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wj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面临尾声时,都能够针对本课的内容,安排拓展延伸,或通过对比阅读、或通过联系现实、或通过读说听写、使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人文思想得以光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语文素质养成提高。但是,我发现在语文课堂上不和谐的拓展延伸时有发生,因此,笔者认为,科学高效地安排拓展延伸这一环节,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拓展延伸要贴近文本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教材定论为“例子”,人们又把教材称为课本,这个“本”字内涵非常丰富。可见,教材具有典范性、根基性、生成性、模仿性的作用,这就是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教材,科学利用好教材。因为,再精妙的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深入教材,创造性地驾驭和处理文本;打开视野,利用好其他课程资源,积极倡导新课程“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
  许多教师认为,课前学生找不到相关资料,就没有开发语文资源;课上学生没有画一画、唱一唱、讲一讲、演一演,就没有拓展新课程资源。于是,教师和学生课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去想出很多新颖别致的花样来,将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知识都加以渗透,使得语文教师承载了不该承载的责任。还有的教师,一堂课45分钟,仅仅用了不到30分钟时间肤浅地解读文本,并没有潜心地同文本对话,学生更不会多角度地同文本对话,根本没有掌握文本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语文教师应该记住:语文课拓展延伸不是舍本求源,不是放弃自己的地去开垦人家的园;语文课的拓展延伸,该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它不能游离于文本知识和学生能力去另辟蹊径。
  2、拓展延伸要贴近生活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不是单一的读书写字,应该走出象牙塔,把知识向生活延伸,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如果只给学生提供一个读本,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视野。我们不仅要提供阅读作品,还应更多地延伸到生活中。如,让学生了解校内所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现实生活的电视、电影片段;让学生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结合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等。借助这些手段,可以让学生品味课文中深刻的意蕴,感悟出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只要稍加鼓励,学生就会激起心灵的火花,表达出对文本中的景、人、物的一份见解与欣赏、一种批判与探究,学生甚至可以自己用读后感、课本剧等形式,来解释插图,来续写故事。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祖国语言、饱览祖国胜景、感悟人生真谛、激发报国之心的生活大舞台。
  3、拓展延伸要难易适中
  语文课的拓展延伸只有基本原则,而没有固定标准,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情定夺 。就内容而言,既可以纵向拓展,挖掘文本的内涵,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也可以横向延伸,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但不管哪种类型的拓展延伸,都要做到循序渐进。难易梯度不可跨越太大,把问题设计的很深,脱离学生实际,让学生看到问题,无从下手;拓展的内容不可太容易,就像“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的肤浅,看似课堂热闹非凡,而学生两手空空,给人以走过场、摆形式之嫌。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内容是文言文《核舟记》,课文难度并不大,课堂的容量也不算小,可拓展也可以不拓展。但是,教者为了显示这节课的环节齐全,在下课前5分钟安排了拓展延伸。他选取了一篇课外文言文,但是,他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是初中课外阅读材料上的,学生费了5分钟时间,还没有搞懂文章大意,连文章都没有疏通,何谈赏析?他在对比阅读后设计4道题目,学生连一题都没有解决,就草草下课了。这种拓展对学生来说只能增加负担,对教者来说,不但没能给课堂出彩,反而留下败笔,严重影响了这节公开课的质量。究其原因:教者设计的拓展内容太深,问题的难度太大,远远超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拓展延伸要把握时限
  为了拓展好教材,教师要认真挖掘文本,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为突破重点突破难点而进行必要且精当的拓展延伸,必须弄清楚哪些地方有拓展的价值,包括拓展地时间和内容事先要精心安排好。
  新课程强调要开发课程资源,同时也倡导要立足文本。有的教师在拓展文本时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有的教师在拓展时想把学生的技能全都表现出来,安排了演讲,绘画,歌唱,舞蹈,接二连三的尽情表演,五花八门,讲授新课的时间还没有拓展的时间长。课程标准提倡科学渗透,但也不能把语文课上的像综艺实践课,艺术课,思品课或科学课。语文课程要求要整合好“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一定要适时、适度,不要特意在每节课时给以“穿靴戴帽”。
  拓展延伸是必要的,但也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自然而然的把课外内容引入课内。不能为了讨好学生喜欢而把课讲的天花乱坠,漫无边际,而应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向课外自主探究。拓展延伸时,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手段应随着课堂情势、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水平和年龄灵活选用。因此,语文教师的思维更应当是多元的、无限的,语文教学手段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科学的、高效的。
其他文献
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打牢想象力、观察力和实践力这三个支点,保持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好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时代呼唤创新意识,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和环境,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从小学时期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异想天开、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作文教学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知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然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学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却相当普遍。许多中学生怕作文,他们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啰啰嗦嗦一大堆,亦或是文不对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
期刊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繁琐复杂而且需要长期坚持反复的德育工作,而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又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因此,怎样去了解、摸透并如何用教育创新的方法解决这种普遍现象,是值得我们教师潜心研究和用心感悟的课题。  那么如何转化这些“后进生”呢?下面就我自身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后进生转化个案简要地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用爱心浇灌开花的土壤  案例:王思懿 08届学生  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
期刊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中学语文课为了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材中入选了大量的古诗词(课内讲读29首,课外阅读背诵60首)。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掌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概况  仔细研究入选教材的这部分古诗词,不难看出它们描绘
期刊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展现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  一、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有人曾这样打比方:如果把墨香飘溢的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该是一名
期刊
古典名著就像一坛芬芳的酒,愈陈愈醇,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一代一代传承,经久不衰,经典里隐含着民族的文化密码,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成了中国人成长的教科书。阅读名著如同与圣贤论道,被先人指导。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特别希望学生能喜欢阅读迷恋经典。那么,如何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让阅读成为习惯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武侠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另外,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自己能解决的绝不能包办,要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
期刊
魏书生曾说过:“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博采各家之长,补己之短,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只有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才能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领异标新二月花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样的课堂我感到很压抑。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富有激情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怎样才能做到呢?我一直在摸索、尝试,再摸索、再尝试。渐渐地,我的课堂发生了嬗变,学生变得活跃了
期刊
一、注重良好学习环境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性的发挥,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其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则尤为重要。 创造教育并不是教育中另外附加的东西,它是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不特殊、不孤立,那么这个环境的建设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去提出问题。“学贵有疑”,如果一切人云亦云、循规蹈矩,虽不会出错,但绝不会有所创造。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
期刊