一认 名字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文章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是文本的形式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表达形式的教学与训练。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准写作切入口;确定写作材料;研究段落构成;领会写作方法;对比阅读体会。  [关键词]文本 表达形式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75  文本表达形式,一是指内形式,即文本内容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